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經驗來介紹目前大熱的VR的使用,按理說這麼多品牌這麼多VR可以寫很久了。我不打算廢話太多,於是把目前的VR分為四類:無感測器VR,有感測器VR,VR一體機和VR頭顯,有時間再全部一一介紹完畢。這裡介紹第一類無感測器的VR眼鏡。
方法/步驟
首先科普:2016屬於VR爆發的年份,各類VR層出不窮。品牌都打著各種宣傳語,但是我這裡將VR進行一個簡單的分類你就會明白了。
第一類是無輔助感測器的VR眼鏡,代表有小米VR玩具版,暴風魔鏡4以前的版本,和市面上多數100元級別VR,多是用來看電影的。
第二類是增加了輔助感測器的VR眼鏡,這類對於一些低配手機有輔助感應移動作用,暈眩會少一點。比如小米VR,魔鏡5,三星的Gear VR。
第三類是vr內建顯示器和處理器,不需要放手機,這類叫VR一體機。因為市面手機多是1080p螢幕,這種主要是增加清晰度多2k少數4k螢幕。但是效能和手機持平或者稍弱於一些高效能手機。
第四類只有顯示器和感測器,遊戲處理中樞不在vr顯示器裡,需要外接遊戲機或者電腦才能使用,這種主要用於玩遊戲,成本也是最高的,一臺裝置配上電腦經常要近萬。
回到我們說的第一類無輔助感測器的VR眼鏡。我隨便挑了一款VR眼鏡作為講解,避免利益相關,隱去品牌。
這類VR最大的優點是便宜,目前已經沒有什麼技術含量了。大多數品牌甚至自己不開發app只是用各大視訊網站的vr資源或者暴風魔鏡的app。
這類vr還分為簡版和標準版,簡版不具備近視調節功能,複雜一點會具備瞳距和近視調節功能。
基礎的VR技術說白了是透鏡成像原理,但是真正的技術核心和優勢在於VR資源和VR遊戲。
裝置上差異性不大,技術上在業內已經普及化,黑科技也只是用於遊戲擬真度和抗暈眩上的差異。
這類不具備感測器的VR更直白的說只能用於看電影。不過看電影在手機有1080p解析度和1080p片源的情況下,還是可以接受的。
手機的安裝,首先是將手機開啟vr眼鏡app。
然後開啟前面VR眼鏡放入手機的手機槽,把手機卡在vr固定手機的固定槽上,然後蓋上蓋子。
接下來就是旋鈕調整瞳距,如果是近視使用者可能需要帶眼鏡或者調節焦距。帶眼鏡看vr的體驗目前還是很糟糕的,而且鏡片有面臨起霧的可能。
雖然所有的vr廠家都會宣傳,相當於800寸巨幕效果,相信我這個目前的技術環境下還真不是一回事。
目前主要瓶頸就是解析度過低的顆粒感和,實際體驗會有一些不完美的地方。
前面說到了目前普遍的小成本VR都在借用暴風魔鏡的app和視訊網站的vr資源,是因為其開發成本低,但是製作產品的成本不高。所以只做產品不做資源。
暴風魔鏡有一個比較實用的功能是飛屏功能,就是把電腦上視訊放手機VR播放。
因為電腦記憶體大,片源也多。所以在電腦上下載資源比手機方便這個毋庸置疑。
在電腦上安裝飛屏的電腦端,新增視訊資料夾。
然後看配置選項,可以大概猜出這個類似開啟一個區域網共享資料夾類似。
所以需要手機和電腦保持在一個區域網中。
然後在魔鏡的app上選擇本地視訊,選擇飛屏。再選擇視訊進行播放。
唯一讓人覺得比較好用的是用vr看電腦上的視訊,如果你想體驗VR遊戲至少要搭配200+以上的有動作輔助功能的VR。
目前vr一體機價效比不算特別高,而VR頭戴配合電腦或者遊戲機雖然VR體驗是最好的但是價格最貴。
個人的建議是:如果你只是打算看電影,第一類就能滿足要求。
體驗vr遊戲個人建議買第二類而不是第三類。
真是發燒友,可以去買頭顯再組一臺高配電腦,不過買遊戲也要花不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