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把生長在荒漠中的胡楊木形容為: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事實上,用這句話來形容生長在懸崖峭壁上的崖柏頑強的生命力是最恰當不過了。其生長曆程完全可以用十二個字概括:寧曲不死,寧死不倒,寧倒不腐。
所謂寧曲不死,正因為崖柏生長在萬丈懸崖的石縫中,營養不濟,沾一雨點就能紮根,紮根後本來脆弱的生命還要迎擋暴風驟雨的千百次反撲。在與大自然的拼命搏鬥中,不僅磨練了其頑強的生命力,更造就其彎曲多變之外形和細膩堅硬之質地(年輪細比髮絲,木質重能沉水)。在極其惡劣的條件下逐漸造就其頑強的生命力,能長手指粗雖已歷百年風雨但還不能稱得上滄桑英雄,能長手腕粗才有資格推為久經千年沙場的鬚眉老將,而能稱得上五千歲壽星且見證了開天闢地的中華文明始祖也屢見不鮮。常言道:致人死地而後生,可見崖柏也是殘酷大自然的你死我活決鬥才創造出“千年鬆,萬年柏”的生命神話。
所謂寧死不倒,因崖柏從把握命運的第一天起就面臨著極其惡劣的外部環境,石上無土無水便從甘露中汲水。它在沒有任何營養供給的條件下,完全靠根系分泌出的粘液化解石頭來獲得維繫自身所需要的養分,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扁平堅實而又深扎發達的根系。故縱然風打雷劈、乾旱枯死也巍然不倒,縱然枯死還仍與大自然殊死搏鬥幾百年甚至上千年,在搏鬥中不斷修飾其外形,風號雨浸逐步剝蝕其鬆軟的外皮,而後把堅硬的骨質磨礪成其明晰美麗的紋路(故有風骨之韻),內部油脂逐步外沁浸染又造就其金黃典雅之內色。
所謂寧倒不腐,從古至今,人們把萬年柏譽為“壽木”,也並誇張吹噓,過去王侯貴族死後往往把柏棺作為地下頤養千年的安身之窩。事實上,人不能千年不腐,但柏棺卻真能千年不腐,這倒有科學依據的,其原因崖柏木質裡含有能防蟲殺菌的油脂,故崖柏被作木具,不僅不腐不裂,而且能散發出能延年益壽的清香。
自古以來,中國文人可以對花枝招展、奼紫嫣紅的溫室花卉視而不見,但惟獨對並不妖豔的梅竹鬆情有獨鍾,正因為它們融入了不屈不撓、剛正不阿的文人氣質,而崖柏也常為古代雅士和當代文人吟詩讚美,不正是他們從頑強的生命歷程中汲取了與世俗和命運抗爭的力量嗎故想傾聽一棵崖柏的故事,還得從五千年的人類開天闢地的遠古文明開始,想觸控崖柏的靈魂,還得和它一起佇立的萬丈懸崖在接受狂風驟雨歷練,真正欣賞崖柏根藝,首先要對崖柏精神心領神會,崖柏由於在極端惡劣的環境下艱難求生,千百年來,歷盡大自然風雨洗禮,汲天地之精氣,積萬年之香氣,取萬木之氣韻,比荒古之萬壽,可謂做人之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