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真的是很難嗎??

我教的是數學。作為一個老師來說,每年高考的考試大綱(課程標準)上考點不過就那麼幾十條,從理論上說是不難的。

但是高考畢竟是一個選拔性的考試,就註定著帶有一定的區分度。如何體現區分度呢?現在各個省市都開始了自主命題,每個省都有若干的命題人組成命題小組。這些人中,有中學教師,有大學教授,還會有教材的編寫者和審定者。這些人絞盡腦汁,就是為了創造一些題來區分各個檔次的學生。在教育評價體系不完善尤其是考分成為決定性指標的背景下,單考課堂內的那些基本內容,區分度有限,而要體現區分度,就要加考一些更偏更難的內容。要區分學生的程度,他們就常常在大綱上找突破點————這就創造出了很多難題,怪題。例如,11年陝西高考18題,在很多資深教師、教育研究著的眼裡看來就是一道不折不扣的爛題。在課程標準中,對於餘弦定理的表述是這樣的:

高考真的是很難嗎?

方法/步驟

(1)通過對任意三角形邊長和角度關係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餘弦定理,並能解決一些簡單的三角形度量問題。

高考真的是很難嗎?

(2)能夠運用正弦定理、餘弦定理等知識和方法解決一些與測量和計算有關的實際問題。5.解三角形的教學要重視正弦定理和餘弦定理在探索三角形邊角關係中的作用,引導學生認識它們是解決測量問題的一種方法,而不必在恆等變形上做過於繁瑣的訓練。

高考真的是很難嗎?

讓我來給大家稍微解讀一下這個課程標準裡的玄機。諸君請看,課程標準中有沒有提到對於餘弦定理的要掌握其證明? 沒有。但是課程標準中用了“掌握”這個程度詞。陷阱就在這裡。這個詞很狠,數學課程標準中的程度詞分為“瞭解(最低)-----理解(中等)-----掌握(高階)-----應用(最高)”,對於要求掌握的知識點,出卷人理論上是可以出任何型別的題的,包括證明。

高考真的是很難嗎?

但是在現實的教學中,幾乎沒有老師會將“餘弦定理”的證明作為教學重點來處理。餘弦定理真正的精髓在哪裡?在餘弦定理的應用上,這個才是更高的層次,也是對學生更有幫助、更有好處的層次。在生活中,餘弦定理的應用或許能夠幫助到你,但是餘弦定理的證明?簡直是蛋疼。我可以誠實的告訴大家,餘弦定理的證明方法很多,林林總總能夠有十幾種證明方式,可作為一個數學老師,我也只會4種餘弦定理的證明方式,但是作為學生,在高考考場那樣緊張的環境中,能否想到課本中旮旯出現的證明方法(在向量一章)?多數學生不能!出題人(應該是沒有中學教學經驗的大學教授所出的題)與現實教學的脫節,才出現了這樣可笑的一道題目。這只是18題啊,18題是一定要拿分的題目啊,沒拿到這題基本就毀了啊,很多孩子看到這一道題就懵了,我們完全沒做過類似的題目啊?這題的得分率特別特別的低。

而且,這種噁心題目的影響會延續:我是一個數學老師,站在我的角度給大家分析一下,如果在沒有這道題的前提下,我們的日常教學都會把正弦定理、餘弦定理的應用放在首要位置,可是此題一出,全盤皆亂,我們以後的教學中要把定理的證明放在同等重要,至少是比較重要的位置上了,因為高考是教學的風向標,我們必須要花時間在課堂上講解定理是如何得出的!並且不僅僅是餘弦定理(今年考過明年沒有理由再考),是課本中所有標明“掌握”的定理,這樣的定理何其之多!12年備考的學生們(尤其是陝西學子們)要遭殃了,因為11年的考卷裡有一道定理證明的大題,按照試題的繼承性,12年高考的孩子們就悲劇了,今年的高考,你們對於所有定理都要掌握其證明!這究竟是增負還是減負了?爽的是出題人,哭的是學生。

高考真的是很難嗎?

這就是高考出題的現狀。出題人在折磨學生,為了體現出所謂的“區分度”,他們往難的出,往偏的出,往怪的出。他們都這樣想:我出的題就是要體現出我的水平,就是要挑戰一下你們的智商,就是要讓你們做不成我才會快樂。18題在試卷中是簡單題,送分題,必得題,可是簡單題就出的這麼噁心,簡直令人吐血。這種風氣一直以來都存在於我們的大考小考之中,所以大家學得苦,學得累,學得一點快樂都沒有。作為一個老師,我對這種現狀感覺到深深的淒涼。回想當年,誰又沒有經歷過這樣一段苦逼的歲月?天天在紙上演算著圓錐曲線的畸形題目,和各種醜陋的資料作鬥爭,一不小心就滿盤皆錯換來一聲深深的嘆息。真心覺得,那些圓錐曲線,那些排列組合,那些餘弦定理的證明在以後的工作生活中會用到多少次?為了那些可能一輩子都用不到的東西,費了那麼多那麼多勁,真是不值。不單單是數學,在一起工作的很多老師,幾乎都持有相同的觀點。這就是高考的困難之一:從考卷的角度看。

高考真的是很難嗎?

另外一個重要的層面是,高考並不只是為時兩天的考試,高考是歷時三年的一場戰爭。這場戰爭會在很大的程度上改變你今後的生活。可是,這三年恰好是這個群體身心急劇成長的時候,一天一個樣。在我和他們接觸的日子裡,我發現有兩點是特別珍貴的:穩定和堅持。三年的時間不算長,但是對於這些孩子而言一定不算短。在這段時光中,有多少人能心無旁騖的堅持自己心中的夢想,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

高考真的是很難嗎?

又有多少人能夠一如既往的保持成績的穩定,心態的穩定?這是比克服第一點難得多的事情。真的。第一點試題的難、偏、怪,可以說是與試卷的戰鬥,與出題人的戰鬥;而第二點的戰鬥,則是與自己的戰鬥,是層次高得多的戰鬥。經歷過高考的孩子們都會明白,幾乎每一天我們都在和自己對話,幾乎每一天都在惰性的自己和努力的自己之間做選擇。有多少人能每天選擇做努力的自己?又有多少人能每天都完成老師的要求。幾乎沒有。一群並不成熟的孩子,每天面對著小山一樣的習題,和繽紛的世界,是否能學會堅守?對於這樣一場會決定你命運的考試,面對喋喋不休的父母和一樣焦慮的老師的嘮叨,沒有人能保持淡定。“一考定終身”在中國仍然是真理,仍然是改變不了的現實。高考是太重要的一次考試,這就是高考最難的地方:對人性的挑戰,和自己的戰鬥。

高考真的是很難嗎?

學生, 命題, 餘弦定理, 課程標準, 區分度,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