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校三年級學生陳某,在課間因為與二年級的兩個小女孩兒在奔跑過程中產生了刮擦,當即大打出手。兩個小女孩兒嚇得抱在一起,陳某不為所動,繼續拳打腳踢。在被曾經教過他的一個老師發現制止後,表現出一種不以為然的態度。老師說:“你比人家大,不應該謙讓點兒嗎?”陳某說:“不能讓著。我爸爸說什麼事兒都要爭,只有爭才會強。”“那她們是女孩兒,你作為男子漢,是不是應該大度點兒呢?”陳某說:“不讓,就是不讓。”“那在你家裡你爸爸不讓著媽媽嗎?”“我爸爸從來不讓著媽媽。媽媽經常捱揍。”接著這個小小的孩子發出一陣狂妄的怪笑……老師無語。
另外一所學校的一個二年級小女孩兒,因為在上洗手間的時候把小便撒在小便池外,被保潔員說了幾句。這個小女孩兒回家後對她爸爸添油加醋說保潔員怎麼怎麼訓她打她,怎麼怎麼找茬兒……她的爸爸怒火中燒,直接跑到學校門口,把下了班的該保潔員暴打一頓。事情後來調查清楚她的孩子在撒謊。但那個小女孩兒說:“我就是想報復她!誰讓她說我呢!”
還有一件事情發生在某幼兒園。一個小男孩兒在自行奔跑過程中不慎絆倒在地,臉上靠近頭髮的地方裂開一道口子,到醫院縫了針。自此之後,小男孩兒不再到幼兒園學習,一個多月了仍然在家裡。男孩兒的媽媽讓園方寫保證書,保證孩子臉上不能留下任何痕跡。這個男孩兒十分調皮,在這件事兒之前臉上鼻翼兩邊已經有疤了。但那是在家裡傷的。男孩兒的媽媽讓孩子一口咬定自己是被老師推倒的。幸好幼兒園有監控錄影,能夠證明他是自己摔倒的。但是這個家庭仍然是不依不饒。
上面提到的三個案例所在的家庭條件都不錯。但良好的經濟條件並沒有使他們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一般來說,孩子在學校受到的都是正面的教育和薰陶,但不少孩子在回到家後所看到的、所聽到的和在老師那裡聽到的不同。拋開遺傳的因素不談,家長的行為方式本身就對孩子產生直接的影響,這種影響十分深遠,可以影響到孩子的一生。
第一個案例中的三年級男孩兒,你對他談紳士風度,女士優先,談禮讓謙和,沒有任何效果。因為他就生活在一個男尊女卑,而且有些暴力色彩的家庭之中。大家都認為老師說話比家長管用,這完全是一種誤解。在大多數時候,真正管用的還是家長說的話。
第二個案例中小女孩兒的爸爸,頗有些莽撞的勇武,被自己的孩子當了工具。這個人在生活中肯定是一直強勢,不肯吃虧的。其實孩子在學校裡發生的事情,家長還是不要插手為好。往往家長插手為自己的孩子強行出頭會把事情越搞越糟。最直接的影響是,同學們知道這個孩子有那麼厲害的爸爸,就不願意和她交朋友;老師呢,知道這個孩子有這麼強勢的爸爸,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會存有許多不必要的顧忌。最終,這個孩子會沒有朋友,缺少管教,前途堪憂。
第三個案例中男孩兒的媽媽,為了多得到一點兒經濟上的補償,不惜讓孩子說謊。可以預見,這個孩子將來的為人處事的方式會走向何方。得一點兒小利而不顧孩子一生的發展,實在是得不償失。
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家長是與孩子接觸最多的人,家庭是孩子生活時間最久的地方。從某種意義上說,家庭影響遠遠甚於學校。所以家長一定要認清自己的責任,在生活中改掉自己的不良習氣,為孩子作出表率。畢竟,孩子是整個家庭的未來,也是社會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