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課開展流程示例之做一個快樂的人?

心理輔導課的真正目的在於讓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再現自己真實的心理狀態,也只有學生的參與才有可能增加課堂的真實性,以方便教師及時有效地掌握學生的心理變化情況,讓學生更好地融入學習和生活中去。本節課將主動權交予學生,將快樂的小祕決呈現給學生,給學生自己選擇的體會,從而可以得到對自己最有效的快樂方式,同時與朋友分享快樂,讓快樂加倍。

工具/原料

心理健康課,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輔導,心理諮詢

方法/步驟

教學目標:

1、覺察快樂情緒及其帶來的優點

2、思考使自己快樂的方法,發現生活的積極意義

3、學會在生活中出現消極狀況時也能快樂起來

教學道具:

教師參考資料:《美國年輕人眼裡的開心時刻》

學生答題紙:《快樂大本營》答題卡成長拼圖

教學方法:

小組討論/團體討論

活動流程

引起動機:

1. 教師請兩位同學上臺表演愉快的表情,其他同學擔當鏡子的角色,模仿這兩位同學的表情。

2. 同桌兩人一組,甲學生做出各種愉快的表情,乙學生作為鏡子模仿甲的各種表情,時間為2分鐘左右。

3. 雙方互換角色。

4. 學生圍繞剛才的活動討論分享:

(1) 看到“鏡子”的表情時你有什麼感受?

(2) 情緒可傳染嗎?

(3) 在努力做各種愉快的表情時你的情緒有變化嗎?

教師講評:

心理學研究表明:當我們裝著有某種心情,模仿著某種心情,往往能幫助我們真的獲得這種心情。因此每天早上起床後我們對著鏡子笑一笑,告訴自己“今天會有個好心情”,往往會為你帶來一天的好心清。即使沒有鏡子,也可利用鏡子技巧,使自己臉上露出一個很開心的笑臉,挺起胸膛,深吸一口氣,然後唱一段歌曲,或吹一小段口哨,或哼哼歌,記住自己快樂的表情。

小組分享:

教師與學生分享小故事:

美國一廣告公司的部門經理弗雷德工作一向很出色。有一天,他感到心情很差,但由於這天他要在開會時和客戶見面談話,所以不能有情緒低落、萎靡不振的神情出現。於是,他在會議上笑容可掬、談笑風生,裝成心情愉快而又和藹可親的樣子。令他驚奇的是,這種心情“裝扮”卻帶來了意想不到的結果——隨後不久,他就發現自己不再抑鬱不振了。

團體活動:

1. 請學生回想最近兩週令自己開心的事件,在筆記本上列出自己的“快樂清單”,每人至少列出10項。

2. 請部分學生讀出自己的快樂清單。

3. 把短文《美國年輕人眼裡的開心時刻》展示給學生,請一位學生朗讀,其他學生對照自己的“快樂清單”。

4. 小組腦力激盪法:

在同學的“快樂清單”及短文的啟發下,大家開動腦筋儘可能多地尋找快樂,每個小組請一位同學做記錄,完成小組的快樂清單。

以小組為單位讀出小組的快樂清單,給想的最多的小組頒發“快樂大使”獎狀。

小組分享:

1. 學生回憶、歸納讓自己快樂的祕密武器。

2. 教師給學生派發“快樂大本營”紙卡。小組內交流討論,選出一些能使自己快樂的祕密武器,寫入快樂大本營內。

3.每個小組請一名代表把本組的“快樂大本營”介紹及分享給其他同學。

自我反思:

1. 教師在課程結束前派發“成長拼圖”,讓學生靜默片刻,反思後填寫。

2.最後,教師應對學生的表現加以鼓勵及讚賞。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