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如何面對模擬考試?

Tags: 模擬考試, word,

楊老師:

我是一個高三年級的學生,面對近期的模擬考試,我沒有任何把握,特別是物理和化學,我簡直就是一竅不通。可是,近期的模擬考試對於我們來說卻是很重要的,我害怕自己在未來的高考中可能會“摔”得很慘。您說我應該怎麼辦?——煩惱

煩惱同學:

您好!距離高考兩月有餘,您的煩惱我十分理解,我也是從這個時候過來的,當時也時常有這樣的疑惑:大家同在一個班,使用同樣的教材,接受相同的教育,為什麼有人效果好,有人不理想;有人學習得很輕鬆,有人卻焦頭爛額呢?直到學習心理知識和執教實踐之後我才明白:健康人的大腦幾乎沒有什麼顯著的差異,都蘊藏著無限的潛力。那麼是什麼造成了這種差異呢?一種情況是功夫沒有下到;另一種就是方法不夠科學。不知您屬於哪一種。

如果是因為不夠用功而學得不好,希望您能改變學習態度,努力學習,爭取進步。

如果您已經努力了,成績仍不理想,有可能是因為您的學習方法不夠科學。在學習上,光有勤奮是不夠的。愛因斯坦有一個關於成功的方程式:成功=艱苦的勞動+正確的方法+少說空話。愛因斯坦特別強調了“正確的方法”。因為正確的學習方法,在我們的學習生涯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終身教育局局長保羅·郎格朗先生在他的報告《學會生存》中說:“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和組織運用知識的人”。

您知道近期的模擬考試對您來說很重要,但又沒有考好的把握,特別是物理和化學,對您來說簡直是憂心如焚。從來信可以看出您是一個有責任感和上進心的同學,現在老師給您介紹幾種科學的複習方法:

(1)梳理學科知識:

複習中,我們要通過做一些典型性、代表性的題目,達到複習知識的目的,如果只顧大量做題,忽略系統地看書,就不可取了。因此,複習時,要認認真真地看幾遍課本,梳理好各科課本中的知識點,使自己對所學的知識在整體上有一個把握,頭腦中就能形成一個知識的結構網路。對平時掌握得不大牢固的知識點,要通過複習徹底弄懂弄通。

(2)複習內容要分配合理。

心理學研究表明,將兩種同類的材料放在一起復習,容易相互干擾,也就是內容相似性越大,相互干擾也就越大。因此,可採用文理科交叉安排複習內容。那種今天全部複習理科,明天全部複習文科的方法,是違背記憶規律的。另外複習的內容要適當分散,從時間上講,分散複習的效果優於集中複習,尤其是難度大的複習材料更適合於分散複習。

(3)複習間隔要恰當。

在複習過程中要根據遺忘規律來科學地安排複習時間。這樣可以節省許多寶貴的時間,複習效果也好。但複習間隔時間因人而異,因複習材料而異,一般認為,可為一天、一週、一個月和半年;對於一些特別的複習內容,最好能在第三天多增加一次複習。

您說您怕模擬考試會“摔”得很慘。我想您所指的不僅是分數,還指名次。分數和名次在您心中的分量是如此沉重!但是您應該明白,分數和名次並不能代表一個人的素質和全部的能力,也不能說明一個人的將來。就算您第一次模擬考試考得不夠理想,您還有下次,只要您努力,只要您盡力,只要您運用科學的學習、複習方法,相信您一定能取得進步的。一次的考試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從此失去信心,從此放棄學習。

模擬考試對於調整心態、檢查知識點以及高考前的複習是很重要的,然而心理、情緒對來說高考更為重要。現在距離第一次模擬考試還有不到十天的時間,您或許不能立竿見影地感覺到自己在進步,然而距高考還有兩個多月,這麼長的一段時間,您還能做很多很多。但是在自己不懈努力的前提之下,首要的是調整好自己的心態:要來的終須要來,我盡了最大的努力,無論什麼結果都無怨無悔,大不了再努力一年!

以上僅是本人的一些意見和建議,您的朋友楊永龍請您批評參考!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