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央視2套《消費主張》欄目播出專題片《遊桂林——哪來這麼多雙胞胎》,節目記錄了遊客在桂林一日遊中,接連遭遇到玉器店老總以生雙胞胎為孩子祈福的名義、向遊客銷售假冒偽劣珠寶玉器的情況;同時遇到一家自稱是軍工廠的店家銷售號稱是軍鋼製作的產品。
節目播出後桂林市旅遊局決定對節目中涉及的桂林臺聯國際旅行社從嚴從重從快處理,依據相關法規,對桂林臺聯國際旅行社決定處以最高限額60萬元罰款,並要求臺聯旅行社在《桂林日報》向全市人民道歉,對涉案導遊—“樑狗肉”處以吊銷執照、3年之內不得從事旅遊行業的處罰。
步驟/方法
“旅遊黑幕”由來已久,政府相關職能部門監管何在?
據肥貓所知,從80年代初起,桂林旅遊的模式開始學習港澳,在遊客遊覽的間隙,導遊會帶著遊客到金玉首飾店,茶葉,中醫等“黑店”,把貨品以次充好高價賣給客人,並從中拿取回扣。這種模式延續至今已有30年之久,相關監管部門是否真不清楚這當中的內幕呢?
經營旅行社業務門檻低,旅遊產品價格無序惡性競爭,誰來規範?
縱觀當今桂林旅行社的經營狀況,除桂林國旅以外的絕大多數旅行社不過是個軀殼而以,只要每年繳費數萬元,就可以掛用某旅行社的牌子來招攬客人,這樣的行為讓遊客的利益得不到保障,若是遊客在旅遊途中有任何的損失,將向誰索賠? 還有,通過這樣的捷徑進入到旅行社來招攬客人的商人門檻低,成本少,素質參差不齊,為了招攬客人無所不用其極,特別是通過低價格來爭奪客源。最後陷入到整個桂林旅遊行業混亂的價格戰,如果不零負團費做團就招攬不到客人,這樣的旅遊怎麼保證品質?怎麼能夠讓桂林山水的口碑代代延續?這樣混亂的局面誰能來規範?
遊客出行前眼裡只關注價格。
這個問題其實是受消費大環境所影響,目前遊客的消費習慣還是偏向價格較低的旅遊產品,覺得越便宜越好。其實這是一個錯誤的觀念,旅行社其實可以不賺錢接待您,但是旅行社一定會從各個方面讓您消費賺取您口袋裡的錢,與其時時花心思防著旅行社,還不如多花些錢來個純玩的小型旅行團比較合適。目前桂林國旅已經率先在桂林推出純玩旅遊,為客戶量身定製旅遊。
注意事項
文字總之,這次桂林旅遊的“黑幕”曝光其實對桂林旅遊長遠發展是利大於弊的,桂林旅遊相關的管理部門,應該抓住這次事件的契機對桂林旅遊業進行一次徹底的整頓,千萬不要只是殺雞給猴看治標不治本。若是在中國旅遊還存在很多“黑幕”的時候,桂林旅遊能一枝獨秀,出淤泥而不染,消除了“黑幕”,眾多國內外遊客會不第一選擇來桂林旅遊度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