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發中學生寫作興趣的經驗?

語文教學的素質教育就是聽、說、讀、寫,寫作在許多中學生心中是個難點,也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點。合抱之木,起於毫末。中學階段的作文教學是中學語文教學的基礎環節,教師在這個環節中只要抓得緊、抓得細。就會像毫末之苗終成合抱之木一樣。學生的寫作能力也會提高的。
  曾經在一段時間裡,教師產生了一種近乎錯誤的認識,認為對學生的寫作指導可有可無,說多了耽誤時間,說少了無濟於事,教學的任務之重,作文的次數又有限。於是,每次作文乾脆簡單的把題目往黑板上一寫,提幾點要求就讓學生冥思苦想各顯神通。殊不知,長此以往“作文難、作文煩”就成了學生的通病。所以,在作文字文中我們要進行多樣化的指導,要注重激發他們的興趣。只有這樣,作文教學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組織多種形式的訓練。“練”的過程,即運用要領實彈射擊的過程。單一刻板的訓練方式和無休止的重複,只可能是事倍功半。只有不拘一格“隨機應變”靈活處理,才可能創造出生動活潑的寫作佳境。為此,要多渠道的激發學生寫作興趣:

方法/步驟

讓學生敢於模仿,想象創新
  學會模仿,才能更有利於學生的創新。因為模仿是學生走向自我創作的一種捷徑。而想象卻是創新的前提,只有具有豐富的想象能力,才能輕鬆地進行創新。所以,我們還應在教學中,注意讓學生學會模仿,學會想象,學會創新。在學生大量積累材料的基礎上我們可以鼓勵學生髮揮想象,嘗試著模仿別人的寫法,寫成一些片段或習作,這樣可以達到能力遷移的目的。如有學生模仿歌曲《新鴛鴦蝴蝶夢》這樣寫道:“昨日像那東流水,低分遠去不可留,今日亂我心多煩憂。好好學習低分依舊,以淚消愁愁更愁,次次的低分趕不走。由來只有優生笑,有誰聽到差生哭。‘學習’兩個字好辛苦,是要問一個明白,還是要裝作糊塗?考多考少難知足。看似想學習最好,是不應該的心理。可是誰又能擺脫中考落榜的悲哀?花花世界,學生要學習,在人間學習幾十年,何苦要逃得遠遠?不如苦樂同眠。今後的日子長得很,擺脫低分和煩憂。高分圍繞著多自由,今天考100有,明天的分數還是依舊,次次的高分跟著走,跟著走。”
  讓學生將學過的課文篇名加以有機地組合,用一條完整的中心意思貫穿,連綴成一條有情節,有感受的文章片段
  學生按寫作能力搭配分組,共同選擇篇名,構思短文,並由一人執筆完成。課堂形成熱烈的討論氣氛,感染著每個同學,大家很快便完成了各組的片段寫作。文章片段寫得各有特色,不乏哲理,情感充溢:如“《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悲傷,不要憂鬱,因為人生原本就是一條《未選擇的路》,需要我們用青春的畫筆描繪生命的《色彩》,不管前進的路上有急流險灘,有荊棘峭壁,都應堅定《我的信念》,用一往無前

讓學生勤於練筆,訓練能力
  任何技能技巧,都需要反覆歷練,像游泳、像開車、像雜技表演等,如果訓練達不到一定強度或熟練程度,就很難湊效。寫作也是一種技能,當然也需要多次的訓練。有些學生怕作文,遇上作文,筆頭咬難了還是寫不出幾行字,這是因為學生手裡的筆不熟練的緣故。教師應鼓勵學生動手寫,大膽寫,勤於寫,這樣學生的筆就會越練越熟,思路就會舒暢。除了課本中要求寫的作文外,還應該讓學生養成寫日記的習慣,加強日常練筆。如發生了一件新鮮事,班裡來了一位新同學,考試成績差了,競賽獲獎了,下雨了,颳風了······凡是學生所見、所聞、所思、所感,都可以記下來,有話則長,無話則短,關鍵是要有隨時記錄的意識,記下對人、對事、對物的見解,點滴。

情境演示也能夠激發學生的寫作源泉
  在這種情境演示中可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力,豐富的想象力,訓練學生描寫細節的能力。這種訓練方法最直觀、最形象。學生會在這種活動中樂學、樂寫。因為面對他們的是直觀展示,只要細心觀察就不會覺得無話可說和無話可寫。

抓住時機,情境教育融入作文教學中
  曾記得在上議論文單元的時候,有一位學生特調皮,老師多次督促他學習,使他產生了反感心理,想給老師製造一點難堪。我知道他有這一想法後,臨時改變了計劃,上了一節作文課,讓所有的學生都討論他這種想法會產生哪些後果?最後得出:這樣只能適得其反,讓老師感到寒心,學生越變越壞,這是一種不好的現象。在此基礎上我們理出了這樣幾個題目:《不該發生的事》、《談“互相理解”》、《要“愛生”,更要“尊師”》等等。事後,作文收上來一,閱,幾乎所有的同學都能愛憎分明的發表自己的觀點,分析問題有理有據,十分透徹。這樣不僅教給了學生這樣去寫議論文,而且也加強了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注意事項

作文教學費時又費力,老師如不加以及時指導,學生只會做些徒勞無功的事情。為此,提倡教師要千方百計想辦法,採用多種形式進行指導,讓學生對作文的苦痛感漸漸轉化為愉悅感。這樣才有利於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