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養生法之大暑養生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3日

  太陽到達黃經120°之時為“大暑”節氣,是中國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二個節氣。在大暑節氣裡,我們該如何養生呢?想知道怎麼做嗎?接下來小編和你一起了解大暑養生的做法吧。

  大暑養生的食材

  適宜吃什麼

  1、中藥方面可選用藿香葉、佩蘭葉、炒麥芽、甘草、薏苡仁、麥冬、天冬、沙蔘、玉竹、菊花、石膏、半夏等。

  2、適當吃些瓜果冷飲,特別是新鮮果汁,如西紅柿、黃瓜、藕、豆腐、冬瓜、綠豆、胡蘿蔔、鴨、鯽魚、木耳、海帶、赤小豆、苦瓜、黃豆、梨、檸檬、柚子、蘋果、甜瓜、葡萄、哈密瓜等。

  3、飲食要以清淡芳香為主,因為清淡易消化,芳香可刺激食慾。且進食要定時定量,注意多飲開水。

  禁忌吃什麼

  1、忌食變質、不潔食物。

  2、冷飲不能過量,不宜過食冰鎮食物、冰凍飲料、冰淇淋等。

  3、忌食厚味、甘肥滋膩、生溼助溼的食物,如動物脂肪、油脂、海腥魚類。

  4、忌食酸澀辛辣、性屬溼熱助火之品及油煎燻烤之物,如生蔥、生蒜、生薑、芥末、胡椒、辣椒、茴香、桂皮、韭菜等。

  5、忌生食海鮮或死的動物性食物。

  大暑養生的食譜

  ***1***薑母老鴨湯

  【材料】白條母鴨1只,水髮香菇350克,紅棗、黑棗各50克,枸杞子、黨蔘各25克,當歸10克。

  【調料】植物油、香油、蔥段、姜塊、料酒、味精、鹽、高湯各適量。

  【做法】

  ①鴨切塊,略焯;紅棗、黑棗去核;黨蔘、當歸切段。

  ②炒鍋放植物油燒熱,放蔥段爆香,放鴨塊略炒。

  ③放料酒、水、黨蔘、當歸、紅棗、黑棗、姜塊,大火燒1小時,倒入砂鍋中。

  ④放香菇、高湯、枸杞子,小火煲30分鐘,加味精、鹽略煲,淋香油即可。

  ***2***素炒牛蒡根絲

  【材料】牛蒡根300克,熟白芝麻適量。

  【調料】植物油、醬油、白砂糖、料酒各適量。

  【做法】

  ①牛蒡根去皮,洗淨,切絲。

  ②炒鍋放植物油燒熱,放入牛蒡根絲略炒,加入醬油、白砂糖、料酒炒熟,盛出,撒上白芝麻即可。

  大暑節氣的人群養生

  1.男士:

  ***1***炎炎盛夏,小心暑邪來襲

  根據傳統中醫學理論,陽邪是由火熱之氣化成的,只在夏季出現,是夏季的主氣。一旦暑邪入侵人體,腠理便會開啟,汗液分泌也會隨之增多。出汗過多導致體液減少的現象,中醫稱之為傷津。這種疾病一般伴有口乾舌燥、大便偏幹、尿液偏黃、心煩意亂等症狀。如果沒有得到及時的醫治,很有可能會因為超過生理代謝的極限而損傷元氣,從而引發身體乏力、氣短寡言等“熱病”症狀,嚴重的情況可能導致昏倒、休克甚至死亡。

  其實以上所描述的皆是中暑的症狀,這些症狀大多是由於身體在過分暴露於高溫環境後,體溫調節體制產生障礙所導致的。所以在大暑期間,應該做好防暑降溫工作。

  只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即使烈日炎炎,中暑也是可以預防的。這一時期要保證充足的睡眠,注意鍛鍊身體,保證充分的營養攝取,多食用富含維生素的新鮮果蔬。進行戶外活動時選擇寬鬆透氣的衣物,適時塗抹防晒霜,戴太陽鏡或者遮陽帽,打遮陽傘,並攜帶一小瓶水以便即使飲用,另外可攜帶一些藿香正氣水、清涼油等藥品。

  ***2***心理暗示,可降體溫

  科學家的研究表明,約有16%的人在大暑時節表現出行為異常或者情緒上的不穩定,尤其是中老年人。這種現象又稱為“夏季情感障礙”。被這種病症侵襲的人群可能情緒上會顯得比較煩躁,喜歡亂髮脾氣,心態不好,行為異常。醫學界認為這種病症與氣溫、汗液分泌、睡眠長短以及飲食狀況密切相關。如果氣溫超過30℃,日照時長高達12小時,就更容易引發情感障礙。加上汗液的分泌增多,人體的電解質代謝出現障礙,這將影響大腦的神經活動,進一步導致情緒和行為上的異常。

  現在心理學研究發現,心理暗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人的生理功能。因此,發生夏季情緒障礙時,不妨多給自己一些積極的心理暗示。

  “調息靜心,常如兆雪在心”是古代夏季養生所推崇的原則。所謂“心靜自然涼”,說的也是同樣的道理。保持平和的心態,切忌過於激動、急躁和憤怒。當天氣太熱讓人心煩氣躁的時候,可以嘗試一下心理暗示,回憶一些發生在冬天的事情,把注意力從炎熱的天氣轉移到想象的圖景之中。或者在房間裡面掛一些有清涼感的風景畫。

  2.女士:

  ***1***不要穿得太少

  為了貪圖涼快,許多年輕女孩喜歡穿小背心和超短裙;其實這樣並不能達到比較好的降溫效果。研究資料顯示,如果人體身處18℃~28℃的氣溫中,大約有70%的體溫會通過面板輻射、對流和傳導散發出體外;當人體的溫度與氣溫相當時,人體便會完全靠汗液的分泌來散發熱量;而當氣溫超過體溫***36.8℃左右***時,面板不僅不能散發熱量,反而會從周圍的環境中吸取熱量。因此,倘若衣著過於單薄,不僅達不到降溫的效果,反而會使體溫升高。

  要想夏季涼爽,可以選擇一些吸溼性較好的衣物。經過測量,當氣溫處於24℃,相對溼度在60%左右時,蠶絲品的吸溼率約為10%,而棉織品約為8%,在所有的衣物材質中,合成纖維的吸溼性最差,吸溼率不到3%。所以夏天可以根據個人情況選擇真絲、天然棉布、高支府綢等面料的衣物,以達到吸溼降溫的效果。

  ***2***警惕“空調病”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和全球變暖的加劇,空調已經越來越普及。空調給人們帶來了快樂,消除了暑熱,但是也讓人們困擾,因為它引發了一種心的都市病—“空調病”。

  長期在空調環境下工作的人,應該注意一下幾點:

  一、應該選擇帶有換氣裝備的空調,每天早晨和傍晚都要開啟窗戶通風換氣。

  二、不宜讓通風口得冷風直接吹到身體。汗流浹背時尤其要避免吹冷風,以防降溫過快而引發疾病。

  三、空調的溫度不宜調得太低,最好控制在26℃左右。另外,最好把室內外的溫差控制在6℃~8℃左右。

  四、適時交換空調的溫度,幅度保持在3℃~5℃左右。這樣一來,人的生理體溫調節機制就會“緊張”地自我保護,能增強抵抗力。

  五、離開有冷氣的房間外出前,要先去陰涼的地方一會兒,等到身體適應了外面的氣溫再到陽光下活動。

  六、當寫字樓的中央空調溫度較低時,最好穿上長袖衣服,切忌裸露關節,以免引發關節病。

  3.老人:

  “過度牽掛”有害健康

  隨著年歲的增大,老人們時常會把感情生活的重心放在兒女身上,而且十分容易表現出兒女的依賴;但是對兒女的過度牽念會使老年人的精神過度緊張。尤其是高血壓和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更容易因為過度焦慮而發病。專家建議,時常因牽掛兒女而心神不定的老年人,應該注意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態,以免傷及身體。

  首先,在於兒女溝通時,老人們應該保持平和的心態,關心要適度,給兒女保留適當的個人空間。

  其次,老人們可以經常探親訪友,發掘自身的興趣,從其他人那裡獲得一定的關懷和慰藉。

  最後,老人們要學著進行自我調適,感覺鬱悶、慌亂、焦躁時可以看些電視娛樂節目,或者聽些舒緩的音樂,或者做幾個深呼吸,讓心情平靜下來。

  大暑養生的小常識

  消暑保健扇扇子

  由於人們的生活條件日益改善,基本上家家戶戶都安裝了空調和電扇,由於手搖扇子逐漸被人們遺忘。其實在酷熱的大暑時節經常手搖一把扇子,對於消暑降溫、預防疾病和保持健康都有很好的作用。

  研究表明,只有手指、手腕和關節肌肉協調運動,才能把扇子搖動起來。天氣炎熱的時候,通過搖動扇子,不僅可以鍛鍊手臂上的肌肉,使手上的關節更加靈活,還能調節身體的血液迴圈。如果肩關節受寒或者在很長一段時間缺少鍛鍊,人很容易患上肩周炎。通過搖動扇子可以運動肩關節,從而有效地預防這種疾病。

  搖動扇子雖然只需要運用到單隻手的力量,但是能夠運動手部肌肉和關節,還能讓大腦的血管靈活地收縮與擴張。由於人的左腦控制人體的右半部分肢體,而人的右腦控制人體的左半部分肢體。通常情況下人都是用右手來進行各項活動的,所以大腦的左半球能夠得到比較多的鍛鍊,而大腦的右半球得到的鍛鍊較少。

  通常情況下,多數老年人的腦溢血會發生在右腦,這很有可能是因為左右缺乏運動而使得右腦的血管缺乏鍛鍊所致。所以在炎熱的天氣裡,老年人最好用左手來搖扇子,這樣一來,左側肢體的靈活性就能得到改善,從而使右腦得到鍛鍊,有效地預防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大暑時節,很多人因為貪圖一時的涼快而直接使用風扇或者空調,結果很容易患上感冒。而手搖扇子的風速和風力都比電風扇和空調要小得多,不易使人感冒。

  另外,扇子的體積較小,攜帶十分方便。特別是在納涼的時候,邊說話邊緩緩搖扇,既可以消暑降溫、驅趕蚊蟲,又能達到健身養生的功效,實在是值得推薦。

  貼心提示:

  雖然可以選擇在樓道、長亭、草地上、樹底下納涼降溫,但這些地方往往溼度比較大,長時間待在如此潮溼的環境中,會引發中風、溼疹、咽喉疼痛、偏癱等疾病。所以不要貪圖涼爽,在陰涼的地方待得太久,更不要在陰涼的地方睡覺。另外,在一個地方坐得太久,不利於血液迴圈,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更應該注意。最好是在坐了一兩小時之後,起身走走,活動一下筋骨。

二十四節氣養生法之小暑養生
二十四節氣養生法之小滿養生
相關知識
二十四節氣養生法之大暑養生
有關二十四節氣的順口溜大全
描寫二十四節氣諺語俗語大全及節氣歌
二十四節氣小寒諺語大全
二十四節氣養生法之霜降養生
二十四節氣養生法之小寒養生
二十四節氣養生法之大雪養生
二十四節氣養生法之大寒養生
二十四節氣養生法之小雪養生
二十四節氣養生法之寒露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