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法師開示經典語錄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3日

  淨空法師開示有哪些經典的語錄呢?一起來看看吧!以下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希望你喜歡。

  

  1 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最容易犯的是盜戒。在佛法裡面,凡是以種種不正當的手段,將別人的利益,想方設法據為己有,這都屬於盜心、屬於盜行。

  2 有利害得失,沒有不造業的——遇到順心的事,生歡喜、生貪愛;不合自己情意,生怨恨、生嗔恚。不僅嗔恚是煩惱,貪愛也是煩惱。貪愛的果報是餓鬼道,嗔恚是地獄道。

  3 佛所講的我們完全做到,就是供養。不僅是供養諸佛如來,是供養我們的自性、供養一切眾生,自性得到好的養分,智慧就開了,自性裡所含藏無盡的福德,自然現前。

  4 佈施,這裡頭有財佈施,有法佈施,有無畏佈施。財裡面有內財,有外財。什麼是外財?身外之物是外財。用我自己的身體勞力、智慧,為大家服務,這屬於內財。外財要佈施,內財也要佈施。

  5 什麼樣的思想、見解絕對正確?記住,心清淨、平等、慈悲,與這三條相應的思想見解絕對正確。如果我這個思想見解不平等、不清淨、不慈悲,這就是錯誤的。

  6 迷惑、煩惱、妄想一天比一天少,不容易做到;至少是一年比一年少,這總是一定要做到的。功夫再好一點,一個月比一個月好,能夠做到一個月比一個月好,那我就很恭喜你。為什麼?你的功夫得力了,非常得力。

  7 你用真心去做,幫助這個世界、幫助這個社會,只問耕耘不問收穫,別人知道也好,不知道也好——知道,你也不會驕傲,也不會覺得光榮,為什麼?應該做的。不知道,不知道更好,少了很多麻煩!

  8 說實在話,我們凡夫的業障很重,想做好事,要靠三寶力量加持。如何能感得三寶加持?只要我們真正發心,有決心、有毅力,為眾生,不為自己,自然就感得三寶加持。

  9 你在佛門修福,將來福報在哪裡?佛在經上跟我們說,你修上品十善,你將來得天身,到天上去享天福;你有五戒、有中品十善,你來生到人間來享福,你不失人身。

  10 儒跟佛,道家也不例外,教我們什麼?孝親、尊師。你能孝親,你的學問、你的德行就有根;你能夠親近明師、親近善知識,你的學問、德行就有本。只要有根本,枝葉花果自然就茂盛!

  關於

  1 凡是不變的是真的,有變的即非真。凡夫執有,二乘執空,這是凡小的毛病;大乘兩邊均不著,對於宇宙人生一切通達,謂之般若。無始以來,我們被煩惱所熏習,實在太久了,財色名食睡是地獄的五條根,天天以五欲熏習,樂此不疲。

  2 隨緣就自在,隨緣就不起煩惱,攀緣就煩惱,攀緣是什麼?我一定要這樣,我一定要那樣。你這個“一定”,就是分別,就是執著,就是造業。

  3 釋迦牟尼佛在《彌陀經》上說,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條件是“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你的心是孝悌忠信,身是禮義廉恥,行是仁愛和平,你是“多善根”、“多福德”,你遇到這個法門是“多因緣”,這三個條件具足,那你就決定往生。

  4 學佛現前的利益,身心健康,萬事如意。人生第一幸福就是身心健康,生活愉快,沒有憂慮,沒有煩惱。世間人一心追求名利,患得患失,所以他苦。

  5 修道是修通大涅槃之路,修成佛之道。成佛之道是大定,心中有定就是在道。修淨土,念念之中有阿彌陀佛;若心中一時無阿彌陀佛,即離了道。阿彌陀佛即是訊號,心中無即失了航線。

  6 所以學佛最重要的,就是學會放下。佈施就是教我們放下,放下才是最完美的。人與人之間往來,我們懂得這個道理,把自己的利益能夠真正放下,那你跟人相處最完美;如果不肯放下,就會跟別人發生衝突,利益衝突!

  7 佛教初學,意業教給我們不貪、不嗔、不痴;語業教我們不妄語、不兩舌、不綺語、不惡口;身體造作教導我們不殺生、不偷盜、不淫慾,這是善業,還不是淨業。

  8 一切諸佛當中,阿彌陀佛的弘願最為第一。所以我們讀彌陀大願,應當把彌陀的四十八願,變成自己的四十八願。你以這個基礎來修淨土法門,我可以說,你決定往生。

  9 “護持一切佛種”,先要護持自己的佛種,即在這一生當中定要成就。放得下沒有不成就的,要徹底地放下,順逆境都好,無不自在。放下與智慧有密切之關係,愈能放下,愈照得清楚。利他即護持他人的佛種,未悟者作其增上緣,已悟者助其成熟。

  10 釋迦牟尼佛一生沒有擔憂的,他自己沒有產業,一生也沒建一個道場,樹下一宿,日中一食,三衣一缽,過的是清淨無為、快樂無比的生活。

  11 我們要懂得積德修善,利益一切眾生。聰明人會散財,散財是真正保持財富,我們學佛明白這個道理。生活實在講要節儉,節儉是惜福。一方面惜福,一方面修福,這個福報永遠享不盡。

  12 沒有緣,決定不能攀緣;緣來了,決定不能躲避。緣來了你躲避,不慈悲;沒有緣你去攀緣,心不清淨。清淨跟慈悲兩者不能偏於一邊,要平等地修學,這樣才能避免過失。

  13 對於所有誤會我的人、嫉妒我的人、毀謗我的人、陷害我的人,我都是一個感恩的心——我在這裡面得清淨心,我在這裡面生起無量無邊的善願善行。

  14 魔有內魔外魔,內魔最害人,自己的煩惱就是內魔,就怕內魔與外魔勾結,名聞利養都是魔。

  15 我們要想積功累德,一定要保持心平氣和!不被外面境界所轉,看到怎樣不如意的境界也不發脾氣,也不衝動,這樣子你的功德才能夠累積。功德累積多了,就開智慧,這是很要緊的事情。

  16 欲報父母恩亦得先往生極樂世界,到那時就有天眼通,可以看到過去父母現在在那一道中,再去救度他們,不生極樂世界沒有辦法。

  17 把心專注在一處,心就不散、不亂,一心不亂,效果就很不可思議。因為一心生無量智慧、無量的德能,所以一心非常重要。

  18 我們覺得不如世間人,那你是自己道業根本沒有得到;如果你得到了,你就是穿得再破爛,跟這些世間帝王將相站在一起,你的氣勢超過他,決定不會比他矮一截。為什麼?我自在,他不自在;我沒煩惱,他有煩惱;我沒有憂慮,他有憂慮,就這一點,他就不如我。

  19 “唸佛是因,成佛是果”,我們知道這樁事情,的確非常幸運,才曉得怎樣才能證無上菩提,怎樣才能成佛,就老老實實這一句阿彌陀佛唸到底,為什麼?我培養這個緣。

  20 人的思想善、言論善、行為善,這個世界就變好了;如果是思想不善、言論不善、行為不善,那就愈變愈壞。所以,外面環境不是天然災害,它與我們自己的心行息息相關。

  淨空法師開示經典名言語錄

  1 佛菩薩沒有自己,真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無眾生相是沒有空間,無壽者相是沒有時間,佛菩薩徹底放下,心裡頭不執著這些相,所以他見性。

  2 “自私自利、名聞利養、貪嗔痴慢、五欲六塵”這十六個字,是六道眾生的煩惱習氣,是無始劫來生死的根本,你只要沾染上一、兩個,無論你怎樣精進努力地修學,你都不能成就。

  3 佛在《無量壽經》裡面,教給我們“仁慈博愛”。什麼是“仁慈博愛”?我們愛自己,用愛自己的心,平等地愛護一切眾生,這就是“仁慈博愛”。

  4 修行人忘失菩提心,輕則懈怠廢弛,重則道心全退,大乘學人不能片刻離開菩提心。道者不可須臾離也,修道與求學一樣,不進則退。

  5 我們過去不得罪人,今天別人就不會得罪我;我過去沒有陷害人,今天別人怎麼會陷害我?我們受人侮辱,受人毀謗,受人陷害,都是自己造的。

  6 諸佛菩薩千經萬論,無量劫的教導,無非是告訴我們這麼一樁事情,無非是勸導我們看破、放下而已。看破什麼?萬法皆空。放下什麼?放下妄想分別執著。一切都看破放下,你就會大徹大悟,你就會得大自在!

  7 唸佛一定要趁早,所謂是“練兵千日,用在一時”。我們現在天天在訓練,心裡頭只有阿彌陀佛,沒有雜念,給諸位說,什麼樣的業障都沒有了。

  8 學了佛,明白了,知道要把世緣,這個世間恩怨、債務的這種緣,轉變成法緣。轉變成法緣好——菩提道上做同伴、做伴侶,互相勉勵,一起成就。

  9 幫助眾生離苦得樂,幫助眾生破迷開悟,這是世出世間第一等的大事業。所以我們的身體是為佛法、為眾生服務的工具,有緣,我們認真努力去做;沒緣,沒緣更好,可以休息,省事!

  10 如果我們煩惱斷盡,六波羅蜜也就沒有了。六波羅蜜是藥,煩惱是病,你有病吃藥;病好了,藥就不要了,藥要丟掉。所以《般若經》上才講,“法尚應舍,何況非法”。

  11 佛法發源在印度,十一世紀之後,佛法竟然在印度滅絕了,這不是佛法有障礙,而是這個地區的眾生有障礙。

  12 我們要在經教上用上十年,哪有不開悟的道理?這就是世尊在《遺教經》上講的“制心一處,無事不辦”。十年學一部經,絕對不能學兩種,一定會成就,根性再鈍的人都會有成就。

  13 因為真心本性盡虛空遍法界,所以佛教給我們,起心動念為一切眾生著想,所修積一切善業功德,我自己不要,都回向給十方一切眾生。為什麼教你這麼做?能夠幫助你破我執。

  14 如果你在一切境緣裡面,境是物質環境,緣是人事環境,永斷貪嗔痴,你的心純善無惡,所謂是“境隨心轉”,你的境緣統統都轉過來了——一切時是好時,一切日是好日,一切處是好處,沒有一樣不吉祥,一切吉凶禍福,你不用再去過問了。

  15 我們要把佛陀的教育真正做出來,做出來是自度,做出來給別人看是度他。在今天這個世界弘揚佛法,是要把佛法做出來給別人看,用口說人家不相信,不能接受。

  16 佛法的修學,同學們特別要注意,佛法叫“內學”。內是什麼意思?內是觀察自己。觀察自己,你才能成就。

  17 心裡面貪嗔痴的煩惱,一定要把它伏住。用什麼方法?心裡一起念頭,阿彌陀佛,馬上轉換過來。你這個功夫用久了,所謂“習慣成自然”,妄念自然不生,那你就成功了。

  18 修淨土的同學都知道,心清淨,身就清淨。身心清淨的人坐在這個地方,這個地方的氣氛,外國人所謂的磁場就變好,縱然他不說話,我們跟他坐半個鐘點、一個鐘點,也歡喜得不得了!

  19 經典是佛的法身,你能夠把經典裡面所講的道理、方法、教訓,都能夠做到,你就等於跟釋迦牟尼佛天天在一起,等於跟阿彌陀佛天天在一起。

  20 中國人常常說“心有千千結”,這個結是什麼?你的憂慮、憂愁、牽掛、煩惱。我們六道凡夫確實真的是心有千千結,這結打不開,為什麼打不開?放不下。

  21 佛法所修覺、正、淨。禮拜修清淨心。拜佛時心裡沒有妄念,至誠恭敬,身體動作要按照規則五體投地,每一個動作都要做得很正確。這是最高明的養生之道。身體是機器,如常不動,就會出毛病。禮拜是最好的運動。因此,有人一天拜一百、三百、三千拜。

  22 世間最大的好事、最大的善行,無過於幫助眾生覺悟。釋迦牟尼佛為我們示現,他一生幹什麼?教學。他教學不收學費,不分國籍、不分種族,不分信仰。

  23 我們現前這個社會,五欲六塵誘惑的力量太大,我們有什麼力量來抗禦?我們凡夫不受誘惑唯一的方法,就是不離開經教,不離開佛菩薩,無論在什麼地方,佛菩薩與我同在。

  24 這個我喜歡,那個我討厭,這個我要捧他、贊他,那個我要毀謗他,我要打倒他,搞這些東西,統統都在造罪業、不瞭解一切法的真相!

  25 經選一部,天天念它,唸到熟悉,不要求解,為什麼?經裡沒意思,你求什麼解?你所瞭解的統統叫打妄想。開經偈講“願解如來真實義”,你所解的都是胡思亂想,決定不是如來真實義。

  26 有幾個人享福而不迷的?特別是在六道里頭,有幾個人享福而不造業的?所以,佛特別教誡菩薩修福、惜福、不享福。

  27 我們修行最關緊要的,就是要放下是非人我,因為這是最嚴重的障礙。是非人我放下,絕不談是非,絕不聽是非,絕對不說是非,我們的心就清淨了。

  28 這個世間人善變,喜怒無常,人家跟我們很好很好,你要知道,那是假的——人家對你怎麼好,最後對你不好了,把前面好處都一筆抹殺了。這就是什麼?感情用事。感情用事,無不是業,無不是罪,那就大錯特錯了!

  29 唸佛的時候,不見能念之我相,也不見所念的佛相,中間也不見所執持的名號,這叫“三輪體空”。

  30 六根接觸六塵,世人以為是樂,其實是苦。五欲六塵乃是生死冤家,生活苦才能激發道心。佛訓示以苦為師,太苦了必然想辦法脫離這個娑婆世界,所以生活環境不好的人未必不是幸福。
 

淨空法師語錄經典精選
淨空法師語錄經典
相關知識
淨空法師開示經典語錄
描寫關於開學經典語錄
老師們的經典語錄大全
不開心經典語錄短句大全
李開復經典語錄
家庭教師動漫經典語錄
淨化你心靈的經典語錄
開學經典語錄
電影太空旅客中的經典語錄對白
星雲大師勵志經典語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