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貨比三家買便宜保險?

物美價廉,是絕大多數消費者購物時的基本需求,保險產品自然也不例外。不過,相比普通消費品,作為一種結構相對複雜的金融產品,要買到物美價廉的保險產品,倒也不是易事。那麼怎樣能夠購買到更便宜更好的保險產品呢?

方法/步驟

買保險要貨比三家

購物要貨比三家,這是人盡皆知的“常識”。不過,購買保險時,卻並未被許多投保人實踐。

究其原因,很簡單:保險產品的價格相對不透明,哪怕是同一款保險,由於投保人的年齡不同,價格就會有所差別。所以,絕大多數情況下,投保人必須致電代理人,告知自己的詳細情況,才能知曉購買某款保險的具體價格。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代理人在推銷上鍥而不捨的精神,使很多投保人望而“失色”,很多情況下,投保人剛剛接觸了一個代理人,就在他們熱情的推薦下籤下保單,根本就沒有了貨比三家的想法,往往等買完後才後悔不已。

因此,買保險也要有在菜場為一把蔥討價還價的精神,切不可輕易做出決定。畢竟買貴一把蔥只不過多出幾分幾角,但若買了一款不需要的保險,就可能損失幾千元。

當然,有的投保人不是臉皮薄,而是被一些代理人“保險沒有最好只有最合適”的說辭說服,認為保險的價格的確不用考慮。據瞭解,某大型壽險公司的精算師在私下場合被同事問及買哪家的保險最划算時,推薦了另一家公司的產品。身為對保險價效比最清楚的人,既然也能做出這樣的推薦,說明就價格層面而言,保險絕對有“最好”、“最便宜”這回事。

不過,精算師畢竟是專業人士,可以輕鬆比較不同保險產品的優劣。而普通消費者恐怕是有心無力。正因此,普通投保人更應優先購買簡單的消費型保險,這類保險保障簡單,不會因為結構複雜而看得眼花繚亂,能夠更輕鬆比較出價格優劣。

新渠道往往有便宜貨

近年來,越來越多保險公司開始試水電話銷售和網路銷售渠道。由於是新生事物,所以從監管部門到保險公司,往往都以培育市場的心態去扶植,加上這些新渠道在銷售成本上的確較低,也使通過新渠道銷售的保險存在價格更便宜的可能。

伴隨各大財險公司鋪天蓋地的宣傳,“電話車險更便宜”這一理念可謂深入人心。而電話車險之所以能較傳統渠道便宜,除了拜新渠道成本較低所賜外,監管部門在政策上傾斜允許的折扣比例也是關鍵。

傳統壽險也是如此。多家保險公司都推出網路銷售平臺,並提供額外的優惠。如平安保險在網銷平臺推出一年期綜合意外險,50萬元保額,保費為465元,為原價1550元的三折,若續保還可享受2.5折優惠。又如泰康人壽在網銷平臺銷售的e順交通工具意外保障計劃,不但可以自行設定各類交通工具的保額,且選擇兩項保障可獲7.5折優惠,選擇三項保障有5折優惠,利用這個優惠,甚至可以在獲得更多保障的同時,保費反而更低。

除了保險公司的官方網站,第三方保險網銷平臺同樣值得捧場。如優保網、支付寶,都推出了保險銷售平臺,優點在於不僅可以提供具有競爭力的產品,還可方便投保人貨比三家,如優保網上可以列出不同產品的價格,孰高孰低一目瞭然。

積分進一步降低保費

目前,部分保險公司為刺激網銷平臺,還針對網上投保客戶提供積分系統,積分可兌換購物券。若用好此類系統,能進一步降低投保成本。

如周先生近期在泰康人壽的網銷平臺購買了短期3天的交通意外險,90萬元航空意外+50萬元地鐵、輕軌意外+50萬元計程車意外,合計保費5.3元。根據泰康人壽的網銷積分系統,任何新保單均可獲得100分的積分———按照每10000分可兌換100元的京東商城或噹噹購物卡來計算,意味著每張新保單可獲得價值1元的積分。對於這張5.3元的意外險保單而言,若將這1元的積分剔除,實際費用不過4.3元,相較原費用又打了8.1折。

產品, 保險, 消費者, 保險產品,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