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痛艾灸什麼穴位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7日

  ?頭痛的原因很複雜,傷風感冒、睡眠不足、疾病等都會有頭痛的症狀,一些頭痛可以用艾灸來緩解。下面和小編來看。

  

  1、

  頭疼艾灸穴位:百會穴、太陽穴、上星穴、合谷穴。操作方法:患者取合適的體位。術者立於患者身側,將艾條的一端點燃。對準應灸的腧穴部位。距離面板2~3釐米,進行燻烤,患者區域性有溫熱感而無灼痛為宜。每日灸15~20分鐘,灸至患者感覺舒適、區域性面板潮紅為度,每日灸1~2次。

  2、偏

  兩側頭痛中醫上叫少陽頭痛,臨床上以肝膽火熱上攻或風熱證者多見,主要表現為頭兩側連耳根、髮際作痛,或偏頭痛,伴有忽冷忽熱,寒熱往來,胸脅苦滿,口苦目眩;脈弦細,舌質偏紅,苔薄黃。

  外關和足臨泣是對穴,有祛風活絡止痛的作用,專門治療偏頭疼的。如左邊頭疼,就灸左手外關加右腳足臨泣。如是右邊頭疼,就灸右手外關和左腳足臨泣。

  外關是手少陽三焦經的常用腧穴之一,位於前臂背側,在前臂後區,當陽池與肘尖的連線上,腕背側遠端橫紋上2寸,尺骨與橈骨間隙中點。主治頭面五官疾患,熱病,瘰癧,脅肋痛,上肢痿痺不遂。

  足臨泣足臨泣為人體足少陽膽經上的主要穴道之一,主治膽經頭痛、腰痛、肌肉痙攣、眼疾、膽囊炎、中風、神經官能症等。

  3、後腦

  後腦勺屬太陽經管轄,後腦勺痛中醫稱太陽頭痛。多在後頭部疼痛,連及頸項背部,發熱惡風寒,脈浮,多見於風寒、風熱等外感證。

  先把兩個後溪穴都按一下,選較痛的一邊。如果選左手後溪,腳上則選右束骨;同理,如果是選右後溪,腳上則選左束骨。

  後溪後溪屬手太陽小腸經上的穴位,是輸***木***穴,主治頭項強痛、腰背痛、手指及肘臂攣痛等痛證;耳聾,目赤;癲狂癇;瘧疾。

  後溪穴取穴比較簡單,微握拳,第5指掌關節後尺側的近端掌橫紋頭赤白肉際就是本穴。

  虛寒體質最適合艾灸

  艾灸治病從表入裡,將艾柱、艾條的溫度傳匯入體內,針對穴位、經絡、熱敏點進行刺激,可以達到溫陽驅寒的作用。因此,艾灸最適用於虛寒體質的人,如臉色蒼白、手腳冰涼、怕風畏寒,艾灸效果好。

  除了虛寒體質,陽氣不足、元氣不足者也比較適合艾灸,腎陽虛、脾陽虛是最典型的陽氣不足體質。腎為先天之本,腎陽虛者容易腰痠背疼、手腳怕冷、易疲勞、記性差等。脾為後天之本,脾陽虛者經常拉肚子、消化不良、大便不成形。經常艾灸溫補,可以緩解陽氣不足的症狀。元氣不足主要指身體臟器功能不足,出現脾胃虛弱、血虛、身體虛弱等,常做艾灸有助於整體調整、大補元氣。

  虛寒體質的人適合艾灸,是不是意味著內熱的人不適宜?熱性體質的人有些穴位可以灸,有些則不行,最好諮詢中醫科醫生再作治療。

  艾灸的五個禁忌

  1、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顏面,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響美觀。

  2、皮薄、肌少、筋肉結聚處,妊娠期婦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頭、陰部、睪丸等不要施灸。另外,關節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處、心臟部位不要灸,眼球屬顏面部,也不要灸。

  3、極度疲勞,過飢、過飽、酒醉、大汗淋漓、情緒不穩,或婦女經期忌灸。

  4、某些傳染病、高熱、昏迷、抽風期間,或身體極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5、無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艾灸的副作用和禁忌事項
肚子漲艾灸什麼穴位
相關知識
頭痛艾灸什麼穴位
偏頭痛鍼灸什麼穴位好
三叉神經痛艾灸什麼穴位
艾灸什麼穴位治療痛經
腸胃不好便祕艾灸什麼穴位好
胸悶氣不順艾灸什麼穴位好
陰虛艾灸什麼穴位好
溼疹艾灸什麼穴位比較好
牙痛鍼灸什麼穴位好
肝臟不好艾灸什麼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