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茯苓功效與作用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2日

  土茯苓是野生藥材,為百合科多年生常綠攀緣狀灌木,多生於山坡或林下。那麼你想知道是什麼嗎?下面小編給你詳細的介紹,一起來了解吧!

  是什麼?

  ***一***土茯苓功效

  土茯苓甘、淡,平,歸肝、胃經,具有利溼解毒,健脾胃,護肝臟,通利關節之用。《滇南本草》:“治五淋白濁,兼治楊梅瘡毒、丹毒。”並記載用本品水煨治婦人紅崩、白帶;《本草再新》亦謂之“祛溼熱,利筋骨”。本品原用於治療梅毒或因梅毒服汞劑中毒而致肢體拘攣者,療效甚佳,為治梅毒的要藥。

  土茯苓配防風辛溫上行之性以升脾陽,祛脾胃之溼,伍白芷除溼解毒,化濁闢穢。三藥相伍共奏化溼解毒,健脾益胃,護養肝臟之功。

  現代研究證實土茯苓可增加血尿酸的排洩,可用於痛風的防治;用於溼***痰***熱所致的其他病症如高脂血症、溼疹等亦有良效。

  ***二***土茯苓作用

  1. 梅毒:土茯苓能夠祛溼,解毒,通利關節。事實上舊時土茯苓湯是用來治療比較嚴重的瘡毒的,據說,土茯苓為治療梅毒的要藥。《本草備要》稱土茯苓:“治楊梅瘡毒,瘰癧瘡腫。”配方:用土茯苓四兩、皁角子七個,煎水代茶飲。

  2. 骨攣癰漏***筋骨疼痛,潰爛成癰,積年累月,終身成為廢疾***:用土茯苓一兩,有熱加黃苓、黃連,氣虛加四君子湯,血虛加四物湯,煎水代茶飲。又方:用土茯苓四兩、四物湯一兩、皁角子七個、川椒四十九粒、燈心七根,煎水代茶飲。

  3. 瘰癧潰爛:用土茯苓切片,或研為末,水煎服,或加在粥內吃下,多吃為好。

  4. 治療頭痛:土茯苓30~60g, 最大劑量120g。再根據不同證型加用相應藥物。用藥時間最短7天,最長3個月。

  5. 治療膝關節積液:以身痛逐淤湯為基礎方,加大土茯苓用量,輕則30g,重則達120~240g。一般病情輕者20劑即可見效, 重者100劑收功.

  6. 治療急性菌痢:土茯苓***鮮***、車前草***鮮***各90g,穿心蓮30g 。加水1500ml,煎至1000ml,平均治癒天數為3.8天。

  7. 治療鉤端螺旋體病:土茯苓60g,甘草9g,每日1劑,2次煎服。病重體質較好者,土茯苓可加至150g,酌加黃芩、防己、茵陳、澤瀉。

  8、土茯苓可治小兒溼疹

  小兒溼疹多發生於兩歲以內的嬰幼兒。皮損主要發生在兩頰、額部、頭皮,個別可發展至軀幹、四肢。因有陣發性劇烈瘙癢,常引起嬰兒哭鬧和睡眠不安,遇不良刺激或氣候突變,穿緊身的毛、絲綢衣服,或用肥皂清洗過勤等可使病情惡化。

  當小兒發生溼疹時,可去中藥店買土茯苓適量,研為細末,外敷患處,每日3-4次。一般用藥1天后滲液減少,3天后可見痂皮,1周後可愈。用藥期間,不能讓小兒食辛辣、魚、蝦、牛肉、羊肉等食物。

  9、土茯苓外洗內服治“鼻淵”

  鼻竇炎、上頜竇炎等慢性炎症,中醫統稱為“鼻淵”,以鼻塞、流黃膿涕***或有臭味***,併兼頭重、舌紅、苔黃膩等為主要表現。此症多為脾胃溼熱、肝膽鬱熱,致使溼濁之邪犯上所致。臨床證實,用土茯苓內服外洗,療效明顯。

  方法:土茯苓30克,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完。其藥渣再復煎,藥液外洗鼻部,一般連用4劑,諸症可消。此方若加魚腥草或金銀花同煎,其消炎排膿效果更佳。

乳腺增生不能的食物
不能與鈣片同食的食物
相關知識
土茯苓功效與作用
中藥茯苓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土茯苓功效與用法
土豆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
茯神功效與作用
土豆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
孕婦可以吃土豆嗎功效與作用
白伏苓功效與作用介紹
土豆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禁忌
土茯苓膏的功效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