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教學課例分析?

課例名稱:《利率》

課例年級:六年

課例教材:小學數學人教版十二冊

課例主題:從書本世界走向生活世界

工具/原料

教學實錄

方法/步驟

從書本世界走向生活世界

——《利率》教學課例分析

一、教學內容分析:

《利率》是人教版小學六年級數學下冊第11頁的教學內容,是“百分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是在百分數的知識和學生已有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在說明儲蓄意義的同時,直接介紹了什麼是本金、利息、利率以及三者之間的數量關係式,即利息=本金×利率×存期。顯然,利率是一個與存期直接相關的概念,由於存在時間(存期)這個變數,相應的利率也將隨之發生變化,同時,隨著國家政治經濟的變化發展,利率本身也會出現相應的調整。因此,在計算時既要注意利率與存期的對應性,也要關注利率的時間性(不同的時間段,有可能同期的利率是不一樣的)。

總之,由於有時間、利息和本金三個變數,對於學生而言,計算思考的複雜程度則大大增加,應用的綜合性也更強。這在教學時老師們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本次教學我努力做到把新課程理念和教學行為相結合,積極引導學生從書本世界走向生活世界。

二、教學目標分析:

1、知識目標: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意義,掌握利息的計算方法。

2、能力目標:培養探究、創新能力,增強數學的應用意識。

3、情感目標:感受身邊的數學,使學生受到節約用錢、支援國家建設、依法納稅的教育。

教學重點:理解儲蓄的意義和內容,掌握利息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應用利息的計算方法解決數學及生活問題。

三、學習者特徵分析:

設計教案前我對全班學生進行了調查,結果是,絕大多數的學生沒有到銀行存、取過錢,對儲蓄方面的知識一知半解。因此,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本節課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設計的:

1、課前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實踐參與及調查對儲蓄知識進行初步的瞭解。 2、課堂教學中創設情境活動,激發學生主動參與。 3、給學生充足的探索空間,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4、注意教學內容的選擇與生活實踐的聯絡。

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集知識性、互動性、應用性於一體,充分凸顯學生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

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教材特點,充分運用實物進行演示,讓學生多感官參與學習實踐,並在學習實踐中發現、分析、解決問題,以便更好的獲取知識,提高能力。

1、在新課的匯入中,培養興趣。通過讓學生替中獎的孟老師“出主意、想辦法”,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巧妙地引入本節要學習的知識,明確了儲蓄的意義。

2、在新知的探索中,培養學生敢想。讓學生觀察放大的真實存單,發現“新知”,並通過比較三張存單的異同,讓學生產生疑問,學生會急於追根究底,從而會積極的去探索知識,尋求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新知”在學生的質疑與探索中有層次的個個突破,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

3、在新知的應用中,培養學生思維。“讓學生設計自己零用錢的使用方案”,激活了學生的情感,活躍了課堂氣氛,同時又是對學生髮散思維和求異思維的一次很好訓練。

總之,本節課教師注重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新知的過程。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

五、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你們發現沒有?今天早晨孟老師非常高興。知道為什麼嗎?原來他前些天買的獎券中獎了,十萬元大獎,唉呀!真是高興的不得了。剛才,他和我說,這麼多錢,一時還真不知道該怎麼辦好。同學們,你們能給他出出主意嗎?

生分別答:買車、買房子、旅遊……

師:買車現在還不實用,房子嗎已經有了,旅遊現在還不適合……我想,他這些錢暫時還沒有什麼用處。

生1:可以把這些錢存入銀行,什麼時候用再取出來。

生2:十萬元錢放在家裡容易丟,存入銀行會非常安全。

生3:把這些錢存入銀行,到期後還能得到一些利息。

……

師:聽大家這麼一說,我也覺得是個好辦法,我們把暫時不用的錢存入銀行,這就叫做“儲蓄”。“儲蓄”即安全又方便,還能得到一些利息,同時又支援了國家建設,真是一舉多得。我替孟老師謝謝你們,下課了我們就去告訴他,好嗎?

(生笑答:好。)

二、聯絡實際、理解意義

師:剛才有位同學說,把錢存入銀行,到期後可以得到一些利息。(板書:利息)誰能舉例說說什麼是利息嗎?

生:我家去年存入銀行2000元,今年到期後取出2036元,這多出來的36元就是利息。

師:銀行多支付的這36元就是利息,那麼存入的這2000元又叫什麼呢?

生:本錢。(師糾正並板書:本金)

師:到銀行存過錢嗎?(學生介紹儲蓄常識、“經驗”)

師:看來,大家知道得還真不少。前些天我就把臨時不用的一部分錢存入了銀行。銀行給了我這樣一張存單。(出示“100元整存整取一年”的真實存單。)為了讓大家看清楚,我擴印了一張大的。(將擴印件貼在黑板上)

師:觀察這張存單,你能從中知道些什麼嗎?

生1:我知道申老師存入100元,要一年後才能取出來。(這100元叫什麼?)本金。

生2:我知道了利息是2.25元。(到期後我可以取出多少元?)102.25元。

師:還能看出什麼?這裡的“利率2.25%”是什麼意思?

生3:“2.25%”就是假如存入銀行100元,一年後可以得到利息2.25元。

師:能給利率下個定義嗎?

生4:“利率”就是利息和本金的比值。

師:利息與本金的百分比叫做利率。(板書:利率)

再出示兩張存單(200元整存整取一年、200元整存整取三年)

師:觀察比較這三張存單,你能從中發現什麼?

生1:一、二張存單存期都是一年,二、三張存單本金都是200元。

生2:一、二張存單利率都是2.25%,第三張存單利率是2.43%。

生3:這三張存單都是同一天存的。

師:為什麼同一天存入銀行的,利率卻不同呢?

生4:因為存的錢不同。(存的錢越多,利率就越高嗎?)

生5:存期不同。

師:存期不同,所以利率不同。其實利率是由銀行規定的,並根據國家經濟發展的需要隨時進行調整。(出示現行的銀行儲蓄利率表。說明儲蓄的種類、時間、年利率、月利率等。)

三、引導探究、明確公式

師:再次觀察、比較這三張存單:利息也不相同,你知道為什麼嗎?你認為利息的多少與那些因素有關?

生1:存的錢越多、利息也就越多。利息的多少與本金有關。

生2:利率越高,利息也就越多。利息的多少與利率有關。

生3:存的時間越長、利息也就越多。利息的多少與本金、存期、利率都有關。(存期也就是時間,師板書:本金、利率、時間)

師:既然利息與本金、時間、利率有關,那麼你知道存單上的利息是怎樣計算出來的嗎?(生猜測演算法)下面我們以小組為單位,相互合作,從三張存單中任選一張,看能否想辦法計算出利息?(生利用計算器積極探究計算方法,然後彙報。師參與到小組中幫助、指導。)

生1:我們組算的是第一張,100×2.25%=2.25元。因為“利率”是“利息”與“本金”的百分比,所以求“利息”就要用“本金”乘以“利率”。(師板書算式)

生2:我們組算的是第二張,200×2.25%=4.5元。(板書)

生3:我們組算的是第三張,200×3.24%×3=19.44元。(板書)

師:為什麼要乘以3?

生:因為200×3.24%是一年的利息,乘以3才是三年所得的利息。

師:如果乘以5就是存款五年的利息嗎?

生:不是,要求存款五年的利息,利率就不是3.24%了,應該還要高。(對照利率表,計算存款五年的利息)

師:現在你知道該怎樣計算“利息”了吧?

生:利息=本金×利率×時間(師將計算公式補充完整)

師:大家真了不起,自己找出了計算利息的方法。可是我發現,每次我到銀行取錢的時候,拿到手的利息總是比計算出的利息要少一些,這是為什麼呢?

生1:因為銀行沒有零錢,沒有分幣。(師:有)就是給你了,你也沒地方花。(引起大家一陣笑聲)

生2:因為你把錢存入銀行了,銀行替你保管,應該收取一定的費用。

生3:銀行從利息中扣除一部分,支援國家建設了。

師:我們每個公民都有依法納稅的義務,銀行從利息中扣除的這部分就屬於個人所得稅,通常按照20%的稅率計算。(師生共同計算第一張存單的稅後利息。板書:2.25×20%=0.45元 2.25-0.45=1.8元)

讓學生從另外兩張存單中任選其一計算稅後利息。

師:同學們共同努力,又掌握了新的本領。現在請大家翻開教材、對照板書、回憶前面的學習過程,看看有沒有什麼新的發現或存在的問題。(生看書、質疑)

四、拓展訓練、應用提高

1、2012年8月,張爺爺把兒子寄來的8000元錢存入銀行,存期為5年,年利率為4.75%,到期支取時,張爺爺可得到多少利息?到期時張爺爺一共能取回多少錢?

2、媽媽有一萬元錢,一種是買3年期國債,年利率4.5%;另一種是買銀行1年期理財產品,年收益率4.3%,每年到期後連本帶息繼續購買下一年的理財產品。3年後,哪種理財方式收益更大?

3、師:現在我們生活富裕了,每位學生手裡一定都有不少的零用錢。你準備怎樣使用這些錢呢?能和老師、同學們說說嗎?

生1:我有350元錢,我準備存入銀行定期五年。(為什麼?)這樣得到的利息多。(你真聰明)

生2:我有161元錢,準備存入銀行活期半年,等到我升中學的時候交學費。(你是個勤儉節約的好孩子。)

生3:我的錢雖然不多,只有45元,但是我要把它存入銀行定期三年,到期後我把一部分本金和利息捐給希望工程,另一部分留作自己買學習用品。

師:你的想法真不錯,說明你有一顆善良的心,謝謝你!

五、回顧整理、延伸課外

師:時間真快,一節數學課就要結束了。你們學得高興嗎?有什麼收穫嗎?

生:談學習過程中的感受及收穫。

師:請大家拿出老師為你們準備好的“存款憑條”,值此年終歲尾,你們的父母經過一年的辛苦勞作,也一定積攢了一些錢。今天課餘時間,就請同學們利用這節課所學到的知識,為你們的父母設計一個儲蓄方案,使你們的家庭用錢更安全、合理、有計劃,好嗎?把方案填寫在“憑條”上,下次數學課我們共同交流,看誰設計得最好。

好,這節課就上到這兒,下課。

六、課後反思:

上完這節課,感想很多。總體上講,這次教學,改變了以往的教學模式和方法,努力做到把新課程理念和教學行為相結合,積極引導學生從書本世界走向生活世界。取得了比較理想的教學效果。

整節課都以興趣為主線,讓學生自己探究,合作學習,孩子是多麼的快樂。課的開始,我出示了三張真實的存單,讓學生進行觀察。“存單”這個詞對於學生來說應該不陌生,但是小學生真正接觸到存單的大概並不多,這樣就會使他們感受到本節課學習的內容與現實生活的聯絡多麼緊密,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他們在興趣中有了發現,在討論中明白了道理,在合作中享受了成功。學生在學習數學過程中,理解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

但唯一遺憾的是課堂上對時間的調控還稍有欠缺,使得學生設計的“存款方案”這一實踐活動,沒能在存款憑條上進行討論交流。這將提示我,在今後的教育教學過程中,還要不斷加強學習,磨練自己。

世界, 學生, 利息, 利率, 課例,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