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在生活中,總會出現大大小小的身體上的損傷,尤其是愛運動的朋友們,就更容易出現扭傷、骨折等情況,那麼骨折吃什麼好?骨折應該如何處理才容易讓傷口快速恢復?今天就教一些大家骨折治療以及防護的小知識。
方法/步驟
所謂骨折,顧名思義,就是指骨頭或骨頭的結構完全或部分斷裂。在不同年齡階段的人群中,屬兒童和老年人發生骨折的情況最多,中青年人群也時有發生,特別是熱衷於運動,冒險者容易受到損傷。
但是病人一般都為一處骨折,少數為多發性骨折,經過及時處理或送醫,得到良好的照顧和鍛鍊,多數病人可以恢復到原來的功能,但是也不缺乏少數人會有不同程度的後遺症。
一、全身表現:
1、休克:對於多發性骨折、骨盆骨折、股骨骨折、脊柱骨折及嚴重的開放性骨。患者常因廣泛的軟組織損傷、大量出血、劇烈疼痛或併發內臟損傷等而引起休克。
2、發熱:骨折處有大量內出血,血腫吸收時,體溫略有升高,但一般不超過,開放性骨折體溫升高時,應考慮感染的可能。
二、區域性表現:骨折的區域性表現包括骨折的專有體徵和其他表現。
骨折的專有體徵:
1、畸形:骨折段移位可使患肢外形發生改變,主要表現為縮短;
2、異常活動:正常情況下肢體不能活動的部位,骨折後出現不正常的活動。
3、骨擦音或骨擦感:骨折後,兩骨折端相互摩擦時,可產生骨擯音或骨擦感。
三、骨折如何應急處理
1、如有面板傷口及出血者,要清除可見的汙物,然後用乾淨的棉花或毛巾等加壓扎。
2、四肢開放性骨折(骨折斷端經傷口暴露出來)有出血時,不能濫用繩索或電線捆紮肢休。可用寬布條、橡皮膠管在傷口的上方捆紮。捆紮不要太緊,以不出血為度,並且要隔1小時放鬆1-2分鐘。上肢捆紮止血帶應在上臂的上1/3處,以避免損傷橈神經。
3、上肢骨折可用木板或木根、硬紙板進行固定,然後用繃帶或繩索懸吊於脖子上。下肢骨折可用木板或木根捆紮固定,也可將雙下肢捆綁在一起以達固定目的。
4、骨盆骨折,用寬布條扎住骨盆,病人仰臥,膝關節半屈位,膝下墊一枕頭或衣物,以穩定身體,減少晃動。
5、通過以上處置後,可搬運病人送醫院。搬運病人動作要輕,使受傷肢體避免彎屈、扭轉。搬運胸腰椎骨折患者,須由2-3人,同時託頭、肩、臀和下肢,把病人平托起來放在擔架或木板上。搬運頸椎骨折病人時,要有1人牽引固定頭部,其他人擡軀幹上擔架,然後在頸頭兩側用棉衣等固定。搬運下肢骨折病人時,可由1人托住傷肢,其他人擡軀幹上擔架。上肢骨折者多可自己行走,如需搬運時,方法同下肢骨折病人。病人經應急處理和送醫院治療-段時間後,需要回家康復,家庭成員除應注意患用藥、營養飲食外,著重加強護理,協助早期功能鍛鍊。
四、骨折吃什麼好
1、三七10克,當歸10克,肉鴿1只,共燉熟爛,湯肉並進,每日1次,連續7~10天。
2、當歸10克,骨碎補15克,續斷10克,新鮮豬排或牛排骨250克,燉煮1小時以上,湯肉共進,連用兩週。
3、枸杞子10克,骨碎補15克,續斷10克,苡米50克。將骨碎補與續斷先煎去渣,再入餘2味煮粥進食。每日1次,7天為1療程。每1療程間隔3~5天,可用3~4個療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