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辣椒是我國人民普遍喜愛的蔬菜。近年來,病毒病已成為我國辣椒高產、穩產的主要限制因素。盛發期(8月)田間感染率在80%左右,一般減產20一40%。目前尚無高抗品種和有效化學藥物的防治措施。但是,在種植期間的細節處注意,再加上現代化新型中藥農藥的無毒害營養復壯功效,辣椒花葉病毒病已經不是不治之症。
2 辣椒花葉病毒病
工具/原料
發病症狀:辣椒病毒病發生後造成辣椒“三落”(落花、落葉、落果), 田間症狀十分複雜。 最常見的有兩種型別,其一為斑駁花葉型 ,所佔比例較大,這一型別的植株矮化,葉片呈黃綠相間的斑駁花葉,葉脈上有時有褐色壞死斑點,主莖和枝條上有褐色壞死條斑。植株頂葉小,中、下部葉片易脫落。其二為黃化枯斑型,所佔比例較小,植株矮化,葉片褪綠,呈黃綠色、白綠色甚至白化。植株頂葉變小,狹長,中、下部葉片上常生有褐色壞死環狀斑(褪綠變黃的組織上由許多褐色壞死小點組成環狀斑),有時病斑部開裂,病葉極易脫落。後期腋芽抽生叢簇狀細小分枝。[
發病規律: 辣椒病毒病的發生與環境條件關係密切。特別遇高溫乾旱天氣,不僅可促進蚜蟲傳毒,還會降低辣椒的抗病能力,黃瓜花葉病毒危害重。田間農事操作粗放,病株、健株混合管理,菸草花葉病毒危害就重。陽光強烈,病毒病發生隨之嚴重。大棚內光照比露地弱,蚜蟲少於露地,病毒病較露地發生輕。但中後期撤除棚膜以後,病毒病迅速發展。此外,春季露地辣椒定植晚,與茄科作物連作,地勢低窪及辣椒缺水、缺肥,植株生長不良時,病害容易流行。
方法/步驟
農業措施
辣椒病毒病的毒源有10多種,我國發現7種,其最主要的毒源是黃瓜花葉病毒 、稱辣椒斑駁病毒,菸草花葉病毒、馬鈴薯Y病毒、馬鈴薯病毒等。
2
栽培防病。在辣椒定植後,開花結果初期,採取每隔4行種植1行玉米的間作方式。因為玉米植株高大,可起到誘蚜的作用,另外在辣椒盛果期正值炎熱夏季,高大的玉米植株還可使辣椒免受烈日的暴晒。
3
減少汙染機會。病毒病多由於蚜蟲傳播農事操作傳播,可採用誘殺蚜蟲法防治
控制方案:在病害發生初期,每30斤水加蔬菜病毒專用40克+純牛奶200ml進行噴霧,第1天,第2天,第5天進行噴霧3次,病情得到控制後,轉為預防。
0 辣椒病毒病綠色無害防治方案
1 辣椒病毒病防治方案
病害分類
1、花葉型:典型症狀是病葉、病果出現不規則退綠、濃綠與淡綠相間的斑駁,植株生長無明顯異常,但嚴重時病部除斑駁外,病葉和病果畸形皺縮,葉明脈,植株生長緩慢或矮化,結小果,果難 以轉紅或只區域性轉紅,僵化。
2、黃化型:病葉變黃,嚴重時植株上部葉片全變黃色,形成上黃下綠,植株矮化並伴有明顯的落葉。
3、壞死型:包括頂枯、斑駁環死和條紋狀壞死。頂枯指植株枝杈頂端幼嫩部分變褐壞死,而其餘部分症狀不明顯;斑駁壞死可在葉片和果實上發生,病斑紅褐色或深褐色,不規則型,有時穿孔 或發展成黃褐色大斑,病斑周圍有一深綠色的環,葉片迅速黃化脫落;條紋狀壞死主要表現在枝 條上,病斑紅褐色,沿枝條上下擴充套件,得病部分落葉、落花、落果,嚴重時整株枯乾。
4、畸形型:葉片畸形或叢簇型開始時植株心葉葉脈退綠,逐漸形成深淺不均的斑駁、葉面皺縮、以後病葉增厚,產生黃綠相間的斑駁或大型黃褐色壞死斑,葉緣向上捲曲。幼葉狹窄、嚴重時呈線狀,後期植株上部節間短縮呈叢簇狀。重病果果面有綠色不均的花斑和疣狀突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