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養生的深度解讀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7日

  善養生者,上養神智、中養形態、下養筋骨。”。養生不單單是鍛鍊身體養筋骨,吃飽吃好養形態,更要滋養我,下面給大家分享道家養生理論吧。

  道家養生理論

  “善養生者,上養神智、中養形態、下養筋骨。”。養生不單單是鍛鍊身體養筋骨,吃飽吃好養形態,更要滋養我們的心神,榮養我們的心智。

  而現在的社會環境,壓力很大,每個人都在忙忙碌碌的為了名利生活。無暇顧及自己的情志與健康。往往當一個人功成名就之時,他的神智也耗散了,健康也就失去了。那麼,如何滋養自己的神智呢?如何讓自己達到養生的最高境界呢?這就需要讓人們認識一下我們最古老的傳統文化——道。

  道。是宇宙的根本。而道家養生,最關鍵的就是——天人合一。

  如何做到天人合一?

  老子講“人法地,地法天,天法自然”道既規律,規律又有大小之分。一定時空下的規律不是永恆不變的。例如冬天,北方零下十幾度,而南方還是溫暖如春。

  道法自然中的“自然”是指宇宙中的這個大規律,這種大規律是無始無終,小至精微,大到無窮。你看不見她,但是你又無時無刻的在體驗著她。一年四季,春夏秋冬,風霜雨雪,寒來暑往……

  養生能懂得順其自然,也就是真正開始接近了天地萬物。才能夠,天人合一。

  每個人都是一個小宇宙,各有自身的獨到之處。而每個人又都或多或少的接受的來自自然和大宇宙的資訊和靈感。當人體的小宇宙,與自然的大宇宙十分的吻合,毫無偏差的時候,也就是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這時,養生的意義就不單單是健康的生活,而是以超越一幫常人的壽命,健康的生活在這個世界上。 現在的大眾養生,還只是停留在健康的基礎上。認為吃的健康一點,運動合理一點,就能夠健康一點。生活質量也就隨之提高一點。但還沒有人提出活的長久一點。活的自在一點的觀念。而道家的很多東西,都揭示了長壽的祕密。

  人的生命是有一定限度的。所謂限度,是指自然壽命可以活到的年齡,中醫學稱之為“天年”。那麼,究竟人應該活到多少歲數呢? 《黃帝內經》認為是一百歲,如《素問·上古天真論》裡說:“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禮記》稱百歲為“期頤”。《尚書》又提出“一曰壽,百二十歲也”,即活到120歲,才能叫做活到了應該活到的歲數。大哲學家王充提出:“百歲之壽,蓋人年之正數也。猶物至秋而死,物命之正期也。”晉代著名養生家嵇康認為,“上壽”可達百二十,“古今所同”。

  據上所述,人的壽命應該是100-120歲左右。但社會的現實告訴我們,絕大多數的人達不到自然壽命的。

  為什麼不能享盡“天年”?根本原因是做不到天人合一。做不到順應自然。

  人生最寶貴的是什麼?——生命

  生命最珍貴的是什麼?——健康

  健康最可貴的是什麼?——養生

  養生最關鍵的是什麼?——自然

  要想順應自然,我們首先要認識自然。其實自然就再我們的周圍。方方面面。我們看動物世界,冬天了,有的動物會冬眠,有的會換上厚厚的皮毛過冬。春天地時候,大地回暖,動物開始覓食。夏季是所有生靈最活躍的季節。秋季是忙碌儲存食物的時候。動物比人更懂得順應自然的生活。它們是天生的養生家。所以科學研究表明,它們的實際壽命往往比它們的“天年”要長久。所以,我們應該像動物學習。古人其實也是一直在和動物學習養生的。比如《五禽戲》《八緞錦》以及一些武術,都是模仿動物的基礎上創立的。

  道家養生的飲食禁忌

  道家在長期的生活修煉實踐中,逐漸認識到有些食物對人體有害,食入後會發生食物中毒影響健康。而且任何食物都有寒熱溫涼的屬性,個人體質及情況又有所不同,倘若攝取不正確造成過量和過味,都會擾亂體內的陰陽平衡。同時,不同食物之間還會發生相生相剋的作用,搭配好了,可以功效倍增;搭配錯了,則會降低食物營養的吸收,嚴重的還會引起中毒反應。飲食禁忌是保證食物或藥物得到正常發揮的重要條件,一直為歷代道教養生家所重視。結合長期實踐,有關內容大致介紹如下。

  孫思邈認為,養性不但在言語上有禁忌,在飲食上也要有所節制。食物變質後,尤其是黴變的豆類、米類、花生、玉米等容易致癌,應忌食;忌食燒、烤、煎後焦煳的肉、魚、蛋等食物;不要食生菜、生米、小豆及陳臭的食物;不要飲不潔的酒;吃了熱食鹹物後忌飲用冷酢漿水,易失聲;吃了熱食後,忌用冷水漱口,否則會使口中充滿臭氣;忌食生肉,生肉傷胃;吃熱食出汗後忌當風,易頭痛生病,使人目澀嗜睡。

  不同體質的人,要選擇與身體相宜的食物,與體質不符的食物吃了以後會對健康構成危害,應予以禁忌。如凡屬陽性,體質偏熱者,忌吃溫熱性食物,以免「火上澆油」;凡屬陰性,體質虛寒者,忌食涼寒性食物。五味與五臟各有所歸,自然也有相生相剋的關係,如肝忌辛,心忌鹹,肺忌苦,腎忌甘,脾忌酸,因此不可貪圖一時的口感滿足而傷及健康。

  孕期和產後婦女,由於處於特殊的生理階段,因而對飲食有著更多的禁忌。妊娠期,母體臟腑經絡之內的氣血多注於衝任經脈,以養胎元,此期母體多為陰虛陽亢狀態,因此應忌食辛辣、腥羶之物,以免耗傷陰血而影響胎氣元。有妊娠惡阻症狀的孕婦應忌食油膩。到妊娠後期,胎兒逐漸長大,會影響到母體氣機的升降,母體易產生氣滯現象,故應少食脹氣和澀腸類食物,如蕎麥、番薯、高粱、芋頭等。妊娠期還應忌食破血通經、催吐、劇毒及辛熱、滑利之物。產婦陰血虧虛、多瘀,還要負責嬰兒的哺乳,因此產後的飲食應以滋陰養血為主,忌食辛燥傷陰、發物、寒涼生冷食物。

中醫養生知道介紹
春夏秋冬四季順時養生
相關知識
道家養生的深度解讀
道家養生的飲食禁忌
道家養生修煉的方法
專家深度解讀本科與專科的區別
中國道家養生協會的簡介
道家養生方法有哪些
道家養生對聯精選
冬至的道教養生的方法
八種道家養生術
關於茶道與養生的小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