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教育孩子的問題的看法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13日

  對於教育孩子的問題大家都持什麼看法?想要更好的教育孩子的話,不妨一起來看看以下內容,下面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的資料,希望大家喜歡!

  孩子早期教育問題的看法

  何謂早期?這個早期絕對不是提早或超前的意思,而僅僅是指孩子0-3歲早期發育階段。但是有些人片面認為是提早的含義,孩子不到爬的時候去訓練爬,不該走的年齡去要求孩子走,不到學習的時候去學習等。現代研究證實,超越孩子發育階段或關鍵期給孩子一些不適當的或過量刺激,其結果是“拔苗助長”反而會傷害孩子。這點望各位家長切記!!!

  如何理解早期教育?教育的本意是學習的意思。因此常常給人以錯覺,早期教育就是給孩子早期學習東西,掌握許多知識和技能,比如背了多少唐詩、記了多少英語單詞、會什麼樂器等。因此,有關專家專門為此討論了這個早期教育的含義和稱謂,最後大多數認為為了避免與教育相混淆,還是叫做兒童早期發育促進為好。其實由教育改為發育促進,我以為不僅僅是一個字面的修改,而是對於早期教育目和含義的澄清。從我所看所學的有限的資料中,我理解兒童早期發育促進,是應該在孩子早期發育的關鍵期,創造一個適宜孩子促進潛能發展的環境。在這個環境裡,我們所要做的是給予孩子提供一些符合孩子關鍵期發展的適當一些刺激。比如孩子一出生後的撫觸、媽媽的聲音、媽媽的臉盤、媽媽面板的接觸、吸吮媽媽的奶頭和自己的手等。關於不提早教的另外一個依據就是胎兒是沒有學習的能力。

  從媽媽的肚子裡直到生後三歲內,這是從精子和卵子的結合,直到孩子長到幼兒,孩子主要是處在一個生存、發育的階段。因此,父母主要大量的任務是撫養和撫育孩子,餵養、護理、照顧孩子、培養孩子良好生活習慣等,就在日常的吃喝拉睡的養育中孩子一天一天的長大。因此,我一直有一個觀點,就是給予孩子早期發育的促進要與孩子的日常養育結合起來,養中有育,育教於養。比如從滿月起就開始培養孩子良好飲食規律、睡眠規律、獨睡等,從滿四個月起科學輔食的新增,從一歲起放手讓孩子學會自己吃飯、穿衣、穿鞋等,還有參加家庭的“勞動”,幫助父母和老人做一點力所能及的一些生活“小事”。孩子在自己動手的過程中,大腦許多相應的潛能就會顯示出來。我很反對的是將孩子的養育與早期促進對立起來,平日在家被家長包辦代替,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手腳功能被“廢退”;另一方面又花重金去開發孩子的手腳和大腦。我們都知道“勞動創造了手”這一攧撲不破的真理。在家育兒和花錢去參加“早教”,就是在放開孩子的手和腳,來開發孩子的大腦。為什麼兩者要分開而不能結合起來了?

  目前在孩子早期教育這塊領域內,絕大部分是教育機構在從事孩子這方面的業務。據我多年的瞭解,他們對於孩子早期教育理解和介入都是依據教育心理學的理論和方法來開展這項工作,而孩子的保健做得不夠,這有點不太符合孩子早期發育的現實。正如上述談到孩子早期發育階段中,家長的主要任務是做好從胎兒、嬰兒直到幼兒的保健,首先要保證孩子存活的質量、科學餵養、預防免疫接種、體格發育正常、健健康康少患病,早期發育促進才有了基礎。因此,我的第二個觀點就是孩子早期發育促進一定要保教結合,保健為基礎,教育為手段。脫離孩子的健康和保健,去單純搞什麼孩子早期開發和教育,就像無本之木一樣。在此,我奉勸家長,孩子在0-3歲這個階段,你的重點應該是做好孩子基礎保健,保證孩子體格全面發育。同時應該去聽聽早期教育的講課,學習一些教育心理學的知識,增加一些對孩子的教育手段,比如根據孩子的不同發育階段,揉進一些遊戲的方式寓教於樂等,來引導孩子快快樂樂的活動等。寓教於樂是我們目前對孩子早期發育階段中普遍比較缺乏的現象之一。

  談到孩子的早期發育促進,不得不說到孩子的同伴問題。同伴教育是孩子早期發育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節。因為同伴可以減少孩子的孤獨感,同伴也是玩伴,在與玩伴的玩耍中,學會與人的交往、模仿、競爭,謙讓、互助等,這些都是孩子與大人交往中無法滿足孩子發展的現實問題。我們那個年代雖然在物質資源上與現在的孩子無法相比,但是我們那時早期發育階段最大的資源就是同伴多,向哥哥姐姐學習到許多東東。因此,我建議在現今獨身子女家庭相對集中的小區中,可以在相互比較熟悉的同事和鄰居中,組成一個臨時家庭託兒所,為孩子尋找更多的同伴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盡力改變孩子自己獨玩、整天與父母、老人“玩”和交往的不利局面。說白了,花錢去早教在某種意義上講,就是家長在花錢為自己的孩子找同伴,找玩伴。既然如此,我們為什麼不能不花錢或少花錢去為孩子想想轍呢?昨天我很欣慰的聽到,在某個小區已經有了這樣的臨時家庭託兒所了,我想這是一個家庭內促進孩子早期發育的好形式,值得推廣。

  談了以上的看法,我絕對不是排斥孩子在結合保健的基礎上,按照孩子的發育規律去參加一些適合孩子的早期教育活動,而是提醒家長不要盲目跟風,將其早教“妖魔化”。應該將早期發育促進重點放在日常的養育孩子中,做到養中有教,育教寓養。

  孩子學習教育問題的看法

  今天和姐他們去姑姑家串門,在姑姑家聽到了他們對孩子上學的一些看法,各抒己見,看來真的是很頭疼,對於這個問題我也有我不成熟的意見,當然了,不管對與錯,這只是我通過我的經歷,來發表的,因為我的孩子剛一週,我還沒有面臨著這個大一點的課題,不過有一些見解,還是可以談談的。

  自從來到廊坊之後,在工作中也遇到過好多同事談論關於孩子學習和教育的問題,因為這裡還有好多的親戚,也看到了一些他們對自己孩子的教育。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個家長對自己孩子所期盼的,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都能出人頭地,不要像自己一樣過得那麼辛苦,為了孩子,不管生活怎麼樣,都要為孩子爭取,再苦再累也再所不惜,可是這樣真的能換來孩子能夠在今後的人生的一帆風順嗎?

  現在有好多人對孩子是過於溺愛,孩子一上學,就這個班那個班的報個沒完沒了,城市裡比農村更為明顯,真的效果那麼明顯嗎,當然了,我不是抨擊這一現象,因為我覺得有些家長是盲目的去幹,看人家孩子學畫畫,也讓自己孩子學,看人家的孩子學英語,也讓自己的孩子學,為了孩子,花多少錢也無所謂,真的管用嗎?我想這是一種攀比現象吧。

  我的故鄉是衡水,那裡的教育是十分有名的,最少了在河北省是數一數二的。當然了,那裡的經濟發展沒有廊坊好,可是那裡的教育卻比這裡強,我在老家上的學,可是在我工作之前,我沒有看到過今天這種教育現象。

  當然了孩子的學習跟家長的教育有關,但是為什麼有的家長天天都在教育自己的孩子,可是孩子的學習還是沒有改觀,我覺得這只是教育孩子學習一個因素,但是我不支援自己盲目的教育,看人家的孩子怎麼著,就怎麼著,結果心不少操,錢沒少花,孩子學習也沒有提高。

  我覺得孩子的學習主要在於孩子自己的興趣,如果孩子對學習有興趣,不用你督導,他會自己有意識去學,他會把學習當做自己的一種樂趣,不會變成一種負擔,另外現在好多人都希望恨不能讓孩子把自己不會的都去學會,我想這樣做不但不利於孩子的成長,也會擔務他的學習。我覺得我們只要給孩子一點的空間,引導他對學習產生興趣,從思想意識裡讓他知道學習的樂趣,知道學習的重要性,就可以了。有的家長不管自己的孩子學習怎麼樣,今為了孩子學習給孩子買一個復讀機,說是學英語使的,別買一堆課外書,後買一大推的複習資料,可是買是買了,孩子只摸了一下,放在一邊,就沒有動過,這樣就好了,這樣就能提高孩子的學習了?

  我忘了是哪一屆高考了,聽說在衡水地區的故城縣縣高中,當時有一位學生以全省第一的成績考上了清華。當清華的老師去接這位學生,來到他們家的時候,這位老師看到這位同學的家境的時候,他都不敢相信他自己的眼前看到的一切:家裡兩個老人,骨瘦如柴,家裡的一臺破爛的收音機和電燈是他們家的全部電器,中午飯只是一些小米。這位考生還有一個妹妹,也在讀那所中學,他的妹妹也是那麼的清瘦,但是很精神,聽說在學校裡的成績也是出類拔翠的。 兩個老人似乎沒有見過什麼世面,當時看到工作人員開著車來的,一進家門還以為他們進錯了門,不是找他們的,工作人員和老師跟老人說了來的原因和情況,老人似乎明白了一些,但是老人心裡還是怕他們是騙人的,怕把他的兒子騙走,最後請村裡的書記過來,才相信。第二年,那個學生的妹妹也像哥哥一樣考入了清華。

  朋友就這樣的家境也能出人才,有時我在反思,現在家長們的這種做法是對呢,還是錯呢,當然了,現在人們的生活條件好了,可以給孩子提供更好的學習環境了。

  孟子曾曰:“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若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美華人對孩子教育問題的評價

  ✈ 感激國內教育的“狠”

  幾乎所有人,都對自己父母的“虎”和中國教育的“狠” 持有感激,雖然對具體一些方式方法有所不認同,認為有可改善,可以更巧的餘地,但是無一例外地反對所謂“快樂教育”。

  一位媽媽說注:她是個大家羨慕的美女媽媽,是醫學科學家,工作出色家庭幸福,彈一手好鋼琴,畫畫在美國贏得young artist的榮譽,業餘寫小說還發表出版,中國式教育有一些壓制愛好的地方,也有一些“拙”的地方,比如老師對學生的罰,抄寫課文多少遍等等,但是總體上,中國式的教育讓她第一能吃苦,第二受得了委屈,第三把以色侍人,女人不工作靠男人養當成恥辱,而這三樣,是她贏得很開心生活的根源。“吃得苦”“受得委屈” 也是我們這些在異國他鄉,一路衝殺,為自己和後來華人贏得一席之地的中國女性在職場上站住腳的根本法寶。

  另一位如今在全美前五的高校擔任教授的姐姐說她也有兩個孩子,曾經與丈夫兩地分居,自己帶孩子2年之久,她最喜歡獅子老爺的一句話,並且稍作改編就是--生活沒有捷徑,吃不得苦,就得不到真正的快樂。

  而如果讓我自己來說,我的體會是,任何一種工作,不論是文科,理科,工科,做生意......物理系出身的我到美國後改了金融專業沒有任何東西是純粹靠興趣可以做好的。我對我的專業我的工作都很有興趣,但是興趣歸興趣,在做的過程中,更多時候是要咬牙克服困難,克服了一個困難,走到一個境界,就可以感受到比之前單純簡單的快樂更大的快樂,而更大的困難需要更多的知識,經驗,頑強的不服輸的精神來繼續往前走。

  我記得我實習時候,是全公司唯一一個沒有美國公民身份或者綠卡的實習生,我必須拿到比別人更好的成績,才能有機會留在公司繼續工作。因為我需要公司給我辦工作身份,那麼我的上司得特別欣賞我、看好我,才可能花更多的努力給員工申請工作身份還是有一定麻煩的給我辦理身份申請。我每天比別人更多工作,而且不止是感興趣的活幹,一些瑣碎的大家都不愛乾的活,也幹,當時我想的正是當初參加物理奧賽時候,我的物理老師說成功就是需要不斷地堅持,極限之後再堅持。

  我就想,我15歲時候都能咬牙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卷子,一個週末做200道物理競賽題目,做完以為結束了,卻因為做錯的題目,再度領到新題目......哭過,抹乾眼淚,不服氣,繼續做。當拿到獎的時候,我永遠記得我的老師說過的“第幾名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堅持下來了”這個魔鬼集訓。

  我的父母一個外科大夫一個銀行分析師,工作都很忙,基本不管我,我也是北京出生的學生,升學壓力不大,我所有的教育都來自中國的類似畢姥爺那樣嚴格的老師。我非常非常非常地感謝他們。

  千萬不要去信明星,富二代對虎媽的評價,他們生活優越,自然沒必要過於對孩子嚴苛,而中國更廣大的人群,生活競爭壓力是非常大的,不可比較。

  ✈ 再說國外所謂的“快樂教育”

  負責地說,在我認識的所有uper middle class的美國人無論美國本土還是歐亞移民,沒有一個真的對他們的孩子真的實行什麼國內人誤解的“快樂教育”,美國之所以似乎比國內壓力小生活好,完全不是什麼他們的教育成功,而是二戰之後作為戰勝國,和之前的工業化,打了好基礎,人少資源多,競爭壓力小,不用千萬人擠獨木舟地拼殺,而非是什麼教育有捷徑,可以從小做什麼公主夢以後還能成功,而在美國內,其實一樣,每個成功一些的人,各有特長各有途徑,但是有一條,沒有一個人不能吃苦。

  我的老公是一位德國人,他大學唸的非常辛苦,寬進嚴出,但是也是憑藉過硬的入學分才擠進去的,學業非常沉重,其間還自己申請到美國做交換生兩年,到上海一年,回去完成論文的時候幾個月天天廢寢忘食,教授嚴厲的很。哪裡是我們說的沒壓力?!之前我美國的朋友Jason說美國唸書看你自己,他書包有幾公斤,天天揹回家做作業到很晚的。

  接下來講講一些我身邊的非華裔,美國的“成功人士”對孩子的教養吧。

  第一個要說的,是我孩子的兒科醫生。

  大家都知道在美國醫生是最受尊敬,收入也幾乎是最高的一個行業。能夠在美國做專科醫生相對於家庭醫生是百裡挑一千里挑一,如果在很好的醫院,那就是萬里挑一。他們可以說,都是不止智商高,情商也高,才能夠衝過重重考試,面試,魔鬼的住院醫生訓練,成功地成為一個醫生的。

  他對我說,他的四個孩子,最大的12,最小的4歲,大孩子在南加最好的私立學校,中學2年級,學三種語言,彈鋼琴拉小提琴,而游泳,是每天早上五點半準時起床,孩子媽媽也是科學家,夜裡有時候需要加班,所以不會早上起來給每個孩子做飯,12歲的姐姐自己烤麵包,洗水果,吃一些,帶一些,在游泳池遊1小時後,回來再加餐一些,然後由他把姐姐和老二一起送去上學。

  而最小的4歲半的孩子,如今也已經開始學西班牙語,畫畫,踢足球。這些都是孩子自己選擇學的,但是選擇之後,需要努力時候,就會耍賴,他允許孩子選擇學或者不學,學什麼,但是一旦開始,必須堅持,因為他和他的太太都堅信,沒有任何一種興趣,可以純粹快樂地堅持,當孩子面對是練習畫畫還是看ipad動畫片時候,沒有一個小朋友可以完全抵禦誘惑。哪怕是最喜歡的踢球或者畫畫--因為這些需要努力才能提高。然而當他們監督堅持孩子必須完成每天的作業包括4歲的這個,孩子有了進步,那種快樂,會加強他們學習的興趣。

  幫孩子走第一步,堅持到他的成績讓他更加自信,喜歡,這是父母的責任。

  這個醫生是美國白人,太太是英國人,第二代移民。

  當然了,讓孩子具備堅持的品質,吃苦的能力,合作的精神,受得委屈不崩潰的情商......這些,並不等於人云亦云,別的孩子學鋼琴你的孩子也學鋼琴,別的孩子背唐詩你的孩子也背唐詩。

  我覺得美國的教育的一個長處是,允許多樣化的存在。之所以學校對課本的要求並不高,比如k5歲上k的作業一週只有一次,要求只是10之內的數數,會寫26個字母和簡單單詞。只要通過這些就可以繼續升級,也不會背建議看特殊教育。但是,並不是說5歲的孩子真的只需要會這些。基礎要求低,是因為給每個孩子的家庭有足夠自由發展孩子自己的興趣,比如有的孩子興趣再繪畫,有的孩子是音樂,有的孩子選擇了3、4項體育運動。學校統一的要求不高,放學早,並不是讓孩子回家看電視,混日子,而是給家長足夠的時間,來發展孩子個性化的興趣。

  也就是說,美國的教育方針,事實上,對家長給孩子的付出要求,更高。很多父母再孩子小學期間選擇了半職工作,或者flexible的工作安排,下午三點就接走孩子,參加跟中興趣班,孩子小時候總是會再有困難時候退縮,不願意練習,很多時候是媽媽必須陪練。。。然而,等孩子上床睡覺之後,夫妻二人一起再書房開啟電腦加班的大有人在。

  關於國外教育,越來越多早期的中國移民家庭開始在網上抨擊那些三流寫手、短期到訪者和交換生構建的“美好教育”圖景,並斥之為“不負責任,譁眾取寵。”我們或許真有必要認識一個真實的美國教育。有一句話也許是一針見血:中國卓越在分數上,美國卓越在能力上!而追求卓越所需的付出是一致的。《虎媽貓爸》這部電視劇帶給我們對教育的思考遠在劇情之外。

外國人對教育孩子的看法
對於教育孩子的啟發故事有哪些
相關知識
對於教育孩子的問題的看法
對於教育孩子家長有什麼疑問
對於教育孩子方面大家的看法是什麼
對於教育孩子的啟發故事有哪些
父母對於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哪些
家長對於教育孩子有什麼建議
家長對於教育孩子有什麼計劃
對於教育孩子有哪些困惑
對於教育孩子您有什麼困惑
對於教育孩子您有什麼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