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農業公園如何規劃設計?

農業公園作為一種新型的旅遊形態,它既不同於一般概念的城市公園,又區別於一般的農家樂、鄉村遊覽點和農村民俗觀賞園,它是中國鄉村休閒和農業觀光的升級版,是農業旅遊的高階形態,其必須以原住民生活區域為核心,涵蓋園林化的鄉村景觀、生態化的郊野田園、景觀化的農耕文化、產業化的組織形式、現代化的農業生產,是一個更能體現和諧發展模式、浪漫主義色彩、簡約生活理念、返璞歸真追求的現代農業園林景觀與休閒、度假、遊憩、學習的規模化鄉村旅遊綜合體。中農富通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確定國家農業公園的規劃設計,因為地域面積廣闊、特色相對鮮明、建設內容多元、民俗文化豐富的特點,其規劃設計應立足高起點、高標準,統籌農業、鄉村、旅遊、文化、生態、基礎設施等各層面要素,重點研究城鄉供給側問題,對接城鄉市民農民對生態休閒、改善人居環境及就業增收的目標,充分挖掘國家農業公園建設區內部資源稟賦和外部環境機遇,通過植入或培育重點重大專案產品,形成區域引爆點,帶動區域經濟發展、多元主體互促,真正實現市民休閒好去處和農民致富增收。

國家農業公園如何規劃設計

工具/原料

城鄉統籌與產業基礎資料

生態旅遊資源基礎資料

方法/步驟

城鄉統籌與產業融合

專案區規劃和建設必須堅持科學發展的理念,以城鄉統籌,區域一體構建產業發展路徑,將現代農業的產業發展和農業旅遊的帶動結合起來,擴大農村就業與引導農村剩餘勞動力有序轉移相結合,實現三產的產業融合。

農業多功能與差異化發展

園區發展要注重挖掘其資源價值和傳統文化價值,並與農業發展相融合,提升農業旅遊品味和農產品的附加值。同時注重和周邊已有景區的差異化發展,通過挖掘自身資源、市場、文化、區位優勢,體現園區農業休閒養生特色,實現錯位發展、互補銜接和互促發展。

生態文明建設與可持續發展

規劃要充分考慮專案區的基本情況,因地制宜地進行重點專案、重點產業的集中建設,突出地域特色。在農業發展的同時,注重生態環境的保護,構建生態支撐體系,將“生態文明”融入各功能區的規劃建設之中,在狹長的地域空間實現連續的生態環境介面。

注意事項

一二三產融合發展路徑構建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