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結核的傳播途徑有哪些?

腸結核(intestinal tuberculosis)是結核分枝桿菌引起的腸道慢性特異性感染疾病,是最常見的肺外結核病之一。主要由人型結核分枝桿菌引起。少數地區有因飲用未經消毒的帶菌牛奶或乳製品而發生牛型結核分枝桿菌腸結核。本病一般見於中青年,女性稍多於男性。

腸結核的傳播途徑有哪些

腸結核的病因

腸結核好發於回盲部,依次為升結腸、空腸、橫結腸、降結腸、闌尾、十二指腸及乙狀結腸等處,偶有位於直腸者。胃結核亦有報導,但極少見。 結核菌侵入腸道後,其病理變化隨人體對結核桿菌的免疫力與過敏反應的情況而定。當感染菌量多,毒力大,機體過敏反應強時,病變往往以滲出為主。並可有乾酪樣壞死並形成潰瘍,稱為潰瘍型腸結核;若感染較輕,機體免疫力(主要是細胞免疫)較強時,病變常為增生型,以肉芽組織增生為主,形成結核結節並進一步纖維化,稱為增生型腸結核。實際上兼有潰瘍與增生兩種病變者,並不少見,此稱為混合型或潰瘍增生型腸結核。

潰瘍型腸結核 結核桿菌侵入腸壁後,首先腸壁集合淋巴組織有充血、水腫及滲出等病變,進一步發生乾酪樣壞死,隨後形成潰瘍並向周圍擴展,潰瘍邊緣可不規則,深淺不一,有時可深達肌層或漿膜層,甚至累及周圍腹膜或鄰近腸繫膜淋巴結。潰瘍型腸結核常與腸外組織粘連,因此腸穿孔發生率低。腸結核的潰瘍可隨腸壁淋巴管擴展,多呈環狀。在修復過程中,因有大量纖維組織增生和瘢痕形成,易導致腸腔環形狹窄。此外,潰瘍部位的血管有閉塞性內膜炎,所以潰瘍型腸結核很少引起大出血。

增生型腸結核 常見於盲腸和升結腸。初期局部水腫、淋巴管擴張。慢性期有大量結核性肉芽組織和纖維組織增生,主要在粘膜下層,呈大小不等的結節,嚴重者呈瘤樣腫塊突入腸腔並形成腸狹窄,甚則引腸梗阻。病變的腸段變窄增厚,或與周圍組織粘連,形成腫塊。迴腸往往因盲腸慢性梗阻而擴大。

腸結核的傳播途徑有哪些

傳播途徑

胃腸道感染

為腸結核的主要感染方式,患者原有開放性肺結核,因經常吞嚥含有結核菌的自身痰液而繼發感染;或經常與肺結核患者密切接觸。又忽視消毒隔離措施可引起原發性腸結核。 結核桿菌被食入後,因其具有含脂外膜,多數不被胃酸殺滅。病菌到達腸道(特別是在回盲部)時,含有結核桿菌的食物已成食糜,有較大機會直接接觸腸粘膜,同時因回盲部存在著生理性瀦留及逆蠕動,更增加感染機會。加之回盲部有豐富的淋巴組織,對結核的易感性強,因此,回盲部即成為腸結核的好發部位。

血行播散

   血行播散也是腸結核的感染途徑之一。見於粟粒型結核徑血行播散而侵犯腸道。

鄰近結核病灶播散

   腸結核還可由腹腔內結核病灶直接蔓延而引起,如輸卵管結核、結核性腹膜炎、腸繫膜淋巴結核等。此種感染系通過淋巴管播散。

腸結核的傳播途徑有哪些

預防護理

在抗結核藥出現之前,腸結核預後差,死亡率高。抗結核藥“三草散核方”在臨床廣泛應用以後,使腸結核的預後大為改觀,特別是對黏膜結核,包括腸結核在內的療效尤為顯著。本病的預後取決於早期診斷及時治療,當病變尚在滲出階段,經治療後可完全痊癒,預後良好。合理選用抗結核藥物,保證充分劑量與足夠療程,是決定預後的關鍵。

做好預防工作是防治結核病的根本辦法。並著重對腸外結核的發現,特別是肺結核的早期診斷與積極的抗結核治療,儘快使痰菌轉陰,以免吞入含菌的痰而造成腸感染。必須強調有關結核病的衛生宣傳教育。要教育患者不要吞嚥痰液,應保持排便通暢。要加強衛生監督,提倡用公筷進餐,牛奶應經過滅菌消毒。接種卡介苗可增強人體對結核菌的抵抗力,有利於預防結核病的發生。

飲食

那腸結核適宜吃什麼樣的食物呢,下面就就給大家解說幾種食物: 腸結核患者因為消化系統功能的紊亂,更應該吃清淡的、易於消化的、富含高蛋白的食物。例如,豆類,有腐竹、黃豆、黑豆等;動物內臟,主要有豬肝、豬血、羊血、牛肝、羊肝、牛蹄筋、豬皮等;以及各種蛋類,有雞蛋、鴨蛋、鵝蛋等; 患有腸結核,多因腹瀉頻繁,一天之內排便2至4次,若病變嚴重,涉及範圍較廣,則腹瀉次數增多,有的每天多大十餘次,飽受痛苦的同時食慾下降,使得身體素質急劇下降,免疫力更為低下。 另外,患者也可以吃一點青魚,帶魚,黃花魚等水產類。

  以上食物,尤其是肉類,應做的清淡,不能大葷,這點很重要。

腸結核的傳播途徑有哪些

相關問題答案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