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管理是提高企業競爭力的推動劑?

在傳統的企業管理中,實行的金字塔形的層級管理,現場管理人員和基層員工扮演的往往是被動執行的角色,處在基層的管理者和員工往往對市場的變化和客戶的要求不敏感———只要完成生產任務,提高產量就行,員工關心的只是產量。現在企業面臨的外部環境瞬息萬變,如何提高整體企業的響應速度,使每個環節都能關注客戶的需求,已成為企業制勝的關鍵。越來越多的企業組織結構趨向扁平化,基層管理人員要對經營目標負責,面向市場,中高層管理提供方向與支援,現場管理人員被賦予更大的責任。海爾的流程再造和大眾區域經理負責制都是此種管理模式的寫照。海爾推行SBU的管理,打破企業圍牆,讓每一個員工變成獨立的利潤中心,上道和下道工序模擬市場結算,讓每個員工都面向市場,生產員工已不在單是執行命令生產就行,衡量工作好壞的是客戶是否滿意,他要對質量、成本、交期、服務等多項指標負責。而在大眾的生產現場,區域經理也要求經營目標負責,有23項具體指標的考核。而且每個員工都有相應的細分指標。“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現場管理的好壞,一方面取決於現場員工的意識,另一方面取決於對現場管理工具的掌握。我們認為,有效的現場管理,需要掌握一系列工具。基礎層面應掌握三種工具:5S(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五個詞的日語拼音縮寫)與目視管理、標準作業流程、消除七大浪費,這是做好現場管理的基礎。在此基礎上針對質量、成本、交期做持續的專項改善,以獲得客戶滿意。在質量改善中常用的基礎改善工具如QC(質量控制)、防錯法等,系統改善如TPM(全員裝置維護)6西格瑪等;針對交期改善的工具有“生產現場的精益佈置、一個流的設計、快速換模換線和看板拉動”等工具。針對成本改善的為全員參與的小集團活動等。通過QCD(質量、成本、交貨期)的改善,最終持續的滿足客戶的要求。大眾的現場管理中已綜合應用多種工具,值得我們借鑑。比如:通過製造車身模板標示關鍵注意點的目視管理,使員工一目瞭然的發現重點與問題。通過在危險區域設定光電裝置、用自動機械手處理密封條,來避免人為疏忽的防錯裝置(POKAYOKE)的應用。通過設立物流超市來推行看板拉動,消除過多庫存,提高響應速度等。多種現場管理工具的應用,為大眾的現場管理提供的有力的支援。現場是所有資訊的來源,也是隱藏企業利潤的聚集地。現場管理與改善是每個企業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活動。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欲成為自己領域的領先者,應當持續地問:我們企業如何將今天的工作做得比昨天更好?現場管理與改善,正是實現這一切的有力工具。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