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才能讓寶寶愛看書??

“我家寶寶就是不愛翻書怎麼辦?”
“我家寶寶怎麼就不能像人家一樣老老實實的看書呢?”
“他只對動畫片感興趣……從來不愛書……”
“我跟兒子說,看會書吧,他就轉過身去不理我……”
其實很多家長對培養寶寶閱讀有個年齡上的誤區,很多媽媽都是在寶寶3、4歲以後開始求助,開始操心寶寶不愛看書的問題的。但實際上,從寶寶1歲開始剛學說話的時候,就已經是閱讀能力和閱讀習慣培養的關鍵時期了。語言的發展,其實包括的是“聽、說、讀、寫”四大方面。並不是說寶寶可以說話了,就能說寶寶的語言能力發展的好。完整的語言活動,需要整個大腦的協調運作。讓寶寶能夠用正確的語言,在正確的場合,採取正確的形式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態度。

怎麼才能讓寶寶愛看書?

步驟/方法

1歲之後的寶寶,開始接觸繪本故事。
我們可以在很多地方看到諸如“繪本!幼兒閱讀的啟蒙”類似的文章。繪本故事的確是培養寶寶閱讀習慣,和語言能力的強力武器。但是繪本的使用,並不是每個媽媽都能得法。在1歲到1歲半之間的寶寶,確實還不能“讀書”。但這時寶寶已經到了精細動作的主要發展時期,他們喜歡抓取一些比較小的東西,做出“捏”的動作。這是寶寶在主動地練習使用拇指和食指。
在這個時期,媽媽們可以有意識的讓寶寶“翻書”。這時寶寶只是覺得這個動作很有趣,很喜歡以各種各樣的方式來嘗試這個動作。這時,媽媽需要準備的是一些硬質的卡本,繪本。與其把它當做“圖書”不如把它們當做寶寶的玩具。讓寶寶從小就玩“書”長大O(∩_∩)O~
1歲半之後的寶寶,開始對“圖書”有了最基本的認識。
1歲半到2歲之間是寶寶語言發展的爆發期,寶寶每週可以掌握10—20個詞彙,並慢慢開始使用電報句。這時,媽媽們可以適當的增加寶寶能夠拿的動的繪本的數量。之前可能寶寶一個月只“玩”一本書。這時,媽媽可以讓寶寶的手邊有2-3本可以拿起來翻閱的繪本圖書。並且更加持續的花時間為寶寶講故事,與寶寶一起翻閱繪本。
耐心的為寶寶解釋圖畫書上的故事,即使寶寶提出一些讓媽媽不知道怎麼辦才好的“為什麼”也要嚴肅認真的對待。媽媽可以告訴寶寶:“媽媽現在也不知道這是為什麼,但是媽媽會在書上仔細的查一查,等媽媽知道答案了,再告訴寶寶。”或者跟寶寶一起查書,這樣寶寶會更加覺得書本的神祕,從而引起對書的興趣。

2歲之後的寶寶,已經開始了最基本的社會交往,和同齡的小朋友們頻繁的接觸。
媽媽們會發現,經過前一段時間的培養,寶寶變得非常喜歡“聽”。聽故事,聽兒歌,聽廣播。這時寶寶已經掌握了大量的詞彙,並且開始瞭解複雜結構的句子。寶寶最基本的語言結構已經形成,但他還有很多的音節沒有辦法準確的發音。
在這個時期,“自信”是寶寶在各種能力發展的最先決條件。鼓勵寶寶使用語言,鼓勵寶寶與人交談,寶寶越是能夠有機會多使用語言,就越是能夠促進寶寶的語言能力以及社會交往能力。這個時候媽媽們會發現,寶寶在一個人做遊戲時開始喜歡自言自語;在和家人一起玩時,也喜歡與人對話。
在圖書的選擇上,寶寶們的性格中都存在著太過善良的一面,固然是需要保護的,但媽媽們也不能讓寶寶隨性的生活在不真實的世界中,生活中一些真實的黑暗的一面也需要寶寶瞭解,從而做好自我保護。

3歲,是一個重要階段。在人的一生中,這個時期的詞彙增加最為顯著。
在對語言的掌握上,寶寶從具象化的名詞,轉向了抽象的形容詞和副詞的使用。寶寶開始說“喜歡”或是“不喜歡”,寶寶會說“媽媽,我做了一個美夢”。媽媽們可以看到,幾乎所有的幼兒園班級中,都會有那麼一兩個寶寶是公認的故事大王。這就是因為在之前受到了良好的閱讀和語言訓練,此時,寶寶已經能夠從“聽”過度到“說”。他們開始與好朋友們分享自己知道的故事。她們從小在媽媽那裡得到的“聽故事”的樂趣,開始能夠分享給其他人。
講故事,是寶寶在剛剛進入幼兒園時最有效的一種社會交往方式。早在他幼年,媽媽們把道理都化成了一個一個美麗的、可愛的小故事。
不知不覺中,寶寶也把講故事當成了一種解決交往問題的方式。這些小故事都是在之前媽媽給他講過的,或是寶寶在繪本書上看到的。但是寶寶在講述故事的時候,也會延續記憶中媽媽為他講故事時候的語氣和神態。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