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計》以戰國諸侯爭霸為大背景,並且引入了古代國家管理體系——“朝廷”,即國家內閣。國家內閣主要以國王為核心領導,由吏部、禮部、兵部、戶部、工部和國庫六大職能部門組成。國王授予各內閣成員相關許可權,最後各司其責,進行分權管理國家。只有公爵位國民才有資格擔任國家內閣的相應職權。
工具/原料
三十六計 SJC1114
方法/步驟
《三十六計》兵部
兵部在各朝各代都是國家內閣中的核心部門,也是《三十六計》裡最重要的一個部分。兵部主要負責攻城掠寨和防守,合理部署國家各軍團兵力,利用國庫資源對急需補助的本國軍團進行糧食調撥等事項。只有國王和授權的兵部管理者才能進行調配和行使職能。兵部可分兩個軍隊,先鋒軍和後防軍。先鋒軍負責攻城掠寨,建議以發展騎兵為主;後防軍負責國家安全防守,建議以發展步兵為主。
《三十六計》戶部
戶部掌管國家財政錢糧,也可稱後勤部,負責國家奇蹟建設和給軍隊補充糧食。戶部可以隨時調撥國庫資源,給予急需幫助的本國國民,支援發展,造福民眾。只有國王和戶部管理者有此調配的權力。戶部主要兩種角色,一種是商人,一種是農民。商人主要負責國家奇蹟建設。當國家奇蹟滿了後,可以改變發展路線。農民主要負責給軍隊補給糧食,一方補給另一方,必須發展分大於對方,所以農民並不輕鬆。幸虧還有國庫和軍庫。
《三十六計》禮部
禮部掌管邦交禮儀之事,也可稱外交部,即不只是國與國之間互通有無,友好往來了。除了要負責友國聯絡,建立聯盟共同對敵外,也要肩負起偵察敵國掌握敵情的重任,因而禮部其實也有兩種角色——外交官和間諜。外交官主要負責和需要聯盟的國家進行溝通,商議聯盟事宜。間諜則主要負責對敵國進行偵察,並及時將敵國狀態彙報至國家管理層。從某種意義上講,《三十六計》計裡任何一個國家都算是敵國,因為最後的結局都是實現全服大一統,所以聯盟都只會是暫時的戰爭策略罷了!
《三十六計》吏部
吏部掌管著全國的文武官職任命大權,一鍵封官,多種分封方針一目瞭然, 126個文官官職,文武英才並駕齊驅。全體國民都可以檢視吏部封官任職情況,但只有國王和吏部管理者有封官的權力。吏部成員主要是國家管理層,平常主要檢查國民的發展情況,並注意國民動向,及時發現間諜和不服從國家管理分配的成員。同時,吏部成員還要負責官吏的升官降職,根據官吏表現,及時提升或削減權力及其福利待遇。
《三十六計》工部
工部掌管國家的土木興建,可以擴增國家城池封地上限,讓本國民眾好城好地盡分享。封疆拓土,擴大城池封地上限對於國家發展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國土面積及土木建設是國家前線戰爭和國泰民安的有力後盾保障。只有國王和工部管理者才有行駛工部職能的許可權。
三十六計》國庫
除以上五部之外,國家內閣還設立了另一大要塞機構——國庫。國庫可檢視國家糧食剩餘情況,國庫糧食可以在吏部、兵部內調撥給相應國民和軍團。每晚20點由系統發放1000萬,當日剩餘糧食將清零不疊加。千萬級國庫收入每日提供國家管理層調撥。
注意事項
理論結合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