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腦癱有什麼症狀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小兒腦癱影響寶寶的生理和智力發育,對於孩子成人後的社交也會造成很大的影響。父母要多觀察寶寶,如果有不對勁,要儘早治療。?下面小編帶你一一瞭解!

  小兒腦癱的常見症狀

  1、幼兒腦癱的早期症狀

  新生兒期:身體過硬或過軟,自發運動減少。哺乳困難:不能吸吮或哺乳無力。痙攣發作。易驚嚇。哭聲微弱或持續哭鬧。

  1—3個月:俯臥位不能抬頭,抱起時頭不能豎直。手握拳拇指內收。斜視,眼球不能追視。持續哭鬧。

  4—5個月:不能伸手抓物或左、右有差別。不會翻身或只向一側翻。緊張時上肢屈曲內收手握拳,下肢交叉伸展或頭後背、角弓反張。抓物時上肢硬直或後伸,兩手不能到中線接觸。

  6個月以後:手、口、眼不協調,不能把看到的東西抓到手,送到嘴。扶站時雙下肢不能支撐或尖足交叉。七個月以後還不能坐。

  小兒腦癱有什麼型別

  痙攣性偏癱:指一側肢體及軀幹受累,上肢受累程度多較下肢重。癱瘓側肢體自發運動減少,行走延遲,偏癱步態,患肢足尖著地。約1/3患兒在1~2歲時出現驚厥。約25%的患兒有認知功能異常,智力低下。

  痙攣性雙癱:指四肢受累,但雙下肢受累較重,上肢及軀幹較輕。常在嬰兒開始爬行時即被發現。托起小兒雙腋可見雙下肢呈剪刀狀交叉。本型如以影響兩下肢為主則智力發育多正常,很少合併驚厥發作。

  痙攣性四肢癱:指四肢及軀幹均受累,上下肢嚴重程度類似,是腦癱中最嚴重的型別,常合併智力低下,語言障礙、視覺異常和驚厥發作。

  痙攣性截癱:雙下肢受累明顯,軀幹及雙上肢正常。

  雙重性偏癱:四肢受累,但上肢受累較下肢重或者左右兩側癱瘓程度不一致。

  什麼是小兒腦癱

  小兒腦癱又被稱為大小兒腦癱、大腦癱、腦性麻痺等,簡稱腦癱。專業醫師協會通過的定義為:在出生後、出生時及出生後一月內,小兒腦組織在發育未成熟階段受到損害,造成一種非進行性、不可逆性的病變,從而形成以姿勢異常和運動障礙為主要表現的綜合徵。同時可伴有神經發育遲滯、癲癇、視聽覺異常和攝食功能障礙等。通俗一點說:腦癱就是在出生後、後由於種種原因,對小兒還沒有發育好的腦部造成損害。這種損害是不可逆轉的,但同時也不會在發展的。

  小兒腦癱會傳染嗎

  研究表明,這種疾病不會傳染,也沒有查出遺傳基因方面的問題。腦癱人是可以結婚的,也從沒有腦癱夫婦生出腦癱病兒的報告,他們的孩子可以完全正常。

  應讓他們相互接觸,鼓勵他們和社會人群在一起,一道進行活動、學習和工作,促進腦癱兒童的正常發育。它不是遺傳性的疾病。腦癱是一種非進展性疾病,患病後,已經受損傷的腦組織是可能通過治療而被修復的。因此,腦癱可能通過治療而達到通常意義上的痊癒。通過積極的治療後,腦癱兒童的身體功能卻是可以得到很大程度的和發展的。所以,決不可放棄對腦癱兒童的治療和訓練,而應堅持不懈。

  如何避免小兒腦癱

  1、重視孕婦的健康與營養

  孕婦應避免不良因素對胚胎的影響,不到擁擠的公共場所,避免病毒感染;不接觸貓狗;避免接觸放射線、有毒有害物質;慎用藥物,不抽菸、不喝酒;

  不吃未經煮熟的魚、肉類少食多餐,吃一些清淡富有營養的食品,嘔吐後仍有堅持進食。

  注意休息,避免重體力勞動;切忌性生活,以免損傷胎兒。

  2、排除難產因素

  分娩期間,難產、胎兒窒息等可能導致腦癱。因此應做產前檢查、排除難產因素,孕婦在懷孕期間應該保證一定的運動量,確保順產,這是預防腦癱重要而有力的措施。

  3、新生兒篩查與護理

  儘量住院分娩,因為新生兒出生後要進行胎兒監護、復甦或手術分娩等,以儘量避免生產過程中的胎兒腦損傷。應做好新生兒的保健工作,採用科學的新生兒篩查,接受定期的體格檢查;出生一個月內的嬰兒離開母體到自然環境中生活,其各方面的生長髮育都很快。然而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卻比較差,極易感染,應加強新生兒的護理,重點保護未成熟兒、窒息、重症黃疸嬰兒,並進行必要的處理;如吸氧、進保溫箱等。

  懷孕期間,孕婦的健康、營養狀況與胎兒的生長髮育有著密切的關係。特別是懷孕的頭3-4個月是胎兒各類器官分化形成的關鍵時期,尤其是神經器官的形成與分化。在孕期前後重視身體方面的檢查是預防腦癱的關鍵所在。


小兒腦癱的常見症狀

兒童癲癇怎麼辦
小兒抽動症怎麼治療
相關知識
小兒腦癱有什麼症狀
如何預防少兒腦癱有什麼症狀
小兒腦癱有什麼原因及症狀
小兒肺炎有什麼症狀
小兒肺炎有什麼症狀表現
小兒腦癱有哪些症狀和預防辦法
小兒咳嗽有什麼症狀表現
小兒咳嗽有什麼症狀表現
小兒腦癱的早期症狀有哪些
新生兒溼肺有什麼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