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不是空洞無物的,而是落實在現實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上。將禪的精神、禪的智慧普遍地融入生活、工作當中,在生活、工作中體現禪的意境、禪的精神、禪的風采。“工作坊就是道場”就是提倡人們在工作中鍛鍊自己的能力,磨練自己的心性,改造自己的世界觀,並通過工作使自己的思想境界得到昇華。
工具/原料
心一鬆散,萬事不可收拾;心一疏忽,萬事不入耳目;心一執著,萬事不得自由。企業管理者要用心管理,就要好好地修自己的一顆心。使這個心修成慈悲的心,平等的心,普愛的心,有情的心,寬忍的心,快樂的心,平常的心。對員工要讓他們放心、安心、稱心、舒心。總之,對企業管理者而言是“用心管”;對被管理者而言是“管其心”。這就是管理於心的真諦,也是企業管理者感悟佛家思想的核心要旨。
步驟/方法
1、慈悲心
為什麼很多現代人生活得不快樂?為什麼我們拼命追逐、苦心經營,卻往往達不到自己的目標,佛教對此的回答是:今日人類所面臨的問題,需要以一種正面的心態和慈悲心來面對,藉由開展一種普世的責任感,便能解決我們大部分的問題,而這種普世的責任感,便是慈悲慈悲是佛教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只有達到慈悲與智慧雙重圓滿才能證悟成佛生活中,我們對他人產生一種真正的關懷,並且勇於承擔起給予他們幸福、拔除他們痛苦的責任,這種關懷和愛便是慈悲。與此同時,慈悲也是一種最為徹底的自利——當我們淨內心的大門敞開,去關懷和愛護他人時,我們會發現自己生命中的一切都變得很容易因此,慈悲也是現代人自愛的最佳方式。
2、平靜心
不管大小,不論多少,舍一文錢也好,舍億萬財也好,都要像燃燒的蠟燭一樣,目的在於利益眾生,不求別人回報,只要他人得到光明就夠了。唯有這樣才能真正把貪嗔痴、是非人我、自私狹隘、權力慾望等一切嗜好都戒除掉,從而擁有一份明朗的心境、坦蕩的胸懷、愜意的生活和寧靜的幸福。要有一顆平靜心。
3、清淨心
什麼是清淨心?一心念佛,一心是清淨心。什麼叫一心,二六時中,一天到晚心裡只有阿彌陀佛,憶佛唸佛,心裡真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每個眾生,蚊蟲螞蟻、妖魔鬼怪、花草樹木,都是阿彌陀佛。其他佛都改名阿彌陀佛,一心稱念,一向專念,心就覺悟了。
4、寬容心
假如你不按“寬容”行事,那麼,你就永遠不可能成為一名真正的成功者。試想,如果你因別人的一點過錯就心生怨恨,一直耿耿於懷,甚至想打擊報復,整日沉湎於一些瑣事上,那麼你還有精力發展自己的事業嗎?所以,我說,學會善待下屬,擁有豁達、寬容的胸懷是成功領導必需走出的第一步。
5、忍耐心
世界由兩類人組成:一類是意志堅強的人,另一類是心態薄弱的人。後者面臨困難、挫折總是逃避,畏縮不前。面對批評,他們極易受到傷害,從而灰心喪氣,等待他們的,也只有痛苦和失敗。但意志堅強的人不會這樣。他們的內心都有股與生俱來的堅強特質。所謂堅強的特質,是指在面對一切困難時,仍有內在勇氣承擔外來的考驗。
6、利樂心
靠犧牲自身生存和生殖而增加其他個體生存機會和生殖成功率的行為。有些是表現型層次上的利他;有些是基因型層次上的利他;有些是徹底的利他行為,即表現型和基因型均是利他的。
7、平等心
有一份恭敬得一分利益,盡一份孝順得一分利益,獻一份愛心得一分利益。什麼叫真正的敬愛與禮貌?就像剛才說的,時時處處當中,你都能把自己放在最低處,都能誠心誠意、發自內心地尊重他人,奉獻愛心,這才是真正的敬愛。真正做到了,能積累無量的功德與福德。內心真正達到那個境界的時候,還有什麼可難的?還有什麼做不到的?
注意事項
在領導面前,在父母面前,在親朋好友面前我們也許能做到,但是在其他人面前就不一定了。這不是真正的恭敬!不管與你交往的是什麼人,如果你都能夠做到恭敬,這才是真正的恭敬。在街上遇到乞丐討飯的時候,我們是什麼心態?有沒有把自己放在最低處?我們內心裡想的是什麼?我們經常想的是:他們是乞丐,在討飯,自己最起碼也比他們強——都是這種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