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需要門當戶對嗎??

生活習慣一致最為關鍵。如果兩個人各自成長的環境本身就有很大的相似性,那就意味著彼此走到一起之後,需要為對方做出的調整以及需要給予容忍的內容就會少了很多,這樣也就能夠更加平穩的度過感情的磨合期。相反的,成長環境差異極大的兩個人走到一起之後必然要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消除彼此不一致的身心習慣所帶來的矛盾,如果雙方無法堅持下去,分手只是時間早晚的事。

方法/步驟

關於擠牙膏的探討

許多朋友會問戀愛和婚姻當中講究門當戶對究竟是不是合理的,此時我會反問的問題就是“你在擠牙膏的時候是從前往後還是從後往前?”

牙膏怎麼擠真的很重要嗎?其實單就刷牙來說不是啥大不了的事情,但是如果天天生活在一起的兩個人每次刷牙都發現對方從來都沒有按照“正確”的方式來對待牙膏,而且其中一個或者兩個人都是比較“較真”的個性,那麼刷不了幾次牙就要有一場談話了……

我們會發現這些都是些小事兒,但是有的人就是不能釋懷,偏偏就抓著這牛角尖不放,你能怎麼辦?

有人或許會說:“老子從來不刷牙,找老婆的標準也是如此,關於牙膏怎麼擠的問題就不會出現了吧?”其實,之所以舉出來擠牙膏的例子,就是要再一次強調一個非常淺顯但又總被忽略的事實——戀愛與婚姻的每一方都是帶著自己從小到大所養成的習慣走入對方的世界當中的,無論被闖入的這個世界是否接納和容忍這些習慣。

兩性關係的分水嶺

許多經歷過愛情的人們都有一個深刻的體會,那就是兩個人初識之後相處到一定的時間(有可能是在確立戀愛關係之前)就會產生一些厭惡的感覺和迴避的衝動,而這段感情能否持續下去就看彼此能否安全度過這樣一個時期。

從TA互動分析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這個越愛越痛的過程其實就是彼此開始在相處的時開始表現真實的自己的時候了。

或許你會有個疑問,就是此前的兩個人都是不真實的嗎?答案是肯定的!其實我們在其他文章裡已經提到,當一方在追求另一方時,往往體內的“照顧型父母”和“自由型兒童”兩種能量會比往常都要高一些,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既照顧好對方又能陪對方玩的很好,從而讓對方體內的“自由型兒童”能量逐漸升高,高到願意被你約會、被你牽手、被你擁抱、被你親吻、被你(此處略去四個字母)……

越愛越痛的愛情歷程

如果進展順利,當兩個人已經發展到一個自認為相對安全或者說達到目的階段時,追求者在此前開始表現更突出的兩種能量也就順理成章的開始削弱了——除非本來就是這類能量分佈的人,否則總是處在跟自己本色不太一致的能量上還是挺費勁的!伴隨著這種追求方兩種能量削弱的過程,被追求的一方其實是有著特別直接的感受的,自然也就會從前面“自由型兒童”一家獨大的狀態慢慢走出來——這個過程經常被描述為“怎麼他追上我之後好像變了個人似的?”

度過了熱戀期,兩個人才真正開始接觸、感受和回饋真實的對方。但是這個過程往往會產生越來越多的問題和紛爭,比如,“吃飯要不要放辣椒?”、“每週是不是要給對方父母打電話?”、“襪子是要每天洗還是每週統一洗?”……

其實,許多戀人和愛人因為某些具體的事情從友好探討變成雙方協商,再到鄭重宣告,乃至脣槍舌戰,都不能說清楚究竟誰對誰錯,因為雙方各自堅持的內容都像擠牙膏的方式一樣,本身沒有什麼對錯、善惡之類的區別,只不過是彼此從原來的家庭成長過程中習得和養成了不同的方式而已。這就像習慣右手吃飯的我們右手邊趕巧坐了個左撇子——雖然各自都沒什麼問題,但是吃起飯來兩個人拿筷子的手就有可能打架了。

生活習慣一致最為關鍵

此時此刻,我們再回過頭來看門當戶對的必要性,就不難發現其中的合理之處。因為如果兩個人各自成長的環境本身就有很大的相似性,那就意味著彼此走到一起之後,需要為對方做出的調整以及需要給予容忍的內容就會少了很多,這樣也就能夠更加平穩的度過感情的磨合期。

相反的,成長環境差異極大的兩個人走到一起之後必然要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消除彼此不一致的身心習慣所帶來的矛盾,如果雙方無法堅持下去,分手只是時間早晚的事。

當然,從個性養成的角度來看,門當戶對只能讓雙方頻率一致有更大的可能性,關鍵還是要看相愛的兩個人的具體情況。並且,我們在理解門當戶對的時候也決不能片面的將其定義為家庭條件、社會地位等指標,其實更重要的還是家庭所倡導的價值觀念和生活習慣。這也就好解釋為什麼好多寒門與豪門的結合還是會修成正果,關鍵就在於有著合理的家庭教育,讓孩子能夠有更強的能力去接納和融入原本並不熟悉和習慣的未知世界,從而快速的、或者能夠投入更久的時間和精力去讓相愛的兩個人進入同一頻率當中。

注意事項

生活習慣一致最為關鍵。

兩個人相處,包容很重要。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