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和孩子說話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衝突一:爭分奪秒的早晨

  眼看就要遲到了,3歲的洋洋不肯起床,媽媽強硬將洋洋從被窩拉出來,結果洋洋大哭,媽媽責怪洋洋不懂事……

  試試這麼做:

  1.儘量客觀地表達自己的情緒,簡短告知孩子如果他繼續這麼做的後果。

  2.就事論事,不要給孩子貼不懂事等標籤,也不要在結尾處加上“我不喜歡你了”這類威脅的話語。

  3.多利用祈使句,少用否定句,不妨嘗試將語句的“你”都替代成“我”。如“我希望你能馬上起床,我相信你也不願意上幼兒園遲到。”

  4.功夫用在平時。晚上讓孩子早點睡,儘早讓孩子習慣用鬧鐘叫醒自己而不是媽媽,讓孩子知道上幼兒園遲到了,更難過的是自己而不是媽媽。

  以上四條也許能在忙碌的早晨幫你降低衝突發生的概率。

  衝突二:吃晚飯前,媽媽說什麼都沒聽見

  到了吃晚飯時間,4歲的苗苗為看動畫片不吃飯,於是媽媽“啪”地把電視關掉,並責罵苗苗不聽話,苗苗感到十分委屈,放聲大哭……

  試試這麼做:

  在提示無效後,可以用強硬執行的方式結束衝突。看著孩子的眼睛平靜地說:“我需要你馬上關掉電視,洗手吃飯。不然,你未來三天都不可以再看電視了。”

  也可以選擇和孩子商量,例如:“你再看10分鐘電視,關掉電視洗手吃飯,吃完飯後再繼續看。”

  在強制執行之後,事後還要和孩子講講道理。不妨選擇晚上陪伴孩子睡覺的溫馨時光,跟他說說之前的事,兩個人一起商量一下解決的辦法。當然不要忘記告訴孩子,雖然媽媽批評了他,但他還是媽媽最愛的寶貝!

  衝突三:在公共場所,孩子不上臺面

  爸爸帶6歲的咚咚去學游泳。第一次游泳課上,咚咚有點害怕,結果最後一個下水。下了課,爸爸立刻跑過去,批評咚咚膽子小。咚咚很不服氣,覺得自己第一次當然做不好……

  試試這麼做:

  用鼓勵的語言而不是消極的指責來讓孩子逐步提高。對於咚咚,爸爸可以說:“你今天第一次來,能帶著板子遊已經很棒了,要是再勇敢一點會更好!只有不怕水才能遊得好,我希望下次你能做到自己下水!”相信這樣孩子更容易接受。

  總結:跟孩子說話的4個要點

  1.謹記對事不對人,一事一議,不要過多聯想,也不要給孩子貼標籤。

  2.講道理要選擇恰當的時機,如果彼此都快情緒失控時,講道理會演變成“到底應該聽誰”的權威性的爭執。

  3.語言要明確,便於執行,例如孩子沒有整理好自己的玩具時,家長不要籠統地說:“你就知道玩,你又不收拾玩具。”而要說:“我希望你能把玩具都放到盒子裡面去。”

  4.不要將孩子與其他孩子進行對比,也不應在大庭廣眾下批評孩子,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