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筆書法名言警句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書法,是一門有法度的高階藝術。書法包括毛筆書法,硬筆書法等等,很多名言警句是人們用來練習毛筆書法的內容材料,以下是小編為你分享的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1*** 書若人然,須備筋骨血肉,血濃骨老,筋藏肉瑩,加之姿態奇逸,可謂美矣。近代.康有為《廣藝舟雙楫》

  2*** 作字如人,然筋骨血肉,精神氣脈,八者備而後可為人,闋其一行屍耳。清.王淑《論書滕語》

  3*** 書必有神,氣,骨,血,肉,五者闋一,不成為書也。北宋.蘇軾《論書》

  4*** 初學之際,宜先筋骨,筋骨不立,肉何所附。唐.徐浩《論書》

  5*** 風神者,骨中帶肉也。老勁者,肉中帶骨也。有志臨池者,當以慧眼區別之。清.朱和羹《臨池心解》

  6*** 先儀骨體,復盡精神,有膚有血,有力有筋......。絲來線去,脈絡分明。《書學詳說》

  7*** 骨即存矣,而遒潤加之。唐.孫過庭《書譜》

  8*** 凡作書,無論何體,必須筋骨血肉備具,筋者鋒之所為,骨者毫之所為,血者水之所為,肉者墨之所為,鋒為筆之情,水為墨之髓。清.包世臣《安吳論書》

  9*** 以筋骨立形,以神情潤色。唐張懷灌《文字論》

  10*** 字之骨,大指下節骨是也;字之筋,筆鋒是也;字之肉,筆毫是也。字生於墨,墨生於水,水者,字之血也。元.陳繹曾《翰林要訣》

  11*** 人之於書,得心應手,千形萬狀,不過曰中和,曰肥,曰瘦而已。若而書也,修短合度,輕重協衡,陰陽得宜,剛柔互濟。明.項穆《書法雅言》

  12*** 肥字須要有骨,瘦字須要有肉......。北宋.黃庭堅

  13*** 骨體筋而植立,筋附骨而縈旋,骨有修短,筋有肥細,二者未始相離,作用因而分屬。

  14*** 筋骨不生於筆,而筆能損之益之;血肉不生於墨,而墨能增之減之。

  15*** 肉託毫穎而腴,筋籍墨沉而潤。腴則多媚,潤則多姿。清.笪重光《書筏》

  16*** 夫馬筋多肉少為上,肉多筋少為下,書亦如之。唐.張懷灌《評書藥石論》

  17*** 書有筋骨血肉,前人論之備矣,抑更有說焉?蓋分而為四,合則一焉。分而言之,則筋出臂腕,臂腕須旋,旋則筋生;骨出於指,指尖不實,則骨骼難成;血為水墨,水墨須調;肉是筆毫,筆虛圓健。血能華色,內則姿態出焉;然血肉生於筋骨,筋骨不立,則血肉不能自榮。故書以筋骨為先。清.朱履貞《學書捷要》

  18*** 故其始學得其粗,未得其精;太緩者滯而無筋,太急者病而無骨;損毫側管,則飩慢而多肉;豎筆直鋒,則乾枯而露骨。清.馮武《指意》

  19*** 今吾臨古人之書,殊不學其形勢,惟在求其骨力,而形勢自生耳。吾之所為,皆先作意,是以果能成也。唐.李世民《筆法訣》

  20*** 柔和則綽約呈姿,剛節則鑑豔執操......。唐.張懷灌《評書藥石論》

  精選

  1*** 古人作書,落筆一圓便圓到底,落筆一方便方到底,各成一種章法。《蘭亭》用圓,《聖教》用方,二貼為百代書法楷模,所謂規矩方圓之至也。

  2*** 以轉束言之,則內方而外圓;以筆質言之,則骨方而肉圓。此是一定之理。清.周星蓮《臨池管見》

  3*** 柔潤則肥瘦皆圓,硬燥則長短皆扁。是故曲直在性情而達於形質,圓扁在形質而本於性情。清.包世臣《藝舟雙輯》

  4*** 圓筆使轉用提,而以頓挫出之。方筆使轉用頓,而以提契出之。圓筆用佼,方筆用翻,圓筆不佼則痿,方筆不翻則滯。近代.康有為《廣藝舟雙輯》

  5*** 用筆尖如落鋒勢,無一毫如尖鋒勢,意況生舉,爽爽若神,為一字,須數體俱入。晉.王羲之《論書》

  6*** 作書須提得筆起,不可信筆。蓋信筆則其波畫皆無力。提得筆起,則一轉一束處皆有主宰。轉,束二字,書家妙訣也。明.董其昌《畫禪室隨筆》

  7*** 起有分合緩急,收有虛實順逆,對有反正平串,接有遠近曲直。清.劉熙載《藝概》

  8*** 好刀按之則曲,舍之則勁直如初,世俗為之回性。筆鋒亦欲如此,若一引之後,已曲不復挺,又安能如人意耶?故長而不勁,不如勿長;勁而不圓,不如不勁。蓋紙筆墨皆書法之助也。宋.姜夔《續書譜》

  9*** 用筆要沉著,沉著則筆不浮;又要虛靈,虛靈則筆不板。解此用筆,自有逐漸改觀之效。

  10*** 筆要巧拙互用,巧則靈度,拙則諢古,合而參之,落筆自無輕挑渾濁之病矣。清.秦祖永《桐陰畫訣》

  11*** 古人論用筆,不外“疾”,“澀”二字。澀非遲也,疾非速也。以遲速為疾澀,而能疾速者無之。

  12*** 書以筆為質,以墨為文。清.劉熙載《藝概》

  13*** 書有二法:一曰疾,二曰澀。疾澀二法,書妙盡矣。東漢.蔡邕《石室神授筆勢》

  14*** 筆貴繞左,書尚遲澀,此君臣之道也。唐.林蘊《拔鐙序》

  15*** 作書用筆過快,則無頓挫,過遲則不勁利。清.樑獻《學書論》

  16*** 用筆者皆習聞澀筆之說,然每不知如何得澀。惟筆方欲行,如有物以拒之,竭力而與之爭,斯不期澀而自澀矣。清.劉熙載《論用筆》

  17*** 下筆而剛決不滯,揮翰墨而厚實深沉。唐.張彥遠《法書要錄》

  18*** 徐公曰:夫執筆在乎便穩,用筆在乎輕捷,故輕則須沉便則須澀,謂藏鋒也。不澀則險勁之狀無由而生也,太流則便成浮滑,浮滑則是為俗也。唐韓方明《授筆要說》

  19*** 山舟曰:筆要軟,軟則遒;筆頭要長,長則靈;墨要飽,飽則腴;落筆要快,快則意出。清.樑同書《頻羅奄論書》

  20*** 筆法過於刻露,每易傷韻。

  毛筆字書法的名言警句

  1*** 運筆鋒須要取逆勢,不可順拖也,即無生氣,又見稚弱。清.秦祖永《桐陰畫訣》

  2*** 人但知筆墨有氣韻,不知氣韻全在手中。清.笪重光《畫筌》

  3*** 嘗見有得筆法而不得墨者矣,未有得墨法而不由於用筆者也。清.包世臣《藝舟雙輯》

  4*** 墨不旁出,為書家上乘。清.朱和羹《臨池心解》

  5*** 用水墨之法,水散而墨在,跡浮而稜斂,有若自然。唐.盧攜《臨池訣》

  6*** 然而畫法字法,本於筆,成於墨,則墨法尤工書藝一大關鍵矣。筆實則墨沉,筆飄則墨浮。清.包世臣《藝舟雙輯》

  7*** 磨墨欲熟,破水用之則活;蘸筆欲潤,蹙毫用之則濁。黑圓而白方,架寬而絲緊***黑有肥圓細圓曲折之圓,白有四方長方斜角之方***。古今書家,同一圓秀,然惟中鋒勁而直,齊而潤,然後圓,圓斯秀矣。清.笪重光《書筏》

  8*** 墨須濃,筆須健,以健筆用濃墨,斯作字有力而氣韻浮動。清.王淑《論書滕語》

  9*** 筆肥墨濃者謂之渾厚,筆瘦墨淡者謂之高逸。清.王厚祁《雨窗漫筆》

  10*** 墨淡即傷神采,絕濃必滯鋒毫;肥則為鈍,瘦則露骨;勿使傷於軟弱,不須怒降為奇。清.馮武《書法正傳》

  11*** 凡作揩墨欲幹,然不可太燥,行草則燥潤相雜,潤以取妍,燥以取險。墨濃則筆滯,燥則筆枯,亦不可不知也。筆欲鋒長勁而圓。長則含墨可以取運動,勁則剛而有力,圓則妍美。宋.姜夔《續書譜》

  12*** 用墨須要隨濃隨淡,可燥可溼,一氣成之自然生氣遠出。清.秦祖永《桐陰畫訣》

  13*** 用墨須使有潤,不可使其枯燥,尤忌儂肥,肥則大惡道矣。明.董其昌《畫禪室隨筆》

  14*** 筆之執使在橫畫,字之立體在豎畫。氣之舒展在撇柰,筋之融結在扭轉,脈絡之不斷在絲牽,骨肉之調停在飽滿,趣之呈露在勾點,光之通明在分佈,行間之茂密在流貫,形勢之錯落在猗正。清.笪重光《書筏》

  15*** 下筆之初,有搭鋒者,有折鋒者,其一字之體,定於初下筆。凡作字,第一字多是折鋒,第二三字承上筆勢,多是搭鋒。若一字之間,右邊多是折鋒,應其左故也。又有平起者,如隸畫;藏鋒者,如篆畫。尤要折搭多精神,平藏善含蓄,兼之則妙矣。宋.姜夔《續書譜》

  16*** 劃有陰陽,如橫則上面為陽,下面為陰;豎則左面為陽,右面為陰,惟毫齊者能陰陽兼到,否則獨陽而已。清.劉熙載《藝概》

  17*** 橫畫之發筆仰,豎畫之發筆俯,撇之發筆重,奈之發筆輕,折之發筆頓,裹之發筆圓,點之發筆挫,鉤之發筆利,一呼之發筆露,一應之發筆藏,分佈之發筆寬,結構之發筆緊。清.笪重光《書筏》

  18*** 大抵用筆有緩有急,有有鋒,有無鋒,有承接上字,有牽引下自,咋徐還疾,忽往復收。緩以仿古,急以出奇;有鋒以耀其精神,無鋒以含其氣味。橫斜曲直,鉤環盤行,皆以勢為主。然不欲相帶,帶則近於俗。橫畫不欲太長,長則轉換遲;直畫不欲太多,多則神痴。意盡則用懸針,意未盡須在生筆意,不若用垂露耳。宋.姜夔《續書譜》

  19*** 橫不能平,豎不能直,腕不能展,目不能注,分佈終不能工;分佈不工,規矩終不能圓備;規矩有虧,難雲法書矣。清.笪重光《書筏》

  20*** 作字如應對賓客。一堂之上,賓客滿座,左右照應,賓客不覺其寂,主不失之懈。作書不能筆筆周到,筆筆有起訖,頓挫,滑過,如對賓客之失其照顧也。所云筆筆有送到,亦即此事。清.朱和羹《臨池心解》


關於書法的手抄報內容資料
常用書法名言名句
相關知識
毛筆書法名言警句
學習硬筆書法名言警句
毛筆書法名言名句內容
毛筆書法名言名句大全
硬筆書法格言警句
練書法名言警句
有關書法名言警句
毛筆書法名言
書法名言警句賞析
書法名言警句大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