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曲病中吟推薦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24日

  二胡曲《病中吟》是二胡演奏家、教育家劉天華***1895-1932***的代表作之一,作者於1915年開始構思旋律,1918年完成,1930年發表。下面就讓小編給大家推薦一下二胡曲《病中吟》的相關內容吧!

  二胡曲《病中吟》的賞析

  《病中吟》一曲作者通過悲憤激昂的旋律,採用再現的曲式結構,將整首樂曲分成了三個樂段和一個尾聲。樂曲第一段表現了苦悶彷徨,“剪不斷,理還亂”的情緒,旋律如泣如訴、纏綿委婉。第二段節奏果斷有力,旋律較為急速,表現了一種要從苦悶的重壓下解脫出來的願望,以及誓與周圍黑暗勢力作鬥爭的抱負。第三段和尾聲表達了奮鬥的意志不斷加強和在逆境中掙扎前進的感嘆和苦衷。當音樂的發展到達頂點時,旋律忽然中斷、情緒急轉直下,十二度的下行滑音、造成了一種迴腸欲斷的悲慟效果,全曲在宛如痛苦呻吟一般的顫音中結束。作者在標題中提出的人生“安適”的問題,通過音樂的時而幽咽微吟,時而激憤高歌,時而深情傾訴,時而呻吟歎息,表現得淋漓盡致。

  《病中吟》的問世給中國民族器樂***尤其是二胡獨奏曲***的發展帶來了非比尋常的意義。《病中吟》出現於1915年這樣的年代,除了在20世紀民族器樂創作領域所具有的開拓性作用之外,還有一種文化上的象徵意義。《病中吟》投入到了自20世紀初開始的一場影響深遠的文化變革。而且,還帶動了其他民族樂器,諸如琵琶、古箏、笛了等的創作、表演,教育傳承也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正是由於作者在此曲中反映了當時的現實,在仿徨歧路中尋找出路,但不奮鬥是沒有出路的,因此,這首作品就具有一定的戰鬥意義。《病中吟》以簡練而又概括的手法,典型地描繪了五四時期知識分子對生活的苦悶、仿徨以及對社會進步的探索與奮鬥精神。所以《病中吟》不但給二胡帶來了一個重大突破,使二胡有了獨立的創作作品,同時也促進了其他民族樂器有所發展與改革。它內涵的“五四”精神也使這首作品附和了時代精神,代表著進步的思想。

  二胡曲《病中吟》的創作背景

  《病中吟》又名《安適》或《胡適》,二胡獨奏曲,是劉天華的處女作,1915年初稿,1918年定稿。曲名即“人生向何處去”之意。1915年,作者遭到失業、喪父,貧困打擊,積鬱成疾,病中想拉二胡以遣愁緒,又被親友視為不務正業。他感到處境艱難,前途渺茫。在此種心境下,孕育了《病中吟》旋律初稿,把當時鬱郁不得志的心情,人生安適的感嘆,逆境中的掙扎和走投無路的痛苦,都傾注在樂曲中。但這並不是一首絕望的悲歌,而是有所期待的,感人至深的內心獨白。

  劉天華先生自己曾說過,樂曲表現的既不是“安逸而舒適”,也不是描寫“病人的呻吟”,而是疑問“人生何適”之意,是一個人在“茫茫黑夜裡”走投無路時所發出的“我將何處去?”的內心呼喊。因此,這個“病”字應該理解為對黑暗社會的一種隱喻。樂曲寫出了作者痛苦與憂愁、掙扎與暗恨的心理狀態,也表達了作者對黑暗社會的強烈不滿及與黑暗勢力抗爭到底的堅強意志。

  二胡曲《病中吟》的演奏技巧

  《病中吟》的曲式中,可見到《病中吟》採用的是西洋三段體A+B+A的形式,曲意表達了一個有志者在逆境中內心痛楚並要堅決奮鬥的意志。第一段主題以復樂段的形式出現,由4個不斷向上發展的樂逗組成;第2樂句一開始就出現七度、六度的大跳,與第1樂句形成對比,表達作者尋求光明出路的不平靜的心情。第二段,運用主題音調加以發展,旋律運用較多的分割和停頓,兩弦式來分,以小工調***15弦***和正宮調***52弦***為主。由易到難排列,15弦在前,52弦在後。其中15弦共37首練習曲,有8首已經進入到換把練習;而52弦的7首練習還都在第一把位。而且,15弦的練習曲無論是音符、節奏、弓法,還是左手的指法要求,都比52弦要高出許多。這表明在當時52弦的演奏技術滯後於15弦。

  《病中吟》所運用的二胡演奏技巧,包含如下要素:右手各種弓法的變化,左手按音、滑音、打音、揉音、大滑、大跳、快速換把等,顯示了劉天華二胡演奏技術已臻於高超。
 

二泉映月吉他譜C調
剛剛好尤克里裡彈唱教學簡譜***2***
相關知識
二胡曲病中吟推薦
二胡曲閒居吟推薦
巴金隨想錄散文病中集推薦
巴金散文病中集推薦三篇
二胡曲悲歌推薦
二胡曲空山鳥語推薦
二胡曲月夜推薦
中國風歌曲蘭亭序推薦
中國風歌曲蝶戀花推薦
中醫推薦春季防病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