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症心理,什麼是拖延症??

我們身邊許多人,甚至是我們自己都在或多或少的受到拖延症的影響,我們希望走出拖延的困擾,卻在與拖延症戰鬥的過程中屢戰屢敗

討厭的拖延症
明明知道遲到不好,可還是磨磨蹭蹭過了約會時間,弄得對方很是惱火;一項很重要的工作要完成,可一會兒看看八卦,一會兒上上校內,時間所剩無幾才火上房一樣的趕工;課題任務又多又重,感覺自己沒有能力完成,乾脆先打打網遊放鬆一下,狀態好了在幹,遊戲結束卻也沒精力完成工作,只好等著導師罵……以上種種都是拖延症的表現。如果你長期覺得拖延不僅影響到你的工作學習,而且讓你產生負罪感、無法勝任、緊張憂鬱,甚至是自我厭惡八成你就患上了拖延症。

拖延症的生理學根源
雖說拖延症隸屬心理疾病範疇,但諸多研究表明它可能具有一定的生理學基礎。大腦中負責執行功能,比如計劃、衝動的控制和注意力的腦區位大腦前額葉皮層功能區。當這部分割槽域功能受損或不活躍的時候,大腦排除雜擾事物的能力就會降低,注意力也會嚴重受到影響。

拖延症分型
並不是所有的拖延症都是壞事兒,一旦影響到我們的工作學習就比較棘手了。想要徹底根除拖延症,首先要找到自己拖延的原因,弗拉里博士將其分成了三大類,如果你是拖延者快來看看自己屬於哪一型吧!
•鼓勵型(尋找刺激型):有些人把事情拖到最後時刻會感到異常興奮,只有在這個時候他們才異常激動的有足夠的動力去完成某件事,甚至完成的很出色,他們還會為這種冒險帶來的的刺激沾沾自喜。
•逃避型:有些人會迴避失敗的恐懼,認為自己沒有能力完成,或者是對被控制的反抗。一方面他們想逃避內心的煩惱和恐懼,同時他們也希望希望獲得他人的關注或者幫助。
•決心型:有一部分拖延症患者是完美主義,一方面他們不夠自信,希望擁有更多時間能夠更好的完成工作,另一方面他們也感覺自己下不了決心,不下決心就可以迴避應對事情。

拖延症的深層原因
1完美主義。總覺得自己現在的狀態不夠好,需要調整和休息才能完成,所以總是在“調整”過程中,耗費了更多的精力。
2抵制與敵意。總是在上司的重壓下工作,暫時的拖延反而能獲得自由;老闆的要求荒謬之極,卻又不能直接反抗,拖延是他們對入侵者say no的方式。
3自我貶低。我的能力有限完成不了工作,別人都不會做我根本不可能完成?種種對自己能力的低估最終會對事情本身產生厭惡,久而久之就更不可能完成。

我們該怎麼辦?
拖延症正在影響著自己和身邊的人,網上成立的“戰拖會”一呼百應,面對討厭的拖延症,我們不僅要正確認識自己,更要在心理層面慢慢糾正、鼓勵自己,適當的時候學會尋求幫助,才能逐漸擺脫拖延症的困擾。
1做時間的主人。
學著定計劃。把一天、一週要完成的任務寫在計劃表上,按照計劃表嚴格執行,每完成一件可以給自己一個小獎勵。每次做事的時候,專注做一件,別想起其他事兒就放下手中重要的工作。學著利用零碎的時間。不是擁有一整塊時間才可以用來工作,零碎的時間整理起來也有很多,利用這些時間完成任務中的一部分,會更有成就感。
2學會拒絕。
最先要拒絕的就是網路。不停的刷微博、看郵件、更新校內不知不覺1個小時就過去了。拔掉網線、關掉QQ,學著專時專用,完成任務之後在給自己個獎勵,去網上隨便逛逛全當放鬆一下。學會拒絕別人。當別人請求你做某件事時,你不能拒絕恰好又不想做自己的事兒,就變得非常麻煩。想想結果:你既完不成自己的工作,又可能背上輕易許諾的罪名,得不償失啊!
3學會接受
很大一部分拖延症患者不願意接受比人多幫助,習慣把困難藏在心底,直到最後時刻才發出求救訊號。其實每個人的優勢和擁有的資源不同,也許在你最困難的時候需要心理上的鼓勵或者實質上的幫助,而這些對別人來說也許只是舉手之勞。接受鼓勵與肯定。在完成一個任務之後,為自己安排一次度假、按摩、約會、泡吧,你會感覺到完成工作之後的安心和滿足遠遠勝過拖延為你帶來的短暫的心理安慰。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