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病因及發作時特點的不同一般分為肝陽上亢頭痛、風寒頭痛、風熱頭痛3型。
方法/步驟
肝陽上亢頭痛
症狀:頭脹痛,頭痛多為兩側,伴有頭暈目眩,心煩易怒,面紅目赤,口苦脅痛,失眠多夢。
治法
方法一
選穴 風門、太陽、印堂、太沖。
定位 風門:在背部,當第2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太陽:在眉梢與目外眥之間向後約1寸的凹陷中。
印堂:兩眉頭連線的中點處。
太沖:在足背側,當第1跖骨間隙的後方凹陷處[由第1、第2趾間縫紋向足背上推,至其兩骨聯合緣凹陷中。
拔罐方法 風門、太陽、印堂3穴採取單純拔罐法,留罐10分鐘。太沖穴點刺出血,以微微出血為度,每日1次,5次為1療程。
方法二
選穴 印堂、大椎、肝俞、合谷、行間。
定位 肝俞:在背部,當第9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合谷:第1、第2掌骨間,當第2掌骨橈側的中點處。
行間:在足背側,當第l、第2趾間,趾蹼緣的後方赤白肉際處。
印堂:見前。
大椎:見前。
拔罐方法 刺絡拔罐法,行間只點刺出血不拔罐,其他穴位點刺放血後拔罐,留罐10分鐘。每日1次,5次為1療程。
風寒頭痛
症狀:全頭痛,痛勢較劇烈,痛連項背,常喜裹頭,惡風寒,口淡不渴。
治法
選穴 風門、太陽、外關。
定位 風門:在背部,當第2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太陽:在眉梢與目外眥之間向後約1寸的凹陷中。
外關:在前臂背側,當陽池與肘尖的連線上,腕背橫紋上2寸,尺骨與橈骨之間。
拔罐方法 艾罐法。先在上述各穴拔罐,留罐10分鐘,起罐後用艾條溫灸風門、外關10分鐘,每日1次,3次為1療程。
風熱頭痛
症狀:頭痛而脹,甚則疼痛如裂,伴有發熱惡風,面紅赤,口渴喜飲,大便祕結,小便黃赤。
治法
方法一
選穴 大椎、風門、太陽、曲池。
定位 大椎:在背部正中線上,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中。
風門:在背部,當第2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太陽:在眉梢與目外眥之間向後約1寸的凹陷中。
曲池:在肘橫紋的外側端,屈肘時當尺澤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
拔罐方法 單純拔罐法,留罐10分鐘,每日1次,3次為l療程。
方法二
選穴 太陽、大椎、肺俞、外關。
定位 太陽:在眉梢與目外眥之間向後約1寸的凹陷中。
大椎:在背部正中線上,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中。
肺俞:在背部,當第3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外關:在前臂背側,當陽池與肘尖的連線上,腕背橫紋上2寸,尺骨與橈骨之間。
拔罐方法 單純拔罐法,留罐10分鐘,每日1次,3次為1療程。
注意事項
注意事項
拔罐治療頭痛對緩解症狀效果良好,但引發頭痛的因素複雜多樣,若多次拔治無效或症狀加重,應考慮有其他病變因素,需到醫院查治,以免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