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學員義大利漢語教學感言?

掐指一算,在博洛尼亞已經生根近一個月了,也是時候自我總結一下近一個月來的教學與工作體驗,來鞭策自己、反省自己。來到博洛尼亞的第二天,時差還未調過來,我就開始正式上課了,在孔院負責一個成年中級班和一個成年初級班,在Fermi國立科技高中負責兩個孔子課堂的初級班,每週加起來有十二個課時的課程,其它時間還要在辦公室坐班,處理各種行政事務和文化活動,緊湊的工作節奏反而讓我覺得十分充實,今天略寫一些小感想,希望自己能夠在不斷的否定之否定迴圈中,燃燒內心的小宇宙,早日成長為一名成熟的國際漢語教師。

首先談一談對之前一年參加陝師大City&Guilds國際漢語教師資格培訓的感受,兩個月來的教學實踐,談一點點真實的感受。由於本科是英語師範專業,所以本身對語言比較和教學技能兩個領域的知識都比較熟悉,教學經驗除了實習外基本沒有,但是哥本科時練就了很好的口才,算得上是通殺的技能了,就好比奧運會舉重冠軍抗兩個麻包根本不是問題。語言教學本身是一個引路的過程,老師就好比是一個GPS,或者說一個嚮導。GPS不能導航,那不能算是真正的GPS,只能算是一個電子地圖冊。嚮導不能引路,那不能算是真正的嚮導,只能算是一個地理科背得很好的高考復讀生。語言教師的基本價值正是由語言知識的儲備和語言教學技能的傳授兩方面決定的。沒有語言知識的儲備就難為無米之炊,語言教學就會變成班會活動;沒有語言技能的傳授,或者說教學技能與教學經驗皆不過硬,那就是沒有門的米倉,米發黴了也拿不出來,學生吃不到米難免“捱餓”,更甚者吃了發黴的米,學生語言學習的生命也會枉生“病灶”。所以國際漢語教師本身,應該有兩個立足點:一是語言知識的儲備,二是教學技能的傳授。

當然,隨著漢語國際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和應用語言學領域的研究日益深入,多元化的理論成果層出不窮,我們看待語言教學本身也應該樹立多元意識。這樣一來,我上面的結論很可能會被質疑為“狹隘的二元論”,比如說你怎麼可以不提心理學和教育學理論的融入呢?你怎麼不提三大主義的語言本體論呢?你怎麼不提現代教育技術的輔助優勢呢?等等。我想,我所要表達的只是作為國際漢語教師,最重要的專業學習目標應該是什麼,是找出萬變不離其宗的宗呢?還是吃火鍋雞鴨魚肉菜蛋粉薯燉一鍋?我想,道理是不是這樣的:作為專業學習或專業培養本身,宗就是食材和鍋,光有食材沒有鍋,什麼都吃不了;只有鍋沒有食材,那就當洗腳盆用算了。萬變的則是具體的某一種食材,作為學術研究和理論探討而言,當然是百家爭鳴、百花齊放更能拓展視野,更能使理論研究細化並深入。所以現在好幾十個高校一窩蜂似的開設了漢語國際教育碩士這個專業,這種運動式的做法在我國應該是比較正常的,在這裡不就這方面過多評價。我們要注意的是,現在幾十個高校開了這個專業,這是一個事實,怎樣看待這個事實,怎樣去剖析這個事實可能帶來的利與弊,這才是更有意義的話題。能開設這個專業的高校基本上是存在一些硬指標的,比如說外語專業和漢語言專業相對過硬,學校國際交流能力過硬,學校綜合排名在全國居前,常年設有留學生專業等等。但不同的高校之間又各有各的特點和長項,因此不同高校出來的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研究生,自然也會深深烙下各自學校的風格。比如北語的風格和復旦的風格必然是不同的,人大的風格和清華的風格必然是不同的,北大的風格和武大的風格必然也是不同的。因此漢語國際教育碩士這個專業本身的百花齊放,或者說五彩繽紛,本是一種常態,這種常態很多人似乎都沒有意識到。因此,國際漢語教師這條路,可以說是一條殊途同歸的路,大家都在自己學校風格的影響下,朝著共同的既定目標,在追求成功的過程中把自己的這種風格發揮到極致。所以說,我常常覺得這個讓人一言難盡的專業,跟哲學是多麼的相像,大家都在不同的道路上苦苦追尋同樣的終極真理。

其次,談一談漢語教師志願者的問題。很多人說羨慕我們這些漢語教師志願者的生活,也有很多人抱怨漢語教師志願者的生活,所以自然會有人問我:你覺得漢語教師志願者到底好不好?我一向是對這種非黑即白的問題不感興趣的,因為這就好比有些備研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的學生向我打聽考多少分能被人大錄取。好不好的問題與能不能錄取的問題,說到底都是自己的問題,也只有你們自己能給自己一個答案,道理就是這麼簡單。從剛開始聽說漢語教師志願者這麼個東西,到慢慢接觸慢慢嘗試去追求這個東西,再到得到機會去接近這個東西,最後真正走出國門肩膀上扛起這麼個東西,整個過程中你的很多觀念都會發生巨大的變化,甚至轉折。每個人追求的東西不一樣,每個人的人生觀、價值觀不一樣,每個人本身的綜合素質有這樣那樣的差距,所以不管是小到漢語教師志願者也好,大到找工作、考公務員、創業、投資、興業、治國,沒有一樣東西是可以簡單用好壞來評價的,好或壞永遠是自我內心的主觀性生出的東西,所以好或不好,有多好或有多不好,且問問自己就可以了。所以,我只能說,對於我自己而言,做一名優秀的漢語國際教師是我目前的追求,在為博洛尼亞大學孔子學院的發展出力的過程中讓自己的綜合能力得到提升,這是我現在每天所做的一切的最終目的,因為這是我的生活,因為我愛我的生活,所以我也愛漢語教師志願者現在這個身份。一句話:沒有快樂的工作,只有快樂的工作者。

最後談一談做人與做事的話題,其實每個中國人都明白先做人後做事的道理,但越是這種很normal的問題,人們越是很難做得到。身處異國他鄉,尤其是一下子來到義大利這樣的小語種國家,語言障礙不言自明;漫步街頭,你會發現教育發達的西方社會教堂比學校還多,無神論的你是不是有點不知所措;法律法規有差異,風俗習慣有差異,行事風格有差異,你是不是可以左右逢源;生活要獨立,工作要投入,教學要保證,身體要健康,你是不是有點應接不暇?與外方院長產生了分歧你是不是可以藉助很多友好而老道的方式讓她信你服你?班裡的高中生總有那麼幾個愛搗蛋的,你是不是能很有魄力地鎮住他們,甚至讓他的同學和朋友都自覺幫你一起鎮他們?還有各種各樣的突發事件和不可預料的麻煩,你是不是有獨立的能力迅速化解、脫身?我想這些都是建立在先做人後做事這個哲理之上的。如果一個直來直去的外國人不喜歡你,你卻可以讓他明明心裡恨你卻不得不在所有人面前說你的好,時間長了以後他還會變得從心裡覺得你很好,能做人做到這種程度,我想不僅僅是漢語教學志願者,你今後人生裡遇到的每一件事情,都能有辦法解決得好。在異國他鄉,你便不再是你,你是中國人,你的一言一行在當地人眼裡就是中國的一言一行,或許你是他們這輩子接觸的第一個中國人,所以做人,做中國人,永遠是擺在NO.1的事情。

我們的口號是:什麼都得會,不得不全能,必須可萬用。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