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高與車架的選擇?

身高與車架的選擇

方法/步驟

經常聽老鳥說:山地車——就是一個車架裝個前叉!可見車架的重要性,如果車架不合適,其他零件再高檔,也不能說是一輛好車。本文僅討論車架的尺寸問題,關於車架的型別和品質,就是另一門高深的學問了。

常常令新手感到困惑的一個問題,是車架尺寸和身材的匹配問題。有很多新手,往往是在買車以後才注意到“車架尺寸”的問題。我就是這樣。什麼?買車的時候車店老闆就沒有給你講麼?抱歉,當時情緒太激動,只顧著擺弄車了,很多問題都被忽略了。

一般來說,負責任的車店店主,都會向你推薦一款適合你身高的車架。但也不排除極少數店主為了推銷存貨,賣給你一款太大或太小的車架。最悲慘的莫過於碰見一位壓根就不懂車架尺寸的店主。我的一位朋友就中過這樣百年不遇的大獎。所以,買車前預習一下關於車架尺寸的基本知識,還是很有必要的。如果不幸中獎,在尺寸問題不太大的情況下,調整把立長度、座管高度還可以補救,如果差異太大,就只有和車店老闆理論了。

車架尺寸:車種:僅限於硬尾山地車,普通越野(XC),騎行方式:以壓馬路為主。

網上討論車架尺寸的帖子鋪天蓋地,方法五花八門,簡直就是一門深奧的學問,不花上一段時間刻苦學習,你壓根就別想弄清是怎麼回事。剛開始會看得眼花繚亂,無所適從。其實各種不同的演算法,其基本原理都是一樣的,差別只是計算精度不同而已。

購買車架的關鍵要點是選擇合適的尺寸。在車架的立管上一般都標註了車架的“尺寸”。但是這些“尺寸”提供的的參考價值是有限的。因為車架尺寸的測量因廠商而異。

一部分廠商從中軸的中心量起,一直到立管的頂端。這種測量方法叫center to top;(簡稱CT) GIANT自行車的尺寸就是這樣測量的。

一部分廠商從中軸中心量起,量到上管與立管交點的中心。這種測量方法叫center to center,(簡稱CC)在國際上比center to top更流行一點。

問題是這兩種測量方法都沒有說明這架子真正適合的騎手體形。舉個例子,GIANT的19寸ATX840車架(中號)大致和16.5寸(小號)Mrazek Boh FX車架相當。如果光聽兩個尺寸號,誰能知道兩車的尺寸如此接近?不幸的是,我就有類似的經歷。這個問題,曾困惑了我長達大半年的時間,在那一段時間裡,我口袋裡經常裝著一把卷尺,一看到山地車,就有一種量一量尺寸的衝動,直到很久以後,我才把卷尺放到家裡。

以下是各種測量和計算、估算方法:

購買車架時,最重要的資料是standover clearance,即人跨在車上(大約站在車座到頭管的中點),車上管(也就是大梁)距離襠部的距離。因為和城市內騎行一樣,山地騎行經常需要緊急下車,上管低一些,下車的時候就不至於被上管硌到。下一個重要的資料是上管的水平長度,即從頭管與上管交接處到立管(或其延長線)中心的水平距離。這個距離太短,騎手要弓腰駝背才能騎車,當然不行。稍微短一點,車把高一點,騎手的的坐姿比較直立,儘管休閒的時候可能很合適,但是在山地裡則受侷限——上坡的時候為了保證前輪不離地,騎手需要將身體前移;如果上管短,車把就過分靠近騎手身體,騎手的膝蓋所能運動的範圍很受影響,而且也影響騎手控制方向。這個距離太長則騎手的姿勢伏得很低,時間長了會腰痠背痛。除非你像劉備:雙手過膝。

有很多根據個人身體資料計算合適車架尺寸的方法。但是從來沒有一個計算方法可以適應每個人。唯一百試不爽的方法就是試騎(這是廢話,我知道)。原因?每個人的上下身比例並不完全相同。大部分新手還都比較習慣坐姿比較直立的車,也就是傾向於選擇上管比較短、車把較高的。建議試騎用100毫米水平把立的車,以感覺稍微有一點前伸為宜。這樣如果後來發現車把距離過遠可以更換不同長度的把立,而不用更換整個車架。

大部分越野車架的頭管(與水平線)角度在70-71.5度之間,立管角度(與水平線)在73度左右。上管及立管的長度則因尺寸而異。

有關山地車架尺寸,有人看重上管水平長度(TT值)。也有人著眼立管的CC值或CT值。沒錯,這些資料都很重要,但不是第一位要考慮的因素。

挑選山地車架的第一要素是叫Standover Height的概念。它指的是你跨騎在車上時,從地面到車架上管(胯部正下方那一點)頂部的距離。對應的一個概念是Standover Height Clearance,指的就是胯部到上管頂部的空隙距離,也叫安全距離。保持跨下有一定的安全距離是很重要的,理解也容易,因為山地車不是在平坦的路面騎行的,摔車是很正常的事。當要失去控制的時候,大家都會迅速的伸腳支撐路面試圖不要摔倒,如果沒有一定的安全距離,這時車架的上管就可能會傷到跨部,後果可想而知。

有一個簡單的看車架的Standover Height是否太大的方法。穿上你騎行時用的鞋,跨騎在車上,在你腳後跟的位置進行彈跳,如果你的胯部能碰到車架,那麼這車架對你來說就太大了。這個安全距離,CC值有一定參考價值,但應以親自試驗為準。CT值由於是從中軸的中心量起,一直到立管的頂端,也就是車座快拆的位置,其參考價值就有限了,但保險係數較大。

當然,僅僅達到碰不到是不夠的,那麼多大的安全距離算合適呢?這方面的標準也很多,和你的騎行環境也有關係,這裡只列出其中一種,有一定的上下浮動是可以的:

如果你只在平整的路面騎行,從不進行非鋪裝路面騎行,安全距離最小可以是2英寸(125px);如果你有不平整的路面,最小應該是3英寸(187.5px)。如果你要越野,那就再大一點,250px以上吧。也就是說,越野強度越大,安全距離也越大。

車架的長度:騎在車上,在正常握把時,眼睛、把立前端和前輪花鼓三點一線則說明車架長度正好,否則可通過更換不同長度的把立來調整長度。

在Airborne網站上看到了度量身體個部位長度和計算車架尺寸的公式,供大家參考使用。

1. 測量大腿長度i

測量時最好穿騎行服,站於水平硬性地面,並由一人輔助。身體直立,兩腳間隔約十公分。用書本或其他類似的東西平置於襠部,並向上施加小於坐車座的適當力度,測量書本頂部至地面的距離

2. 測量身長t

姿勢與步驟1相同,測量鎖骨之間V字槽底部至書本上端的距離

3. 測量臂長a

水平站立,平伸手臂、掌心向前,測量從虎口到肋骨所在平面的距離

4. 測量肩寬s

直立,放鬆兩臂,測量肩關節處的寬度s

以上尺寸每個測量三次,取平均值

根據以上資料可以得到你所需要的車架尺寸:

公路車架尺寸=i*0.67(cm)

山地車架尺寸=(i*0.67-11.0)*0.394(英寸)

把立長度=[(t+a)/2+x]

公路車x=4;山地x=8;et=effective top tube length(車架上管有效長度)

你所適合的曲柄長度:

腿長範圍(cm)曲柄長度

1625px - 1750px 165mm

1775px - 1900px 170mm

1975px - 2025px 172.5mm

2050px - 2250px 175mm

彎把寬度:(彎把的寬度是指中心至中心的長度)

肩寬範圍s 把寬cm

950px 38 - 40

975px 40

1000px 40

1025px 40 – 42

1050px 42

1075px 42 – 44

1100px 44

1125px 44

1150px 44 – 46

不幸的是,當你辛辛苦苦測量、計算後,才發現,市場上很可能沒有一款車架是完全合適的!解決方法有兩個:定做車架,或者找一款尺寸最接近的將就一下。因為這本來就是專業運動員定製車架的測量方法。更不幸的是,這套方法是歐美髮明的,並不一定適合亞洲人的身材特點,要適用於中國人的身材,必須更改相關引數才行。

這只是一些常見的方法,掛一漏萬。好了,現在,從理論上說,你已經武裝到牙齒了。唯一不清楚的是,你是不是和我一樣,比剛開始更糊塗了?我是隻明白了三件事:

1、不同廠商對車架的測量方法是不太一樣的!並不是像我們想當然的那樣,存在一個唯一的“國際標準”。所以,該尺寸僅在同一廠商的不同車架之間,才有參考價值。一旦進行跨廠商之間的車架尺寸對比,很可能把你徹底弄糊塗!而且,該尺寸僅僅是車架的立管尺寸!並不包括車架的上管水平有效長度(就是車架頭管中心到座管中心的水平長度)。這個尺寸也非常重要。更糟糕的是,不同廠商的不同設計師設計的不同車架,並不是車架立管長度相同,車架上管有效長度就相同。二者之間並沒有嚴格的對應關係,只有一個大致的比例!

2、有一個簡單的看車架的立管尺寸是否合適的方法。穿上你騎行時用的鞋,跨騎在車上,在你腳後跟的位置進行彈跳,如果你的胯部能碰到車架,那麼這車架對你來說就太大了。(要有足夠的安全距離,否則,小心你的蛋蛋!)

3、車架的上管尺寸:在正常握把時,眼睛、把立前端和前輪花鼓三點一線,則說明車架長度大概正好,尺寸相差不大可通過更換不同長度的把立來調整長度。如果你像劉備一樣:雙手過膝,例外!

以上僅是一個粗略的估計,僅能保證你買的車架尺寸不會太離譜!詳細的調校可以在騎一段時間後,仔細體驗車架尺寸是否合適,如不太合適,特通過更換不同長度的把立來調整。車座的前後位置也有一定的微調空間,但最好是調到中間位置。

所以,經過長時間刻苦學習,我發現,最簡單也是最好的方法,是使用各廠商推薦的身高與車架尺寸參考資料。轉了一大圈,又回到了原點,真是悲劇呀!

我們是業餘愛好者,不是專業運動員。專業運動員常常是根據身高定製專用車架。

Giant(捷安特)官方參考資料:

15寸——適合152~170CM

17寸——適合165~180CM

19寸——適合173~185CM

Merida(美麗達)官方參考資料:

14寸——適合150~165CM

16寸——適合160~175CM

18寸——適合170~185CM

什麼?其他廠商的參考資料?麻煩您親自問一下好麼?

什麼?你的身高正好在兩個車架尺寸之間?如果您“不差錢”,可以找廠家量身定做一個車架,保證合適!但價格麼?恐怕最低也是六位數的了。如果您和我一樣,是普通老百姓,可以用“把立”調整的方的方法呀?告訴你一個祕密,一般人我不告訴他:只要車架尺寸大致合適,人體的適應能力往往超出我們的想象!想當年,我騎著28大槓,一天一二百公里的時候,壓根就沒有什麼“車架尺寸”的概念。所有的車架尺寸都是一樣的!那時候,26的輕便車還是“奢侈品”。我們也是用調整車把高度和車座高度的辦法來讓車適應不同的身高,並沒有“調整把立長度”這一說。

所以,如果你是裝車的話,請注意:一開始請把前叉上管留長一點!一旦截斷,再想接長就非常麻煩,要用專用零件。而且就算勉強接上了,其結實程度也往往令人揪心。當你逐漸適應了山地車的騎行方式,找到了適合自己的騎行姿勢後,再截短前叉上管並不困難,所有車店都能做。這是山地車和傳統自行車的不同。如果你是買成車的話,恐怕就只有人快速適應車了。

忘了曲柄長度問題吧!國內市場上的曲柄長度絕大多數都是一樣的。要買其他長度的曲柄,常常要預定,而且很可能沒貨。還記得適應能力麼?車把寬度?你的雙手在車把上是可以移動的,對吧?

再就是車座高度的問題。現在有很多年輕人把車座調得很高,高出車把一大截,自以為很拉風,看的人心驚肉跳。這是很危險的。還記得安全距離麼?車座高度的調整應遵循以下原則:當你騎在車上,用腳後跟踩住腳踏,當腳踏處於最低點時,膝蓋剛好伸直。這樣,在你用腳前掌踩腳踏時,應該是較舒適的,剛開始騎山地車時,可稍微調低一點,給身體一個適應時間,然後再逐漸調高。注意,這只是一個大概的參考值,具體情況還要靠自己體驗、調整。調整時間也因人而異,也和你的騎行頻率、騎行距離有關。調整時間可能會長達半年以上。可以肯定的是,車座調得太高或太低,都對膝蓋不利,時間長了,容易傷膝蓋,如果太高,你的蛋蛋就處於一個非常危險的境地。而且,當你發現的時候,往往已經晚了。

在山地車的車架尺寸基本合適的前提下,我們還可以用以下方法,對愛車進行“精細調整”,以達到“量身定做”的“專業”效果。讓我們的車車騎著更舒適。

1更換不同長度的把立,微調車架尺寸。在正常握把時,眼睛、把立前端和前輪花鼓三點一線,車架長度大概正好。要花一點銀子,但一般來說還不至於讓我們太心疼。

2、車座的高度可以調整。不要將車座調的太高!前邊已經講過了。

3、車座的前後位置可以微調。當腳踏處於最低位置時,膝蓋和腳踏應處於同一垂直線上。

4、車座的俯仰角度。建議調成水平。騎一段時間後,再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微調。

5腳踏曲柄的長度理論上是可以通過更換不同長度的曲柄來調整的。但成本較高。

6、前叉上管長度是可以調整的。但由於山地車和傳統自行車的前叉與車把的安裝方法不同,所以,雖然山地車前叉上管高度可以用增減墊圈的方法調整,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只能做減法。所以,在裝車時,可以將上管裁的稍微長一點,在把立上方加裝一兩個墊圈。雖然不好看,但萬一感覺車把太低,還有補救的餘地。等騎一段時間後,找到了適合自己的車把高度,再將多餘的前叉上管裁掉。這只是對裝車而言,成品車的前叉上管好像是直接裁成“合適尺寸”的,所以,只能是人來適應車了。

以上只是一些基本的原則性建議。不同的騎行方式,對車車尺寸的要求也不盡相同,比如說,和馬路黨相比,爬坡黨往往更喜歡稍稍小一點的車架尺寸,更低一點的車把,他們不太在乎舒適性,而更在意車子的可操控性和是否便於上坡時“發力”。“飆車黨”也往往更喜歡較低、略窄的車吧,以減低風阻,提高騎行效率。而對於新手、騎遊一族和長途旅行者來說,在效率和舒適性之間,往往更看重後者。

不同人的身材比例也不盡相同。兩個身高相同的人,腿長不一定相同,想想“雙手過膝”的劉備吧,簡直就是個長臂猿。

影響車子尺寸調整的,還有“個人偏好”等完全沒道理可講的因素。

所以,車車尺寸的調整,只有一些基本原則,並沒有一套完全適用的“標準”。適合別人的車,並不一定適合你。在調整車子尺寸的時候,要考慮車架尺寸、自己的身材(注意,是身材,不僅僅是身高)、和自己的騎行方式等多種因素,經過長時間的騎行體會和多次微調,才能達到人車合一的境界。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