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棋是中國魯北傳統風味小吃。起源於南北朝,歷史悠久。
傳說,當地有一位歷代以制刀切龍鬚麵為生的師傅,十分孝順,為讓生病的老母進食,費盡了心思。一日他將龍鬚麵絲壓薄切成形如棋子大如米粒的小丁,晾乾煮熟後給母親吃,不料他的老母吃後病體康復,從此這種麵食就流傳下來。相傳當時乾隆皇帝南巡途經夏津時,因旅途勞累不思飲食,吃了當地官員進奉的此湯後,胃口大開,對此食大為讚賞。欽定為貢品,賜名為珍珠棋。
珍珠棋更名珍珠琪的由來
清乾隆皇帝為治理天下,體察民情,曾“六飛首馭,省方問俗”,即所說的“乾隆六下江南”。
有一次,乾降南巡由運河水路回蹕京師,由於一路上旅途勞頓,水土不服,至使食慾行振,沿途各地方官聞知,無不將當地的美食進獻皇上,以邀青睞。然而,乾隆帝總總不開胃口,多不思用。
後來,“龍舟”行至山東夏津縣地面、夏津知縣金應鬥早率屬官在運河岸畔恭候聖駕,得知“龍體欠安”,便誠惶誠恐地將當地的特產美食“珍珠琪”獻上。
這珍珠棋為夏津特產,系以上等精麵粉加雞蛋清,配以多種佐料做成,“個如大米而白,形似鳳目而秀,真真是潔白比玉屑,晶瑩匹珍珠”。
又兼以烹詞技巧考究,乾隆帝吃後,食慾大增。於是召見夏津知縣金應鬥,詳細詢問珍珠棋情況,並“御賜詩扇一柄”。(見乾隆本《夏津縣誌*卷一》)金應鬥感戴天恩,便又將珍珠棋的製作、烹調技巧詳繕成摺奏上皇帝。乾隆帝閱後,讚歎不已,“龍顏”大悅,遂取硃筆將“珍珠棋”的“棋”字,“木”旁改為“王”旁,井加御批道,“玉璣鳳目,王者之食也。”
後來人們也就相沿成習,將“珍珠棋”更為“珍珠琪”了。由此,這珍珠琪又得了一個高雅的稱號――“鳳目玉璣琪”。
食材
原料:珍珠琪100克、鮮 香菇 2朵、 西紅柿 1個、 雞肉 50克、 雞蛋 1個、 青蒜 1根
調料: 姜 、 胡椒粉 ,鹽,味精,料酒,香油
方法/步驟
將雞脯肉切成丁,放小碗里加少許料酒醃製一會
香菇洗淨去蒂,切成丁。西紅柿切細丁,雞蛋打散成蛋液備用
鍋裡放少許油燒熱,油熱後放入薑末爆香
下入肉絲煸炒至肉絲變色,加香菇丁煸炒至熟,盛出備用
另取一湯鍋里加適量清水,水開後下珍珠琪和西紅柿丁
因為這個珍珠琪很小很薄,所以相當容易成熟,等到鍋裡的水再次沸騰以後,倒入打散的蛋液, 用筷 子攪散
加青蒜末、胡椒粉、鹽、雞精調味,淋上少許香油即可出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