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加快,競爭壓力增大,導致很多父母忽視了對孩子的日常關心,或者要麼就是過分關心,總是以成年人的心態來強迫生理、心理都尚在成長期的孩子去做應該成人才能完成的事情,忽視了孩子時期的心理需要,結果造成父母和孩子之間關係緊張、互相抱怨。那麼,六一兒童節馬上到了,習慣了忙碌的大人們,在屬於孩子們的節日這一天,能否騰出寶貴的時間來多陪陪孩子,讓他們真正擁有一個有意義的,屬於自己的節日呢?本文權做建議如下,供家長們參考。
請告訴寶貝:神馬是兒童節?(知識普及)
天真的寶貝們在這天,很可能會問身為家長的你:神馬是兒童節?兒童節是幹神馬的?……不要以為這個問題很簡單,很多父母其實是回答不上來的,方便起見,建議您還是先把下面常識溫習一遍,不要到時候失去了良好的知識普及機會:“媽咪貌似也不知道哎……”。難道乃不怕孩子們笑話、覺得你的水平也不過如此嘛!
神馬是兒童節?
國際兒童節(又稱兒童節,International Children's Day),它是保障世界各國兒童的生存權、保健權和受教育權,為了改善兒童的生活,為了反對虐殺兒童和毒害兒童的節日。
六一兒童節怎麼來的?
六、一兒童節了,小朋友們一定會穿上漂亮的衣服,興高彩烈地度過自己的節日。可是,你知道“六、一”兒童節是怎麼來的呢?讓我來告訴你吧!
聯合國1990年通過的《兒童權利公約》,我國是參與制定國和簽約國之一。在批准《兒童權利公約》的同一年,我國頒佈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這對維護少年兒童的權益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從提出兒童節的概念到如今有80多年的時間。1925年8月在瑞士日內瓦召開的關於兒童福利的國際會議上,首次提出了“國際兒童節”的概念。這次大會有54個國家的愛護兒童代表,聚集在瑞士日內瓦舉行“兒童幸福國際大會”,通過《日內瓦保障兒童宣言》。宣言中,對於兒童精神上應有的享受、貧苦兒童的救濟、兒童危險工作的避免、兒童謀生機會的獲得,以及怎樣救養兒童等問題,均有熱烈討論。
自此次大會後,一方面藉以鼓舞兒童,讓兒童感到幸福、快樂,另一方面也為引起社會重視與愛護,各國政府都先後訂定“兒童節”。如美國定為10月31日,英國定為7月1日。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世界各地經濟蕭條,成千上萬的工人失業,過著飢寒交迫的生活。兒童的處境更糟,有的得了傳染病,一批批地死去;有的則被迫當童工,受盡折磨,生活和生命得不到保障。特別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1942年6月,德國法西斯槍殺了捷克利迪策村16歲以上的男性公民140餘人和全部嬰兒,並把婦女和90名兒童押往集中營。村裡的房舍、建築物均被燒燬,好端端的一個村莊就這樣被德國法西斯給毀了。為了悼念利迪策村和全世界所有在法西斯侵略戰爭中死難的兒童,反對帝國主義戰爭販子虐殺和毒害兒童,保障兒童權利,1949年12月,國際民主婦女聯合會在莫斯科舉行會議。會上,中國和世界各國勞動婦女代表,揭露了帝國主義和各國反動派迫害兒童的罪行。為了保障全世界各國兒童的生存權、保健權、教育權等基本權利,會議規定了每年的6月1日為國際兒童節。1949年12月2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釋出通令,規定“六、一”國際兒童節為中國兒童的節日。
我國兒童節,早期為每年的4月4日,是1931年根據中華慈幼協會的建議設立的。新中國成立後,勞動人民成為國家的主人,廣大少年兒童也成了國家的小主人,為了培養廣大兒童的國際主義思想,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發出通令,廢除舊的“4·4”兒童節,將6月1日作為我國的兒童節。與“六一”國際兒童節統一起來。從此,每年的這一天,全國少年兒童都要舉行各種活動,歡慶自己的節日。許多公共娛樂場所特地為孩子們免費開放,各機關、團體、企業在這天還向本單位職工的子女和幼兒園的小朋友饋贈禮物,這是孩子們最愉快的一天。
贈送有意義的節日禮物!(禮物選擇)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在大小節日裡為孩子送禮物一時成為時尚,但近幾年來,這種時尚變了味。逢年過節,給孩子送一些高檔玩具、名牌服裝、高階營養品,那是平常之事,這些舉動,不得不引起我們每個做父母的深思。給孩子送禮物,不在花錢多少,重要的是看所送禮物有無意義。在“六一”國際兒童節來臨之時,許多家長忙於為孩子準備禮物,那麼到底送什麼樣的禮物好呢?我認為還是多給孩子提供一點精神食糧為好。
孩子能讀懂的一本書,一份畫報,一張卡片
在孩子的人生旅途中,父母是第一位嚮導,因而父母的所作所為都至關重要。善思好學的鐘表匠伊薩克,能培養出偉大的啟蒙思想家、文學家盧梭;自強奮發的居里夫人,能把女兒伊雷娜.居里推向諾貝爾領獎臺……。在孩子的節日裡,不妨帶孩子踏進知識的寶庫中,去選取一份有助於人生成長的精神財富——哪怕是孩子能讀懂的一本書,一份畫報,一張卡片等;也可以是關愛孩子的親人親手製作的禮物,那才是一份最珍貴、最有價值的節日禮物。
送一些“精神食糧”的意義遠大於高檔禮品
今年的兒童節想親手做一張賀卡送給孩子,寫上對孩子想說的話,這樣對孩子的教育有所幫助,之前送電動玩具、洋娃娃都沒啥意思,反而無形中造成了孩子的攀比心理。”王女士說。
2009年6月1日,岱嶽區某機關工作人員王女士反映,兒童節前一個星期就琢磨著給孩子買禮物,孩子今年6歲,以前過節就是想著買一些高檔玩具、名牌童裝等。可是,今年孩子在兒童節的前兩週就說,其他小朋友的家長給他們買了新款的玩具和衣服,要買更好的禮物,一定要比其他小朋友的好。“孩子的這些話引發了我的思考,原來就想著買高檔禮物讓孩子高興就行,忽略了孩子因此形成的攀比心理,這樣就失去買禮物的意義了。”王女士稱。於是,她自己親手做了一張賀卡,上面寫了對孩子想說的心裡話和對孩子的一些希望,內容很簡單,想把這種形式當成教育孩子的方式,給孩子一些啟示。
寶貝們良好的世界觀、人生觀與父母的引導息息相關。父母是第一向導,因而父母的所作所為都至關重要,在節日裡送一些“精神食糧”的意義遠大於高檔禮品。
創設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機會!(創造機會)
真正讓孩子擁抱一次大自然(擁抱自然)
p; 當然,這個方法是針對都市的孩子來說的,現在住在都市的孩子,沒有什麼機會接觸大自然,在他們的生活裡,大自然就也是自家小區那一點草地,或是那一點人工的流水,這些其實不是真正的大自然,是人工仿造的自然鱗角,記得我們自己在小時候,生活在農村,天藍水清,各種植物動物非常奇妙,可現在都市裡的孩子卻沒有辦法接觸這一切,所以帶成天住在鋼筋水泥的盒子小孩出去效區一次,讓他融入大自然中,讓他領略大自然的神奇與美好,也不失為一件很好的禮物。
後記
什麼叫一次有意義的兒童節?在我看來,所謂的有意義就是希望通過一些行動,能讓寶貝們感到歡樂的同時,來引導寶貝們樹立應該具備的正確的價值觀。其實形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每個父母的腦海裡都有自己的一套構思和設想。堅持正確的想法,去帶寶貝們過一個愉快、有意義的兒童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