環境是一雙無形的手,又是一雙有力的手,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影響著生活在其中的每一個人。它對人的影響不是突變,而是漸變的。孩子長期生活在一個環境中,耳濡目染,模仿這個環境中的人和事,慢慢地形成與環境相一致的思想和行為。
相對於成年人,孩子更容易受環境影響,因為他們的頭腦生來就是一張白紙,而所有的孩子天生就是學習者,他們的大腦會像雷達一樣捕捉著外界資訊,不加篩選地接受。而頭腦這張白紙,一旦塗上顏色,將是深刻的,甚至會保持終生。
栽什麼樹苗結什麼果,撒什麼種子開什麼花。有什麼樣的父母,往往就會有什麼樣的孩子。父母就是榜樣,一言一行都在給孩子做示範,孩子會“刻意”模仿,此時並不知道是非對錯,他們以為一切就該如此。
一個書香之家的孩子認為讀書就是人生的滋養;一個吃喝玩樂家庭的孩子認為人生就是吃喝玩樂;一個和睦有禮家庭的孩子就認為人應該“孝”和“和”……這種無形無意的教育在孩子的心裡會打下深深的烙印。
說來很慚愧,孩子小的時候,我根本不懂該怎樣教育他,該怎樣給他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不過我和孩子爸都有很好的讀書習慣,孩子爸喜歡讀一些心理學、哲學、歷史等相關書籍,而我喜歡讀一些班級管理和文學方面的書籍。家裡的藏書不多,但是從孩子出生後,家裡就設定了一個很重要的傢俱——書架。我們時不時翻閱書架上的書,談論一些書的內容。所以,當我們坐在沙發上讀書時,孩子就會伸出小手來搶,似乎感受到了書香的芬芳。所以,到現在孩子有很好的讀書習慣,涉獵廣泛,成了班級裡的“萬事通”。
儘管當時不懂怎樣給孩子一個好的家庭環境,但是這種讀書的氛圍,這種書香家庭環境給了孩子一個潛移默化的影響,激勵著孩子廣泛閱讀,激發著孩子的想象。孩子會想,書是個好東西,要不爸爸媽媽怎麼那麼願意讀呢。這就是說,好的家庭環境會給孩子的成長一個明朗的指引。
當家長、老師抱怨孩子不喜歡讀書,沒有好的讀書習慣時,就讓我們自己先拿起書,認真地閱讀,給孩子一個示範,相信孩子都會愛上閱讀!
孩子已經上初二了,但是依然喜歡動畫片。孩子爸說:“兒子,你什麼時候能不看動畫片呀?”兒子很不高興地說:“不看了,行了吧。”但是,下一次開啟電視,他依然會選擇動畫片。孩子很喜歡軍事,連續三年都訂閱了《軍事文摘》。於是,我們從中受啟發,決定給孩子提供一個環境暗示。每每開啟電視機,我和孩子爸都會選擇CCTV4,和孩子一起討論國際局勢、中國的周邊環境,尤其是晚上,《今日關注》是我們全家必看的節目,孩子還寫了一篇文章——《論中國周邊局勢》,老師批語:大氣!同學說:了不起!我們也突然間發現,孩子已經好久不看動畫片了。
想想這件事,從開始的不斷批評,孩子的強烈反感,到給孩子創設一個更精彩的空間,讓孩子開心的成長,環境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當孩子形成了不盡人意的習慣時,我們做父母的一定要捫心自問,我們該給孩子一個什麼環境,才能讓孩子開心健康的成長。
我們必須要為孩子的發展提供和創造一個富有激勵性的環境,讓環境無言而有力有效地促進孩子成長。正如美國教育家斯特娜夫人所說:“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為了培養孩子的品德,父母的行為要自慎,要處處給孩子做表率。”
原作者: 一路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