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應該在什麼樣的環境中成長??

Tags: 孩子, 父母, 環境,

新二胎政策出臺後,響應者寥寥無幾。究其原因,有無力撫養者、有工作壓力太大者、也有培養成本難以承受者、更有新生活觀念不願生孩者。諸如此種,說明為人父母者對生孩養孩的觀念發生了巨大變化,不再是順其自然,而是很慎重抉擇孩子的生養。那麼如果有了自己的孩子,孩子應該在什麼樣的家庭環境中成長呢?

孩子應該在什麼樣的環境中成長?

方法/步驟

夫妻生活和諧,理解包容,避免爭吵

兒童時期孩子最需要感受的是大人們所傳遞的愛,而孩子所能感受的愛基本全部來自形影不離的父母。夫妻和諧幸福,孩子的笑聲就多、脾氣就好;反之則孩子脾氣壞、愁眉苦臉不愛笑。不論胎教還是幼童培育,莫不如此。

孩子應該在什麼樣的環境中成長?

親人鄰里之間互諒互讓,和睦往來

親戚鄰里之間的往來和相處關係和睦和諧,對孩子成長不容忽視,夫妻雙方忌面對孩子表現對雙方親戚的遠近親疏,讓孩子體驗人與人之間的輕鬆愉悅。佛說:心裡想的全是佛,眼中看到的就都是佛;心中想的全是魔,看到的一定全是魔。

孩子應該在什麼樣的環境中成長?

朋友同事輕鬆交往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門可羅雀的家庭環境對孩子的性格形成會產生極大影響,孤僻、自私、自我的性格特點對未來的人生道路有很多負面影響。關愛孩子就關心孩子的未來,立足社會、參與社會離不開陽光、合作及熱情。

孩子應該在什麼樣的環境中成長?

避免過多的課外輔導

不論幼兒園,還是中小學,課堂內容足夠全面,孩子需要的是理解、思考、舉一反三;同時更需要勞逸結合,既要有學習的時間,更要有玩耍和充足的休息時間,這樣的學習才會有效率。過多的課外輔導只能導致孩子對學習的麻木和厭倦。

孩子應該在什麼樣的環境中成長?

在力所能及條件下多帶孩子外出

3歲以後的孩子基本都能對所接觸的世界留有記憶,這個時期根據家庭條件力所能及、多帶孩子外出感受大自然的風光或偉岸,不論高山大河,亦或丘陵小溪;不論森林湖泊、亦或林蔭小道。都是孩子體驗大自然最佳的方式。

孩子應該在什麼樣的環境中成長?

避免參照模式培育孩子

玩耍或好奇世界是孩童時期認識世界、開放思維最關鍵的時段,這個時期重在孩子自由發揮、培養興趣,父母切忌刻意使用選擇成才的培養模式禁錮孩子的身心,而應在確保孩子行為安全的前提下鼓勵支援孩子對陌生世界的好奇心。

孩子應該在什麼樣的環境中成長?

身體力行感染孩子的行為

父母及與孩子接觸最多的親人的言行是孩子言行的效仿源,尊敬老人、樂施好善、不隨地吐痰、不亂丟垃圾、熱心助人等都是父母身體力行感染孩子最有用的手段。孩子從小獲得健康陽光的心靈對成長重要性不言而喻。

孩子應該在什麼樣的環境中成長?

父親應該發揮更大作用

往往很多父親把精力用在事業上,撫養培育孩子成了母親的事情,這對孩子的培育和成長極為不利。父親和母親對於孩子而言是完全不同的心裡體驗,母愛使孩子更多體驗愛心和寬容、父愛更多讓孩子體驗力量和安全,二者不可偏廢。

孩子應該在什麼樣的環境中成長?

注意事項

孩子成長環境決定未來,處理好夫妻關係至關重要。

希望能幫到你,培育一個健康陽光的孩子。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