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編輯工作的職業要求?

在我國,編輯職業有悠久的歷史,有一支龐大的隊伍。我們的文化藝術、科學技術、網路傳媒、音像製作等無不體現著編輯的勞動。黨的十七屆
六中全會的召開,把社會主義文化市場大發展大繁榮上升到了國家文化發展的戰略高度,社會對編輯的職業要求也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編輯對自身職業要求也更加
自覺。為此,結合自己多年來從事編輯工作的一些體會,就編輯的職業要求,談幾點粗淺的認識。

對編輯職業道德的要求

編輯的思想高度能促使其眼界高遠,胸懷博大,情感昂揚。就是所謂的站得高、看得遠、立意準,這似乎是一種無形的境界,而真的到了這種境界,編輯的修養程度必然反映到他們的工作中來。看待一位編輯的整體素養,一位編輯的整體走向,一位編輯的可持續發展,思想高度是第一位的。


輯工作的特殊性,決定他們是在相對獨立的條件下工作的。所以編輯的職業道德核心是慎獨,而慎獨在工作表現上是責任心。責任心要求編輯在整個工作中精益求
精,每一個具體問題、每一個細節,每一項取捨,都要認真對待。編輯工作過程中,做多做少、做快做慢、做精做粗,是盡心竭力、還是敷衍塞責,是做得完美、還
是適可而止,都有個自我把握問題。這其中自我要求就反映了慎獨的意識和表現。一個優秀的編輯,不是在他人督促下工作的,不是在制度和規章約束下工作的,慎
獨是他們的道德常態。

對編輯的道德要求,還表現在與作者的關係上。正確地對待作者,實質上是正確對待作品的質量。充分地把握作者,盡一切努
力挖掘、發揮、調動作者的潛力和積極性,使他們情緒高昂,產生強烈地再創造的願望,是編輯的功底,也是編輯職業道德的表現。不論作者的地位、聲望、表現力
及與編輯交往的態度如何,編輯都應該以稿件作為工作的依據,並且要以稿件達到標準為目的。編輯與作者的關係是圍繞稿件展開的,是工作關係中的道德要求。因
此編輯要對作者尊重、親和、周到、鼓勵,拿出有分量的意見。與稿件編輯工作沒有直接關係的行為,是應該避免的。

對編輯的主體性要求

編輯是以稿件為依據開展工作的,看似有相當的侷限性。但是深入分析,編輯在工作中是有很強的主體性要求的。

首先,編輯稿件的過程是個主體化的過程,編輯的理念,編輯對稿件的判斷,編輯對稿件處理的態度和要求,編輯對稿件的規範,都是主體意圖的反映。

其次,編輯策劃、立意選題,組織稿件,選擇作者,都有自己的主觀意圖,當然是主體的反映。

再次,編輯與作者溝通、交流,都是主體之間的協調,都要明確地提出要求,這也是主體性的表現。

編輯的主體地位是通過其主導作用來體現的。

第一,編輯對稿件宣傳什麼,表現什麼,社會意義和價值是什麼都要有主導性,這是稿件的靈魂和生命力,決定作品存在的價值和社會的認同。一件好的作品,思想性和社會價值是首要的。編輯的主導對此要有充分的體現。

第二,稿件的表現方法、表現力是作品成功和能夠產生影響的“實體”保證,是吸引讀者的有效手段,是編輯的重要工作之一,在編輯稿件的全過程中都要花費功力和心血。因此,這也是編輯發揮主導作用的重要性所在。

第三,現在的編輯受“市場”的影響很直接。往往一部很好的作品,因為與市場的不協調,產生不了更大的效益。這就需要編輯發揮主體性,考慮如何使作品更容易為讀者所接受,並參與主導市場的運作。

睿智和能力是與時俱進的,是在不斷學習,不斷反思,不斷積累,不斷髮揮主體積極性的過程中形成的。缺乏這些“主體”的條件,編輯就會成為欲舉無力的狀態,或者是無可舉的狀態。


輯作品的過程,編輯與作者不同,他是從另一個角度看待稿件的。這個角度要求編輯對具體的稿件,必須拿出真知灼見,必須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必須幫助作者提
出修改意見和修改方向,從而使稿件質量得到真正的提高。在這個過程中,編輯的主體性可以得到充分發揮,編輯有充分施展功力的空間和作為。所以這也必然是對
編輯主體性的要求。

對編輯創造性的要求

編輯工作是催生和培育新作品的工作。這就決定了編輯的作品必須是出新的,有創造性的,甚至是前沿的。編輯各種型別的作品,一個基本要求應該是“新”,作品的存在和價值,就在於“新”。沒有創造性,“新”的意義就不存在。所以對編輯工作必須提出創造性的要求。


的編輯不大注意創造性,總是定勢思維,囿於現成的東西,就事論事,思想放不開,滿足於不出錯;有的編輯甚至還沒有吃透稿件的真意,沒有把握作者的思路脈
絡,對有爭議的東西不置可否,隨意放行;還有的編輯對陳舊性內容的稿件,對有些內容雷同的稿件,也允許出版……這些除了編輯的責任感不強之外,就是編輯缺
乏創新的意識,對工作沒有創造性的要求。

我們生活在飛躍發展的時代,出版物、音像傳媒等作品都應該是發展的標誌和文化前沿的反映,都應該是社會發展主流的體現。編輯工作要與時代合拍,要引領精神文明建設的潮流。所以,發揮創造性,視創造為己任,是對編輯工作的重要要求。

從編輯工作整個過程看,創造性要貫穿全程。在立意、選題的策劃中,創造性地思考是首要的。立意有高度,體現時代精神,體現前沿水平;選題要出新,內容要獨到,恰是讀者的需要;形式要新穎,能吸引眼球……這些都應該是編輯追求新意,創造性思考的結果。


輯與作者溝通,高明的表現是能給作者啟迪,激發他們再創造的慾望和信心。做到這點不僅要深思熟慮,更要有再創造的思維。有時作者對自己的文稿並不滿意,有
意突破又無從下手,常常躊躇和彷徨。但經由編輯的指點,豁然開朗。這也是編輯創造性勞動的體現。有時候編輯發現問題,找出突破口比原創還難。高水平的編輯
善於發揮創造性思維,善於在豐富的想象中去解決問題。

編輯創造性的最高境界,應當是引領社會的閱讀方向,從而幫助讀者確立審美觀、價值觀。

編輯工作中的創造性確實是個較廣泛的內容,好像無處不在,又好像難以捕捉,但無論怎樣,編輯的敬業精神、文化底蘊、與時俱進的追求、勤奮學習的修養等都是創造性的必要條件。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