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看到孩子有流鼻涕、咳嗽、發熱等類似感冒的症狀,且嘴裡長滿皰疹,口腔黏膜有白斑潰瘍,那麼您就要注意啦,趕緊送小孩去醫院檢查,這時,醫生往往會給開單要求小孩驗血,檢查血常規。如果白細胞正常或者稍高,淋巴細胞高出許多,就會診斷小孩患上了手足口病……
方法/步驟
一、什麼叫手足口病?
單看字面意思,我們就知道,所謂手足口病,就是小兒的手、足、口腔出現分佈不一的皰疹或者潰瘍。其實,患兒的四肢及臀部也會出現這些症狀,其中,軀幹部極少。
病因: 其實,引起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有很多種,比較常見的是柯薩奇A16病毒及腸道病毒71型病毒。
傳播的主要途徑 :手足口病的傳染性非常強,傳播的途徑有(1)通過患兒的糞便汙染的食物而傳播;(2)直接接觸患兒的皰疹液或被汙染的物品而傳播;(3)由患兒的唾液飛沫經呼吸道而傳播。
高發的季節:四季均可發病。夏秋季5—9月份是小兒手足口病發病的高峰。
好發人群: 主要發生在5歲以下的兒童,特別是託兒所,幼兒園等單位的小兒。
手足口病有哪些主要特徵?
患兒發病初期,全身症狀較輕微,類似於感冒。可能有低熱、睏倦、咽喉痛、流口水流涕以及不愛吃東西等症狀。1至2天后,會在手心、足心、口腔黏膜、肛周,少數患兒波及四肢及臀部,軀幹部極少出現皮疹。口腔內的小水皰周圍有紅暈,水皰可互相融合,迅速破潰,形成白色的糜爛面。手掌、足心的小水皰像米粒或者豌豆大,獨立而不融合。有個別患兒可同時伴腹痛、腹瀉等症狀。
多數患兒一週左右就會康復,癒合後不會留痕跡。少數沒有及時得到適當治療的患兒還會出現心肌炎、肺水腫等併發症,病情嚴重的,還會引起死亡。
手足口病與水痘有一個很大的區別,它具有不痛、不癢、不結痂、不留疤的特點。
中醫怎麼看手足口病?
從中醫的角度開看,小兒之所以患手足口病,是因為小兒脾胃、心肺比較嬌嫩,免疫力低下,所以容易受病毒侵犯。所以,中醫治療手足口病只要以健脾胃,清熱解毒為主。
中西醫如何治療手足口病?
醫生會開一些抗病毒的藥。但是如果再結合中醫治療,小兒的病可能會好得更快些。在家可以適當地喝些清熱解毒的中草藥,如板藍根等。也可以用金銀花(藥店有賣)煮水口服,或者洗澡。
食療偏方:荷葉粥
做法:
1、將2張新鮮的荷葉切碎,備用。
2、大米大概50克,洗乾淨,放入適量水,煮成稀粥。
3、放入切碎的荷葉,再煮半個小時。
4、加入適量的食鹽,即可食用。
功效:清熱解毒。
小孩因為口腔潰瘍拒絕進食怎麼辦?
當小孩滿嘴都是潰瘍是,進食會很痛。身為父母,看著小孩因為疼痛吃不近食物,我們也會難受,更會焦慮。因為小兒不想吃東西,減少進食,會餓肚子,而且會降低身體的抵抗力。怎麼辦呢?
我們可以給小孩塗口腔潰瘍散。此中成藥的主要成分是:青黛、冰片、白礬。它不僅能止痛,還可以修復損傷的口腔。如果不小心吞進了一小部分的藥粉是沒有關係的。
怎樣護理(預防)手足口病患兒?
1、對患兒應隔離,暫時不要去幼兒園或者學校,以減少該病流行的可能。
2、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做到飯前、便後洗手。還要經常漱口,患兒進食後要用淡鹽水漱口,保持口腔衛生。
3、多喝溫水,不要喝生水。吃容易消化、清淡的食物,不吃生冷的食物。
4、患兒應該勤換洗衣服,用溫水洗澡可保持皮膚清潔。患兒的衣服、被子、毛巾、用具等應在紫外線下照射30分鐘,或者,在太陽底下暴晒4個小時以上。
5、開窗通風:開房間開窗儘可能讓陽光照射,注意通風時要防止患兒受涼。
6、應做好患兒的心理工作,告訴患兒此病只要好好吃藥,多喝水,就會很快康復……消除了患兒的恐懼心理,這樣患兒的病才能好得快些。
7、春、秋季節應儘量少帶小兒到人群密集的地方,避免感染到病毒。
患兒父母該如何防護自我?
如果您家有小孩患了此病,請父母們在照顧小孩的同時也要注意自己的個人衛生、飲食衛生等。在接觸小孩後、替小孩更換尿布、處理糞便後均要洗手,因為患兒的糞便也會傳染病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