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藥物服用時間?

科學掌握藥物的服用時間,技能發揮藥物的最大療效,還能減少藥物的副作用。否則,不但延誤疾病的康復,還增加患者的經濟負擔。下面將常用藥物的服用時間介紹如下,以供參考:

方法/步驟

1.空腹服(清晨)

多為滋補類藥如人蔘、蜂乳等,早晨空腹服以利人體迅速吸收和充分利用。

2.半空腹服

多為驅蟲藥,如驅蛔靈等。可於兩餐之間,或剛進早餐後服用,這樣使藥能迅速進入腸道,保持較高濃度發揮作用,又不致刺激胃腸引起噁心嘔吐,甚至因腸道吸收快而中毒。

3.飯前服(飯前30~60分鐘)

多為健胃藥、收斂藥、治胃痛藥、腸道消炎藥,如多酶片、乳酶生、胃舒平三硫酸鎂、阿托品等。這些藥物依其各自的作用特點,飯前服用能達到最佳效果。此外中成藥丸劑,為使其較快通過胃進入腸道,不為食物所阻,也宜飯前服。

4.飯時服

多為消化藥,如稀鹽酸、蛋白酶等,飯時服能及時發揮作用。

5.飯後服(飯後15~30分鐘)

絕大部分藥物都在飯後服。尤其是刺激性較強的藥物,如阿司匹林、水楊酸鈉、保泰鬆、消炎痛、硫酸亞鐵等宜飯後服,以便為胃內食物稀釋而減少其對胃黏膜的刺激作用。

6.睡前服(指睡前15~30分鐘)

多為催眠藥,如魯米那、安定、硃砂安神丸等。瀉藥如雙醋酚丁、酚酞、果導等,服後8~12小時見效,故在次日清晨可望排便。

7.定時服(間隔一定時間用藥)

多為一些吸收快、排洩快的抗菌消炎藥,如土黴素、紅黴素等。因排洩或破壞較快,為維持有效濃度,需隔一定時間服用一次。

8.必要時服

多為解痙止痛藥,如顛茄、阿托品、普魯本辛等在胃腸痙攣、疼痛時服用;感冒發燒時服APC、阿苯片;頭痛時服用去痛片;心絞痛發作時,舌下含化效速硝酸甘油片,等等。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