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解題能力差”的成因與分析?

“學生解題能力差”的成因與分析

內容摘要:中學生數學學習中普遍存在解題能力差的現象,通過調查、分析和研究,初步瞭解了造成學生“學生解題能力差”的原因。首先在老師的備、教、輔、改、考各個環節,其次反映在預習、聽課、作業、複習各個環節,再次是課程設定得太多,沒有預習和複習鞏固的時間,而且教材與資料的配備不相符。調查與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改進教學方法、指導學生學習、學生如何學習的具體對策。在教的方面,首先要改變教育理念、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因材施教;其次,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和水平,加強責任心;再次,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關心愛護學生。在學的方面,首先,加強學習的主動性,養成預習的好習慣;其次,.勤學好問,虛心向老師請教,向同學學習;再次,牢牢抓住聽課這一重要環節,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獨立完成學習任務。

關鍵詞:備課 因材施教 督促 偏愛學生 預習 聽課解題複習鞏固

一 .調查的目的和意義

數學是研究空間形式和數量關係的科學,數學能夠處理資料、觀測資料、進行計算、推理和證明,可提供自然現象、社會系統的數學模型。初中數學是初級中學的一門主要課程,它是學習物理、化學、計算機等學科的基礎,它的內容、思想、方法和語言已成為現代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學生在中學階段必須學好數學,而要學好數學,聽懂數學課是前提,掌握數學的基本知識,解題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是根本,所有這些,最終都要落實到讓學生會解數學題上來。

然而,老師常常聽到學生反映:解題能力差。這是目前初中數學教與學中存在的一個普遍問題。為了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使學生在初中階段學好從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進一步學習所必需的數學基礎知識,並形成基本技能;進一步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運算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創新意識,為了解學生的真實情況,能聽到學生的心聲,從而探討初中數學教學的新路子,以便在今後的教學中,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採取相應的策略,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我們數學課題組對學生反映的“解題能力差”的原因開始進行調查,並根據實際情況擬定了“解題能力差”原因的調查問卷,今年3月下旬,對阜南縣三塔中學八年級100名學生(佔全年級人數的25.9%)、阜南縣王店中學200名學生(佔全校學生的8.1%)進行了問卷調查,問卷回收率為97%,按要求答題率為100%,問卷的效率和信度較高。

二、主要原因及分析

問卷設計了15個問題,學生只需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回答,在括號內打“√”、“×”。其內容涉及到教師、學生及其他三個方面。通過對調查結果的分析和研究,初步瞭解了造成學生“學生解題能力差”的原因。

(一)教師方面

調查表明:學生“解題能力差”的原因主要反應在老師的備、教、輔、改、考各個環節。具體來說:

1.備課不備學生,不瞭解學生具體情況,對學生的基礎與能力估計過高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解題能力差”的原因,首先是在老師的備課上。調查顯示,有38%的同學認為老師在備課過程中,沒有仔細思考和認真研究分析,沒有聯絡學生實際,只是憑空想象按照自己的思路、想法備課,忽略了備學生。

2.教師在講課分析和解題的指導上不得法,不能因材施教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課堂教學是老師和學生共同學習和交流的重要環節。上課是實現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主要途徑。有43%的學生認為教師在上課時還存在一些問題,部分學生在情況調查中寫道:老師在上課、解題時好像講得頭頭是道,可是沒有想到我們卻聽得頭暈腦漲,聽也聽不懂,結果只是老師懂、會解題,一旦自己動手就不知道從何處著手了。有時聽課就像聽“天書”,老師只是“表演”,“唱獨角戲”,不站在學生的角度,只拿自己的觀點去解釋和理解問題。講解例題時分析不到位,使我們在學習過程中“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3.老師沒有給學生施加壓力,及時督促學生完成學習任務

在學習的過程中,老師要給學生施加一定的壓力,及時督促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否則教學就不能得到很好的落實,學生的學習也只能是紙上談兵。調查結果表明,有55%的同學認為老師的教學督促檢查落實不夠、不及時,這是老師普遍存在的問題。

4.老師輔導不到位,佈置的作業檢查不落實、訓練題的針對性不強,不能起到鞏固知識的作用。

課後輔導是督促、檢查學生學習任務落實到位的重要一環。有38%的學生反應老師在課後輔導上做得不夠,作業檢查不落實,課外訓練題的針對性不強。

5.有些教師的責任心不強,教學水平不太高,管教不管學。

老師應該努力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水平,教書育人,才能適應現代教育的需要。調查顯示,47%的學生認為有些老師的教學水平不高,責任心不強,不講究教學藝術。

6.有偏愛學生的現象,影響大多數學生的學習情緒。

老師對自己從事的工作要熱愛,面向全體學生,關心愛護每一個學生。有33%的學生認為老師有偏愛學生的現象。這種現象影響了大多數學生上課時的聽課興趣和課後的學習情緒。

(二)學生方面

學生方面的原因主要反映在預習、聽課、作業、複習各個環節。具體來說有下列情況:

1.課前不預習,被動聽課

預習是聽好課的前提,雖然不預習也能聽懂課,但預習後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根據自己的情況有選擇地聽,不會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浪費在整節課上,被老師“牽著鼻子走”,打無準備之仗。調查表明:有48%的同學課前沒有預習的良好習慣,結果直接影響了聽課,沒有聽懂課,解題能力差也就成為必然。

2.聽課時精力不集中,缺乏思考

聽課是學生學習的關鍵環節,教材和課堂是學生獲得知識和能力的主要來源。64%的學生反映有“上課精力無法集中,聽課時身在教室心在外面”這種現象。這也是解題能力差的一個原因。

3.作業時沒有認識到作業是鞏固所學知識的重要手段

老師講課學生只是表面上的接受,而沒有仔細思考,認真領會;課堂練習的時間太少,做作業急於完成任務,沒有認識到做好作業對鞏固所學知識的重要性。學生在做作業、解題時,往往只滿足於問題的答案,對於推理、計算的嚴密性、解法的簡捷性和合理性不夠重視,把作業當成負擔。沒有認識到作業是複習鞏固所學知識的必要,這種情況在學生中佔59%。也是學生“解題能力差”的原因之一。

4.不懂裝懂,缺乏學習的興趣和動力

有的學生的懂只是懂得了解題的每一步,是在老師講解下的懂,自己想不到的地方,老師講課時有提示,有誘導,能想起來,認為自己懂了。同樣的問題,沒有老師的提示,就不能想起來,說明學生的“懂”不是真“懂”,愛面子,不願說不懂。調查發現有57%的同學都存在這種問題,是老師教的問題還是學生學的問題?應該說是兼而有之。

5.不能及時複習鞏固,幾乎是學過即忘

根據一百多年前德國艾賓浩斯研究的遺忘曲線可以知道,在接觸新知識的最初階段是忘得最快的。因此,在此期間就應及時複習。否則學過即忘。這種學生佔62%。

6.對老師的依賴性太強,上課不記筆記,消極聽課

調查表明,有44%的同學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對老師有很強的依賴性,課本、資料上的習題從不主動解答,等待老師講解,對自己不負責任,學習上的消極情緒嚴重。

(三)其它方面

1.課程設定得太多,學習任務重,沒有預習和複習鞏固的時間

目前,中學開設了9門必修課,對農村學生來說是不堪重負。調查發現有51%的學生認為課程設定太多,學習任務重,沒有預習和複習鞏固的時間。

2.休息時間不夠,得不到應有的休息

44%的學生認為休息時間不夠,得不到應有的休息,整天處於疲勞狀態,學習效率低下。

3.教材與資料的配備不相符

在調查中發現48%的學生認為教材與資料的配備不相符,教材上的題目做過以後只能對所學內容有所瞭解,達不到深化的目的,不能對付單元測驗和綜合考試,而流行的資料與教材的難易相差較大,資料只注重技能、技巧的訓練。

三、對策與建議

學生出現“解題能力差”的原因來自教師、學生及其他三方面。說明在教學過程中,存在老師教的問題、學生學的問題,也有其他方面因素的影響。為解決好這些問題,我們與老師、學生進行座談和書面交流,建議採取以下對策。

(一)從“教法”方面想辦法

1.改變教育理念、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因材施教

第一,從思想上認識到中學是學生打基礎的時期,要充分發揮學生的個人潛能,幫助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使他們得到全面、健康的發展。從教學模式、教學方法上加以改進,引導學生走出解題的困境。

第二,改變觀念,耐心幫助那些數學天分稍差的學生學好數學,因材施教。在教學方法上可採取談話式、探究式、講練結合、個案教學及多媒體輔助教學等方式,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參與數學學習,學生提出的疑問,及時給予答疑解惑,並加以肯定和鼓勵。

第三,老師教學的難點是教會那些學了還是不懂的學生。要適當降低要求,選一些他們自己能獨立解答的題目,讓他們也有能體驗成功喜悅的機會。鼓勵學生自己動手,積極主動地參與、思考、探索。用自己的愛心、細心、耐心樹立他們的信心,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2.努力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和水平,加強責任心

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要以自身豐富的知識、修養、素養打動學生,為人師表。老師要不斷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和師德修養,用自己的愛心關心體貼學生;用自己的細心觀察研究學生;用自己的知識啟迪學生;用自己的素養影響打動學生;用自己的耐心引導督促學生。加強責任心,真正讓自己從事的工作成為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

3.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就學習方法而言,有些同學的學習方法確實需要指導。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他們像蜜蜂“採蜜式”的學習,博採百家之花而釀一己之蜜,經過消化咀嚼,使知識積少成多。同時注重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其實數理化、尤其是數學,學起來挺有意思的。當終於會自己獨立地用幾種方法解同一道題,當一個問題終於恍然大悟時,真是很有成就感。要讓學生體驗到學數學的無窮快樂,並把所學得的知識轉化為能力。

4.教會學生學習,在解題上正確引導學生,注重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教師要教會學生學習,教學是教與學的雙邊活動,要注重學生主體的作用和學生的自主性,只有教會學生學習,學生的成績才可能有所提高,才能讓學生終身受益。要培養學生的“悟性”,學生自己不會思考不會去“悟”,怎能學會解題呢?解題關鍵,當然是思路,但是基礎知識都不懂,怎麼思?要充分發揮例題、習題的功能,利用一題多解,一題多變來教會學生解題。對學生而言,學習要經歷“懂”、“會”、“悟”這三個層次。對教師而言,要促進學生向高一層次--創新方向發展。

5.關心愛護學生,面向全體學生

老師要關心每一個學生,不能偏愛個別少數學生,公平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差生”智商都不低,精力充沛,接受能力強,只不過是他們的注意力不在學習上,轉移到了其他方面,形成了知識上的斷層,淪為“差生”。實踐證明,他們一旦被激發,經調控將知識溝通、入了路,學習上就會有一個很大的飛躍。給予學生真愛,不拋棄“差生”,也不壓制“精英”,做好培優、幫差、促中的工作。

(二)從“學法”方面找出路

教學是一個師生的雙邊活動,老師是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學生才是內因,才是變化的根據。要學好數學,學會解數學題,只有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在學生的“學法”上找出路,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解題能力差”的問題。

1.加強學習的主動性,在時間上要擠和鑽,養成預習的好習慣

學習要有自主性,不要一味依賴老師,有一個適合自己的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學習的功課多,學習任務重,所以時間要合理地安排,善於擠和鑽。除了完成學習任務外,還要力爭抽出一點時間進行預習,做到心中有數,為聽好老師講課做好準備。

2.勤學好問,虛心向老師請教,向同學學習,自覺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

有問題就問,就算這個問題對大家來說都很簡單,但你不懂就要問,可能這種問題老師不會喜歡,但對你來說卻很重要。經常提問,還可以使自己從怕問、不會問到想問、善於問。每解決一個問題,你就有一份收穫,你就有一個進步,你也會有一個好心情,你就會發現學數學原來是一件很愉快的事,也會為自己學習數學種下“興趣”的種子。

3.牢牢抓住聽課這一重要環節,真正聽懂課

上課時聽懂學習內容是學好數學的關鍵。課堂上不僅要認真聽,積極思考,多問幾個為什麼,而且重點內容、方法、技巧要記住,即使一時不能記住也要做好筆記,以備複習時再用。總之,要注重聽課的環節,真正聽清楚想明白,把知識融會貫通,這樣才能做到事半功倍,為解題奠定堅實的基礎。

4.課堂、課後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獨立完成學習任務,養成自覺複習的好習慣

課堂、課後要積極參與數學活動:獨立完成作業;複習所學過的內容、方法、技巧;閱讀與學習內容有關的資料;解一些相應型別的習題。以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大多數學生認為自己能聽懂,自己就會了,就放棄了複習鞏固,做題時,就出現懂而不會的情況。這種情況很普遍、很正常。

在全國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對新的教材與學生新的學習方式的研究與探討,顯得十分迫切與必要。只有充分發揮數學教育的功能,全面提高年輕一代的數學素養,每一位數學教師才能為提高全民族素質,造就一代高質量的新型人才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數學教學大綱》

2.《學會學習》,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李道仁著

4.《中小學管理》,1995年第6期。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