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冬季養生的知識

General 更新 2024年04月23日

  冬季是歲末萬物收藏的季節,也是一年裡養生最關鍵的季節。做好冬季的養生不僅需要合理調整飲食起居,還要根據時令節氣變化做好一系列保健活動。那麼冬季養生知識有哪些?下面就讓小編告訴你,歡迎參閱

  冬季養生常識

  養生多喝熱粥

  養生家提出,冬季養生宜多食熱粥。如我國民間有冬至吃赤豆粥及臘月初八吃“臘八粥”的習慣,常吃此類粥有增加熱量和營養功能。此外,還可常食有養心除煩作用的小麥粥、益精養陰的芝麻粥、消食化痰的蘿蔔粥、養陰固精的胡桃粥、健脾養胃的茯苓粥、益氣養陰的大棗粥等。

  進補需對路

  冬令進補時,為使腸胃有個適應過程,最好先做引補,就是打基礎的意思。一般來說,可先選用燉牛肉紅棗、花生仁加紅糖,亦可煮些生薑大棗牛肉湯來吃,用以調整脾胃功能。

  天冷也通風

  冬季天冷,有些人喜歡緊閉門窗或矇頭入睡,這是很不好的習慣。除了白天要開啟門窗,讓空氣對流外,晚上應開小氣窗通風。人體細胞白天分泌高濃度的環磷酸腺苷,可以增強細胞功能;晚上則分泌高濃度的環磷酸鳥苷,具有減弱、抑制細胞功能的作用。深夜時人體抵抗力下降,對虛弱、患病的人要加強監護,觀察呼吸、脈搏是否正常,以利及時採取措施救治。

  養陰注意多喝水

  乾燥的秋冬季每天通過面板蒸發的水分在600毫升以上,因此補水必不可少。一個成年人每天喝水的最低限度為1500毫升,而在秋天喝2000毫升才能保證肺和呼吸道的潤滑。

  雖然為了健康、減肥、美容等推薦每天多多飲水,但是在不口渴的情況下,一次性飲用大量的水,違反生理需求,就會造成反效果,水分超越身體必要量,細胞中水分含量上升膨脹,最壞的結果會引起“水中毒”,危害生命。正確的飲水量要根據個人每天的日常活動量進行調節,正常情況下,每天至少飲用1.5~2L水。每次的飲水量控制在1~2杯。

  穿衣注意保暖

  有些人比較粗心,天冷了沒有及時新增衣服;有的人為了漂亮,本來穿得就少,還不扣外套。一早一晚天冷風大的時候,腹部很容易受寒。尤其是脾胃虛寒的女性,一旦遇到天冷,就會肚子疼、拉肚子,這是胃腸道的一種自然反應,最好最省事的辦法就是多穿點,尤其是把腰腹部包得嚴實點。

  選擇冬裝的首要標準就是保暖。在眾多的衣料中,羊毛、氯綸、腈綸、蠶絲、醋脂粘膠棉保暖性最高,而錦綸、丙綸、滌綸的導熱性較高,不太適合用於禦寒。衣料中所含的空氣越多,保暖性就越好。厚的羊毛織物和蠶絲含空氣量大,保暖性就好。尤其是羊毛織物的氣孔不是直通的,因此,保暖性更佳。

  朝喝鹽水晚喝蜜

  入秋後會經常覺得口渴,光喝白開水,不能抵禦秋燥。人體水分,很快會被蒸發或排洩出體外,所以,應該“朝朝鹽水,晚晚蜜湯”。就是白天喝點鹽水,晚上則喝點蜜水,這既是補充人體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養生、抗拒衰老的飲食良方,同時還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祕,一舉三得。

  鹽有清熱、涼血、解毒的作用,清晨起床後空腹喝一杯淡鹽水,有利於降火益腎,保持大便通暢,改善腸胃的消化吸收等。蜂蜜有補中、潤燥、止痛、解毒的作用。每天睡覺之前取蜂蜜10~20毫升,用溫開水調服,不僅可以健脾和胃、補益氣血,還有鎮靜、安神、除煩的作用。此外,鹽水和蜂蜜水還有防止血壓升高的效果。鹽中含有大量的鈉,可能會引起血壓升高,而蜂蜜中鉀含量較高,有助於排出體內多餘的鈉。

  洗澡時間不要太長

  秋冬季洗澡的時間不要太長,這樣會使面板表層的油脂失去保護,讓面板更加的乾燥瘙癢,嚴重還會引起皮膚髮皺、脫水。建議盆浴時間20分鐘最好,淋浴的話3至5分鐘即可。很多人很喜歡熱水澡,尤其有些雞面板的妹子,有“滾燙的水能洗去雞面板”的心理。但是其實水溫過高也會破壞面板表面的油脂,讓毛細血管擴張,加劇面板的乾燥。建議洗澡水溫在24度至29度最佳。

  秋冬季洗澡不要太勤快,很多人認為洗多了身體才會越來越乾淨,其實這樣做只會讓面板越來越乾燥,反而會加重面板瘙癢的問題。導致表皮變弱,受到細菌和真菌的侵入,造成其他面板感染。

  多睡一小時

  中醫認為,秋冬為陰令,秋時陰收,冬時陰藏。故秋三月,早臥早起,與雞俱興,養收之道也;冬三月,早臥晚起,必待日光,養藏之道也。所以秋冬之季養生,注重陰之收藏及睡眠質量提高,則事半功倍。“秋季早臥早起,冬季早臥晚起”是此時主要的睡眠養生之道。具體睡眠時間,建議每晚亥時***即9點-11點***休息,爭取在子時***11點-1點***入睡。因為子時是陽氣最弱、陰氣最盛之時,此時睡覺,最能養陰,睡眠質量也最佳,往往能達到事半功倍的養生效果。

  冬季養生湯

  1、黃精參淮燉雞

  冬季養生進補,以養陰填精、益肺脾腎為要,故選中藥黃精最為適宜。用它配補中益氣的黨蔘、健脾養腎的淮山,用來燉小母雞,氣味清潤可口,有溫腎補脾養氣之功,能緩解冬季體倦乏力、腰膝痠軟、怕冷畏寒等症狀,且其藥均性味平和,故適用人群甚廣。

  材料:黃精、黨蔘、淮山各30克***中藥店有售***,小母雞1只,豬瘦肉50克,生薑4片。

  做法:藥材洗淨,稍浸泡;母雞宰洗淨,去髒雜、尾部;豬瘦肉洗淨,一起下燉盅,加冷開水1500毫升***約6碗量***,加蓋隔水燉約3小時便可,進飲方下鹽。

  2、胡椒豬肚湯

  胡椒性溫熱,有溫中散寒作用;豬肚有健胃養胃的功效。特別冬季,喝上一碗熱乎乎的胡椒豬肚湯,就能夠祛風散寒、增強食慾,而且還能夠吃出好心情呢!

  材料:白胡椒30至50粒,豬肚1個。食鹽、料酒、味精各少許。

  做法:先將豬肚洗淨***可加鹽、醋並用開水燙洗***,鍋內注水,豬肚塊***或絲***下鍋,加入白胡椒,煲兩個小時左右,湯稠肚爛時,加入食鹽、料酒、味精即可食用。此湯可在飯前飲用。

  3、太子參蜜棗煲豬瘦肉

  太子參性平和味甘潤,能生津潤肺、養胃健脾,因而民間有用“太子參太子也吃不壞”作比喻。加入蜜棗煲豬瘦肉,清香甘潤,養肺益胃,滋陰益氣。

  材料:太子參40克、蜜棗3個、豬瘦肉400克、生薑3片。

  做法:太子參浸泡;蜜棗去核;豬瘦肉洗淨。一起下瓦煲,加入清水2000毫升***約8碗量***,武火滾沸後改文火煲1個半小時,下鹽便可。

  4、山藥排骨湯

  每到冬季,不少老年人會出現腰痠腿軟、四肢無力的症狀,對這種情況常喝山藥排骨湯可有效緩解。山藥所含的鈣、鹽酸山藥鹼和黏液蛋白,能抑制甲狀旁腺素的過多分泌,保持神經和肌肉的正常狀態,消除四肢乏力。排骨富含優質蛋白和鐵,可促進血液中血紅蛋白合成,改善血液攜氧能力,從而預防疲勞,提高免疫力。

  材料:山藥100克,排骨500克,料酒10克,姜5克,蔥10克,鹽4克,胡椒粉2克,味精2克。

  做法:將山藥去皮切滾刀塊;排骨洗淨,剁成段;涼水放鍋中,把排骨血沫子撇掉。姜拍鬆,蔥切段。將山藥、排骨、料酒、姜、蔥同放燉鍋內,加入清水2800毫升,置武火燒沸,再用文火燉煮40分鐘,加入鹽、味精、胡椒粉即成。

  5、當歸生薑羊肉湯

  羊肉味甘性溫,主入脾、腎二經。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羊肉能暖中補虛,補中益氣,開胃健身,益腎氣,養膽明目,治虛勞寒冷,五勞七傷”。生薑味辛性微溫,主入肺、脾、胃經。醫聖張仲景擅以生薑入藥、入膳調理病人脾胃,與大棗***今之黑棗***合用起“調和營衛”之保護胃氣之功,其論著《金匱要略》中記載經典用方“當歸生薑羊肉湯”,主治臟腑虛寒冷痛之疾。

  材料:當歸20克,生薑30克,羊肉500克。

  做法:當歸20克,生薑30克,沖洗乾淨,用清水浸軟,切片備用。羊肉500克剔去筋膜,放入開水鍋中略燙,除去血水後撈出,切片備用。當歸、生薑、羊肉放入砂鍋中,加清水、料酒、食鹽,旺火燒沸後撇去浮沫,再改用小火燉至羊肉熟爛即成。

  6、龍眼杞子乳鴿湯

  粵人愛食鴿,謂之“一鴿勝九雞”,鴿肉與雞、魚、牛、羊肉相比所含的維生素及造血用的微量元素更豐富,有很好的補血功效。以中藥龍眼肉、杞子、當歸、黨蔘、紅棗等與乳鴿煲湯,鮮甜甘潤可口,是冬冷春溼時的養生靚湯,尤宜女性與中老年人之用。

  材料:龍眼肉、杞子、黨蔘各20克,當歸5克,紅棗5個,乳鴿2只,豬瘦肉100克,生薑4片。

  做法:各物洗淨。藥材稍浸泡,紅棗去核;乳鴿宰洗淨;豬瘦肉切塊。先把藥材、瘦肉和姜下瓦煲,加清水2000毫升***約8碗量***,武火滾沸後改文火煲約1小時,下乳鴿至剛熟,下鹽即可。

猜你喜歡:

關於喝水的養生知識
女人養生美食
相關知識
關於冬季養生的知識
關於春季養生的知識
關於夏季養生的知識有哪些
關於秋季養生的知識有哪些
關於冬季養生的諺語大全
關於冬季養生的幾大甜品
關於冬季養生的水果
關於冬季養生的注意事項
關於冬季養生的注意事項
關於冬季養生的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