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答材料題目,必須做到認清角色,到位不缺位,得體不越位,牢牢樹立權責意識,做好自己的工作,把給定角色扮演的得當、得體、得要領。
同樣是上面提到的那道真題,其中第二問:“如果是你,你會怎麼辦?”是一種角色扮演,考生要答出自己的特色來,就必須認清注意材料中的人物關係。本材料中有小張、老趙、領導、參加聚餐中的該縣同事,其中顯性人物有:小張和老趙,別的人物在裡面可以歸為隱形人物。特別需要注意給出的角色,小張是“借調到單位的年輕職工”,注意“年輕”字樣,同時,注意小張只是“借調”來的,而非本單位的在編職工。在問題中,考生的角色既作為“第三者”,又作為“第一者”,因此,角色“轉化”在答題過程中一定要迅速跟進。
方法/步驟
1.就材直取
即從材料中直接提取對策。材料是對策生成的源泉,有時材料中會直接談及解決問題的對策、意見、思路、辦法等,而這些往往可以直接引用。這種方法可以應用於時事背景類的材料題中。
2.轉因成策
即將原因轉化成對策,立足對原因的分析,形成有針對性的破解思路或辦法,即為對策。很多時候,原因正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在一些會揭示問題原因的材料中,就可以根據這些原因,得出對策。這種方法是最常用的方法,有因有果,措施得當。
3.歸納整合
即歸納零散信息,把分散在材料中的對策信息梳理、整合,形成系統而有條理的對策,是一個從個別到一般的思維過程。材料的有價值信息有時會較為零散,甚至是潛藏在不同的材料中,此時就要善於挖掘,善於抓住不同材料反映問題的共同點,在比較合理與否、重要性大小及價值高低的基礎上,選出備選對策項目,按照一定的原則組織起來,形成內容合理、邏輯嚴密的對策。
4.演繹成策
把普遍適用的原則、方法、經驗具體應用到某一領域的問題上,提出解決此問題的具體方法,即由一般到特殊的思維過程。當材料中的信息量不足,難以找出解決問題的有效對策時,就需要啟用背景知識,包括理論知識和工作經驗,中公教育專家已經在以上的章節中充分的闡明瞭面試五大題型的解題方略,材料題中當然可以拿來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