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開題報告範文***2***

General 更新 2024年04月28日

  1.文獻分析法

  2.案例分析法

  3.觀察法

  二、創造力的培養寓於幼兒園音樂教育之中

  ***一***創造力培養對幼兒發展的影響

  1.創造力的含義

  2.創造力培養對幼兒發展的意義

  3.影響幼兒創造力的因素

  ***二***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的特點

  ***三***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對幼兒創造力培養的意義

  三、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中如何激發幼兒的創造力

  ***一***正確對待幼兒的創造活動

  1.教師改變觀念,培養幼兒的創造力

  2.樹立幼兒的創造意識

  3.給予幼兒創造空間,實施自己的創造性想法

  4.肯定幼兒的創造行為

  ***二***創設一定的環境,激發幼兒的創造力

  1.提供充足的音樂材料

  2.給幼兒充分的表現機會

  ***三***音樂教育活動培養創造力,要遵循幼兒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

  計劃進度安排及其內容***參考文獻目錄***:

  2010年12月--2011年1月收集資料階段

  2011年1月--2011年2月分析資料階段

  2011年2月--2011年3月開題報告形成階段

  2011年3月--2011年4月論文寫作階段

  2011年4月--2011年6月論文修改及形成階段

  參考文獻目錄:

  1.楊帆:新教育理念下的現代幼兒音樂教育[D],中國優秀碩士學位林文全文資料庫,2009***01***

  2.雲瑞芳:兒童版畫教學與兒童創造力培養[D],內蒙古師範大學,2009

  3.李素萍:音樂創新教學與學生創造力培養[D],江西師範大學,2005

  4.漆玲玲:論多元智力理論與創造教育[D],華中師範大學,2005

  5.王曉霞:論音樂教學中創新素質的培養[J],黃河之聲,2010***20***

  6.張建萍:對我國幼兒音樂教育現狀及其發展的思考[D],河北大學,2007

  7.董霞:音樂教育對幼兒創造力培養的研究[D],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2007***05***

  8.見福增:中國幼兒音樂教育問題與發展研究[D],中國優秀博碩士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2004***03***

  9.鄭玉香:音樂教育對學前兒童發展的價值[D],中國優秀博碩士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碩士***,2005***05***

  10.伍榮生:淺談音樂教育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三明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2***03***

  11.王媛媛:幼兒園音樂教育與幼兒多元智慧發展的研究[D]華中師範大學,2006

  12.張潔:幼兒期和童年期兒童音樂創造力發展的比較研究[A],全國高等音樂教育課程發展與教學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6

  13.王巧玲:音樂創新能力的培養[J],中國教師,2009***12***

  14.崔學榮:音樂教育創新的途徑與方法[J],中國高教研究,2002***11***

  15.馮振琦:談音樂思維與創造性思維的共性[J],藝術教育,2005***01***

  16.樑玉春,張麗娜:加強情境創設,培養創新思維[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0***10***

  17.尹愛青,李力紅:音樂教育主體性目標體系設計--創造性部分[J]中國音樂教育,2000***03***

  18.廖施聰: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大眾文藝,2010***17***

  19.史鐸:多元智慧理論在我國兒童音樂教育教學中的應用[D],中國優秀博碩士學位

  20.楊喜麗:芻議音樂教育中創新能力的培養[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0***09***

  21.嶽慧蘭:幼兒創造力認識與培養的調查研究[D]西南師範大學,2003***03***

  22.許婕:論音樂教育中兒童健全人格的培養[D],中國優秀博碩士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2006***12***

  23.陳新暉:論創新型幼兒教師的成長與培養[D]廣西師範大學,2003

  24.劉冠華:創造力的可教育性研究[D]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2008***02***

  25.齊璐:3-5歲幼兒創造性人格的結構、發展特點與型別[D],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2008***02***

  26.付全新:論影響學生創造力的核心要素及培養[D]中國優秀博碩士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碩士***,2006***09***

  音樂開題報告範文篇3:

  論文題目:音樂人類學視野下的傈僳族“阿尺木刮”

  一、選題背景

  滇西北流域生活的傈僳族,有著極為豐富的民歌樣式及種類,在人類學的視野裡,滇西北傈僳族的木刮文化傳統是傈僳族生活方式、生產方式與滇西北文化模式的整合。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一,“阿尺木刮”是以傈僳族的生活生產方式而形成的極具民族性格和情感表達的重要民俗藝術事項。長期以來,音樂學界對維西地區傈僳族“阿尺木刮”的研究,主要是圍繞音樂形態、音樂種類等方面進行的記錄和調查,而“阿尺木刮”的生成環境、生成因素以及在歷時與共時的交集中所產生的文化意義卻沒有給予更多的關注和研究。作為最能真實直接表達文化個性的民間歌舞事象,是每個民族日常生活的真實寫照,不能脫離它賴以生存的文化傳統和生態環境,不能脫離其生長、延續的空間、時間以及人們的音樂行為。一次偶然的機會,由黃凌飛老師引薦跟隨著雲南大學的羅梅老師,一同前往怒江參加傈僳族的闊時節活動,在田野調查過程中,“阿尺木刮”這一具有傈僳族傳統氣息的歌舞種類,讓筆者真正感悟到傈僳族歌舞所具有的完整而充滿張力的文化獨特性,故選擇其為碩士階段畢業論文的主題。

  二、研究目的和意義

  ***一***選題目的

  1、當今的社會已經進入了全球化的時代,全球化作為人類文明歷史上最偉大,最深刻的一場革命。無論是從人最為基本的人權問題開始發生了改變,還是從學術研究上都有了質的飛躍。“阿尺木刮”是維西縣特有的傈僳族傳統歌舞,其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社會的關注度較為廣泛,將這個地區的音樂,作為文化的重要特徵進行研究時,應該考慮到這個地區各個族群之間音樂文化內在的本質。將雲南滇西北地區的傈僳族“阿尺木刮”的研究,置放在音樂人類學和藝術人類學的理論方法背景中。筆者試圖在這樣的理論框架下,通過對維西地區傈僳族“阿尺木刮”這一歌舞生態系統的實地考察分析,運用音樂民族誌的分析和音樂民族誌的書寫方式來呈現文字,這樣對“阿尺木刮”進行專門研究是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2、在以往的研究中,對於傈僳族“阿尺木刮”過多地運用音樂本體來分析其的音樂的特徵,對於這個民族的認知方式、概念體系、音樂行為的描述很少。只有對於這個民族音樂文化的地方性知識的挖掘和闡釋,才能夠從生成機制中更好地傳承和保護該民族的音樂。

  ***二***研究意義

  在研究物件確立的同時,尊重其文化持有者的內部眼光和其音樂文化的地性知識,力圖客觀地呈現研究物件的文化內涵和價值。通過對“阿尺木刮”所依賴的生態環境進行調查和分析,對其文化內涵、族群中的族性認同等方面進行深入探討,更深刻地認識傈僳族的“阿尺木刮”,預計為進一步研究提供參考。運用音樂民族誌這樣一種闡釋性的理論正規化;以文化人類學、藝術人類學為理論視角,將維西地區的傈僳族“阿尺木刮”放在聲音及意義的社會背景中,拓寬了藝術審美的視野與領域。人類學家賴斯先生在梅里亞姆的三維模式基礎上所提出的“歷史構成——社會維持——個人創造和體驗”整體模式的運用,體現重視共時研究與歷史性研究相結合的學術取向,為中國民族藝術的研究提供新的可能性。本文通過對於維西地區傈僳族村落調查,以個案的形式對其進行分析,採集和收集大量的“阿尺木刮”一手資料,對“阿尺木刮”進行音樂人類學的分析和研究,期望通過理論的層面闡釋“阿尺木刮”更深刻的內涵和其背後的意義,並使的維西地區傈僳族的風土人情和歷史文化等得到多維多元的展示,使得大家能夠更好的認知傈僳族的文化內涵。

  三、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論

  維西傈僳族文化學者林永輝收集整理的《維西縣傈僳族歌舞———阿尺目刮》文章中對於“阿尺木刮”起源有如下論述的:傈僳族是我國古代西北氐羌部落的一支,經歷了漫長的遷徙,直至怒江州、迪慶州維西縣一帶。“阿尺木刮”是維西地區傈僳族祖先創造且一代代傳承下來的歌舞事象,當地人在長期的遊牧、遷徙生活中,與羊群建立了深厚的情感,且通過模仿山羊的聲音和動作形成的一種相互間表達思想感情的工具。維西縣文化館非遺在中心主任和瓊輝老師講述:山羊是傈僳人的圖騰,並且傈僳族人是很敬重山羊的,相傳在很早很早的時候傈僳族有一位很美麗漂亮的女孩,不小心被村子裡的頭人看上了,頭人想要娶這位女孩為妻,但是女孩不同意這門婚事,連夜她就抱著兩頭小羊上山去了,為此躲避頭人的婚禮。躲在深山密林裡的女孩,無時無刻地覺得孤獨和寂寞,因此身心如此痛苦,只有把羊當作自己的朋友,跟它們交流。她學習羊的叫聲來唱歌與羊進行對話,學習羊的動作來跳舞與羊進行玩耍,久而久之就有了這種舞蹈,並且得以傳承下來。在“都市時報2008~2009‘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尋蹤’系列報道、十七香格里拉傈僳族“阿尺木刮”中的論述為:“傈僳族屬南遷的古氐羌人,從古代移民的畫卷中可以看出,浩浩蕩蕩的移民大軍,在漠北悠遠的星空下南遷,為祈求族群幸福和平安,首領們會選擇適當的節日祭祀,祭祀的羊兒歌舞即是起源。”

  葉枝鎮新洛村“阿尺木刮”國家級傳承人熊自義老人告訴筆者,傈僳族的祖先世世代代居住在大山裡,幾乎與外界不往來,天長日久都過著採集、狩獵、遊牧的生活。與山羊建立了親密的關係。傈僳人每天都要將山羊放到山上,在這個孤獨寂寞的過程中放牧的傈僳人與羊朝夕相處,時常觀察著山羊的聲音、動作和體態,觀察山羊在吃草、在玩耍時候的各種習性,為了消除孤寂常常模仿它們的動作和聲音。日積月累,形成了傈僳族最為原始和精彩的“阿尺木刮”。同樂村大村一直流傳著這樣的一個有關於“阿尺木刮”的美麗傳說“相傳同樂村在最早的時候是不叫同樂的,以前是叫“羅託臘”,在幾百年前,有兩個夫妻從外面私奔而來,悄悄的偷住在的大河邊。但是他們兩個沒有後代,只是孤獨地住在那裡。住了一段時間後來了一對年輕的夫妻,老的夫妻問他們“你們從來哪裡”,他們回答說“我們來這裡玩的,今天晚上能來你這裡住嗎?”回答說“好的”,之後在夜裡的聊天過程中,他們就聊了彼此的來意,如他們是從哪裡來到這的、他們叫什麼名字等等,在這樣的聊天中兩對夫妻建立了很好的友情,年輕的夫妻問他們,這個地方叫什麼名字,年長的夫妻說名字我們也不知道,但是我們來的時候帶著一匹小駱駝,在用我們的當地話來說就是“羅託臘”也就是駱駝來的意思,那麼我們就把這裡叫做“羅託臘”這個名字。年長夫妻說“我們兩個是因為彼此間相親相愛才跑到這裡來生活的,而你們是因為父母的不同意所以才來到這裡的,我們情況都一樣,要不我們就做一家人吧”,從此這四個人就一直生活在了一起。

  四、本文研究的主要內容

  通過大量的查閱相關的地方民族誌、文化志、社會歷史調查等文獻資料,瞭解維西地區傈僳族“阿尺木刮”的相關記載與知識背景,通過對文獻資料的分析、比較、收集和整理以及歸納以往研究成果,從其中探尋出自己的研究視角以及切入點。

  在分析文獻的基礎上進行深入維西縣的葉枝鎮及周邊村寨進行田野調查,運用主位與客位進行系的統調查,從個案入手,主要是對當地民間傳承人、當地的領導部門、參與活動的群眾等不同人群多方面進行採訪,觀摩並加入到當地群眾舉行“阿尺木刮”的活動,走訪當地民俗生活,向當地民眾研習“阿尺木刮”的方式、意義等,以便後期研究。筆者以局外人的視覺和局內人的視覺參與和觀察的雙重身份開始調查工作,與當地的傈僳族族群生活在一起,以便更加深入瞭解傈僳族的生活習俗、思維方式等文化構成,以便深入瞭解其思想與行為,更好研究“阿尺木刮”。將第一手田野資料與田野資料結合,從中尋找新的發現和視角。

  五、寫作提綱

  中文摘要3-4

  Abstract4

  緒論7-11

  ***一***選題緣起7

  ***二***選題目的7

  ***三***研究意義7-8

  ***四***研究現狀回溯8-10

  ***五***研究方法10-11

  1、文獻蒐集法10

  2、田野調查法10

  3、深描10

  4、綜合研究法10-11

  第一章“阿尺木刮”發生的生態環境11-17

  第一節“阿尺木刮”的自然生態空間11-13

  第二節“阿尺木刮”的人文生態空間13-17

  一、服飾、飲食和居住13-15

  二、宗教信仰15-16

  三、民俗風情16-17

  第二章傈僳人歷史記憶中的“阿尺木刮”及其展演活動17-26

  第一節“阿尺木刮”的歷史記憶17-20

  一、傈僳學者的“阿尺木刮”記憶17-18

  二、傳承人的“阿尺木刮”記憶18-20

  第二節“阿尺木刮”的展演活動20-26

  一、展演活動相關概述及其活動說明20-22

  二、展演活動過程22-26

  第三章“阿尺木刮”構成要素26-35

  第一節“阿尺木刮”的構成要素26-30

  一、歌詞特徵26-27

  二、音樂形態特徵27-29

  三、體態特徵29-30

  第二節代表性藝人訪談實錄30-35

  一、歌者熊自義30-31

  二、李碧清與“阿尺木刮”31-35

  第四章“阿尺木刮”的文化解讀35-45

  第一節“阿尺木刮”的時空構成與音樂行為35-39

  一、“阿尺木刮”的時空構成35

  二、“阿尺木刮”的音樂行為35-37

  三、“阿尺木刮”中所傳達的社會秩序37-39

  第二節“阿尺木刮”的生存根基39-45

  一、“阿尺木刮”的歷史構成39-40

  二、社會群體維護中的“阿尺木刮”40-43

  三、個人創造和體驗中的“阿尺木刮”43-45

  結語45-46

  參考文獻46-47

  附錄一47-49

  附錄二49-51

  致謝51

  六、目前已經閱讀的主要文獻

  [1]杜亞雄:《民族音樂概論》,上海音樂出版社

  [2]陳一.:傈僳族原始宗教與原始文化[J].中央民族學院學報,1991,***06***

  [3]國家民委《民族問題五種叢書》雲南省編輯組.維西傈僳族自治縣概況[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4

  [4]國家民委《民族問題五種叢書》雲南省編輯組.傈僳族簡史[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11

  [5]管建華:《音樂人類學的視界》,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

  [6]管建華:《音樂人類學導引》,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

  [7]黃昌莉.從創世神話中探討傈僳族的遠古生活[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2001,***01***

  [8][美]克利福德.格爾茲:《地方性知識》,王海龍、張家譯,上海人民出版,1999年版;

  [9][美]克利福德.格爾茲:文化的解釋[M],南京:譯林出版社,2002年版;

  [10]李自強.三江奇韻[M].昆明:雲南民族出版社,2005.8

  [11]林永輝.維西傈僳族民間音樂選[M].昆明:雲南民族出版社,2010.12

  [12]林耀華.民族學通論[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1

  [13]洛秦:《音樂中的文化與文化中的音樂》,上海書畫出版社,2004;

  [14]魯建彪.傈僳學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0.11

  [15]馬世雯.傈僳族的傳統思想及其當代社會觀念的演變[J].雲南民族學院學報,2000,***05***;

  [16]聶乾先.雲南民族舞蹈文集[M].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2003.4

  [17]彭兆榮:《族性的認同與音樂的發生》,中國音樂學***季***,1999年第3期;

  [18]斯琴高娃、李茂林.傈僳族風俗志[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4.5

  [19]斯陸益.傈僳族文化大觀[M].昆明:雲南民族出版社,1999.11

  [20]田聯韜:《中國少數民族傳統音樂》,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21]湯亞汀:《歷史思潮與方法論》,上海高校音樂學院人類學E-研究院;

  [22]湯亞汀:《西方民族音樂學方法論概要》,***上、下***,載《中國音樂學》***季刊***;

  [23]維西傈僳族自治縣縣誌編委會,維西傈僳族自治縣縣誌,[M],雲南:維西傈僳族族自治縣縣誌編委會辦公室,2006年

  [24]維西傈僳族自治縣文化體育局:《維西傈僳族自治縣民族民間傳統文化普查資料整合》,2006.10

  [25]《雲南方誌民族民俗資料瑣編》雲南省編輯組.雲南方誌民族民俗資料瑣編[M].昆明:雲南民族出版社,198***

  [26][清]餘慶遠.維西見聞紀[M].維西:維西傈僳族自治縣誌編委會辦公室編印,1994.6

  [27]楊曦帆.藏彝走廊樂舞文化選點考察與研究[D]:[博士學位論文].南京:南京藝術學院,2007

  [28]楊傑、賀麗芬.傈僳族的圖騰與姓氏[J].民族文化研究,2001.4

  [29]周鳳萍,《傈僳族“阿尺木刮”藝術特徵》,《民族音樂》,2011.6

  [30]約翰.布萊金:《人的音樂性》,人民音樂出版社;

  
音樂開題報告範文的人還:
 

1.音樂系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2.音樂表演論文開題報告

3.音樂表演畢業論文範文

4.新聞採訪論文開題報告

5.新聞編輯論文開題報告

6.本科生開題報告範文

7.計算機類本科論文開題報告

8.計算機類本科論文開題報告範文

9.新聞編輯專業論文開題報告

那英長鏡頭歌詞
那英相約一九九八歌詞
相關知識
音樂開題報告範文***2***
會計研究生論文開題報告範文2篇
國際貿易畢業論文開題報告範文2
機電一體化畢業論文開題報告範文2
包裝設計開題報告範文2
高中研究性學習開題報告範文***2***
最新高中研究性學習開題報告範文***2***
藝術系開題報告範文***2***
藝術系開題報告範文***2***
最新護理畢業論文開題報告範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