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化學教學中觀察能力的培養?

淺談中學化學教學中觀察能力的培養

觀察,是一切真知灼見的來源,善於觀察,也就是具有較強的觀察能力,是一個人的事業能否成功的首要條件。在科學史上,凡一切有成就者,無一不是十分重視“觀察”的重要作用的。如俄國生物學家巴甫洛夫貼在實驗裡的座右銘就是“觀察,觀察,再觀察”。對於一個學生來說,也不例外。具有良好的觀察能力,通過清晰地感知化學現象,才可能透徹地理解和牢固地掌握化學知識,正如教育家贊可夫指出的:觀察能力的強弱,是學生成績優劣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要具有良好的觀察能力,即並非一旦之功,而必須通過較長時間的,不懈的教育、訓練、培養,才能形成。

然而,由於多種因素,使一些教師在中學化學教學過程中,側重於對學生的“雙基”訓練和自覺能力、思維能力的培養;但對中考時難以考查的實驗操作能力,特別是觀察能力,卻往往有所忽視。於是,在黑板上“做”實驗,單純讓學生背實驗操作,背化學反應現象的情況,屢見鮮。這樣勢必影響學生觀察能力的增加而削弱其學習後勁,不利於他們今後學業的進一步提高和發展。這是應該引起我們足夠重視的。

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多姿多彩的化學物質和千變萬化的化學現象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為我們在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客觀條件。關鍵在於我們應該糾正忽視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的傾向,按照認識的本來規律進行化學教學。下面就如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問題。談點個人不成熟的看法。

一、利用多種途徑,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

1、充分利用化學實驗,引導學生觀察。

初中化學教材上列出的演示實驗以及學生實驗很多。這大量的實驗現象,連同實驗中使用的物質和儀器,為培養學生觀察習慣提供了良好的機會,教師應該有意識地把學生從好奇好玩的心態逐步引導到認真觀察上來,應該使學生明白,以好奇好玩等興趣為驅動力的被動感知不是真意義的觀察,觀察應該是通過大腦調動眼耳鼻舌手等有意識地、有目的地認識化學物質和化學反應的各種現象及其聯絡的活動,它能為概念、判斷、推理等高階認識活動提供豐富的、可靠的感性材料。教師的責任就是在於利用各種各樣的實驗機會,言傳身教,使學生逐步養成認真觀察的習慣。

2、充分利用各種直觀教具和模型,引導學生觀察。

3、利用課外活動時間開設觀察實驗,引導學生進行觀察的活動。

4、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化學物質,化學現象,引導學生在更廣闊的範圍內自覺地,持久地進行觀察活動。

在今天的社會中,化學物質極其豐富,如化纖、塑料、合成染料、合成食品等,化學現象也隨處可見。如鐵的生鏽,天然氣的燃燒,食鹽的潮解,舞臺煙霧等。教師廣該引導學生對日常生活的化學物質和現象進行有意識的觀察,從而逐步養成在書本以外的更寬廣的範圍內隨時隨地都具有觀察習慣,並用學過的化學知識盡力去設法解答,增長才能。

二、有的放矢,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觀察方法

要使觀察達到良好的效果,關鍵在於必須掌握科學的觀察方法。一般來說,學生掌握的觀察方法比較正確,觀察步驟比較合理,那麼觀察就能有條主紊地進行,獲得滿意的效果。反之,不正確的觀察方法和步驟將導到觀察的混亂,直接影響到觀察的效果。因此,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觀察方法,在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的全過程中是始終必須堅持的重要環節,不可懈怠疏忽。

1、明確觀察的具體目的,作好充分的知識準備。要使學生明瞭,觀察本身是有目的、有計劃的認識活動。要使觀察取得預期效果,必須先明確目的,作好充分的知識準備,利用知覺的選擇性,理解性按照物質變化的具體特徵規律去進行觀察,才能使觀察全面周祥,不發生遺漏,才能拆住那些細微的或稍縱即逝的現象,使觀察變得精細、銳敏。

2、掌握觀察的一般程式,進行有條不紊的觀察。地普通的化學演示實驗和分組實驗中,應力圖使學生掌握觀察的一般程式並在其指導下進行有條不紊的觀察,從而避免由於觀察步驟的顛倒混亂,而影響觀察的效果。對物質的觀察,一般應遵循“整體——區域性——整體”的觀察線路進行。對化學反應的觀察,一般應遵循“反應前——反應中——反應後”的順序進行。

3、根據不同的觀察物件,制定不同的觀察計劃。

4、對於較難觀察的化學現象,採用特殊方法進行觀察。如使用“陪襯”、“對比”、“顯示”等方法進行觀察。

三、嚴格要求,幫助學生確定正確的觀察態度

對化學物質和化學變化,特別是對比較複雜的和時值短促的化學反應的觀察,要想達到全面的、精確的、細微的程度,必須具備實事求是的態度和一絲不苟的精神。這樣的觀察結果,才可能具有可靠性和有效性。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