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真卿主要事蹟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17日

  顏真卿在我國有著重要的歷史地位,他對我國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那麼,關於柳公權的人生事蹟,你知道多少呢?以下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顏真卿的人生經歷,希望能幫到你。

  顏真卿的事蹟

  顏真卿***709-784,一說709-785***,字清臣,漢族,唐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祖籍唐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中國唐代書法家。 唐代中期傑出書法家。他創立的“顏體”楷書與趙孟頫、柳公權、歐陽詢並稱“楷書四大家”。和柳公權並稱:“顏筋柳骨”。

  顏真卿開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中進士,登甲科,曾4次被任命御史,為監察遷殿中侍御史。因受到當時的權臣楊國忠排斥,被貶黜到平原***今屬山東陵縣***任太守,人稱“顏平原”。肅宗時至鳳翔授憲部尚書,遷御史大夫。代宗時官至吏部尚書、太子太師,封魯郡公,人稱“顏魯公”。建中四年***783年***,遭宰相盧杞陷害,被遣往叛將李希烈部曉諭,後為李縊殺。

  唐代宗大曆元年***765年***,顏真卿因奏宰相元載阻塞言路,遭貶謫。三年***768年***四月,由吉州司馬改為撫州刺史。在撫州任職的五年中,他關心民眾疾苦,注重農業生產,熱心公益事業。針對撫河正道淤塞,支港橫溢,淹沒農田的現狀,帶領民眾在撫河中心小島扁擔洲南建起一條石砌長壩,從而解除了水患,並在旱季引水灌田。撫州百姓為了紀念他,將石壩命名為千金陂,並建立祠廟,四時致祭。

  他為官清正廉潔,盡力維護社會正常秩序。撫州學子楊志堅家貧如洗卻嗜學如命,其妻耐不住貧困生活,提出離婚,楊寫了一首《送妻詩》,表明自己矢志讀書無奈同意離婚的心情。楊妻將這首詩作為離婚的證據呈獻顏真卿。顏楊詩後,非常同情楊的遭遇,欽佩其苦讀精神,對楊妻嫌貧愛富的行為進行責罰,並贈給楊志堅布匹、糧食,將楊留在署中任職。為此,顏還將《按楊志堅妻求別適判》公諸於眾。這則判詞對臨川良好學風、淳樸婚俗的形成起了較好的導向作用。

  顏真卿為琅琊氏後裔,家學淵博,六世祖顏之推是北齊著名學者,著有《顏氏家訓》。顏真卿少時家貧缺紙筆,用筆醮黃土水在牆上練字。初學褚遂良,後師從張旭得筆法,又汲取初唐四家特點,兼收篆隸和北魏筆意,完成了雄健、寬博的顏體楷書的創作,樹立了唐代的楷書典範。

  他的楷書一反初唐書風,行以篆籀之筆,化瘦硬為豐腴雄渾,結體寬博而氣勢恢巨集,骨力遒勁而氣概凜然,這種風格也體現了大唐帝國繁盛的風度,並與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書法美與人格美完美結合的典例。他的書體被稱為“顏體”,與柳公權並稱“顏柳”,有“顏筋柳骨”之譽。

  歐陽修曾說:“顏公書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嚴尊重,人初見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愛也。其見寶於世者有必多,然雖多而不厭也。”朱長文贊其書:“點如墜石,畫如夏雲,鉤如屈金,戈如發弩,縱橫有象,低昂有志,自羲、獻以來,未有如公者也。”顏體書對後世書法藝術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唐以後很多名家,都從顏真卿變法成功中汲取經驗。尤其是行草,唐以後一些名家在學習二王的基礎之上再學習顏真卿而建樹起自己的風格。蘇軾曾雲:“詩至於杜子美,文至於韓退之,畫至於吳道子,書至於顏魯公,而古今之變,天下之能事盡矣。”***《東坡題跋》***

  有唐一代,尤其在“安史之亂”後,佛、道盛行。顏真卿原本熟諳佛道文化,自乾元以後,與僧侶、道士的交往明顯增多,並熱心宗教活動,其詩文、書法創作也多與此有關。在撫州四年,他也熱心於道教活動。初到臨川,即為道士譚仙岩書《馬伏波語》。大曆四年***769年***正月,傾慕晉代道士王、郭二真君修道異事, 他派人赴崇仁縣華蓋山尋訪遺蹤,又重修二真君神壇,親自撰書《華蓋山王郭二真君壇碑銘》。三月,尋訪臨川井山晉代女道士魏華存仙壇遺蹟,撰書《魏夫人仙壇碑銘》,對時人增修觀宇之舉備加稱讚。同月,遊井山華姑仙壇,撰書《華姑仙壇碑》,詳細記述了本朝道姑黃令微修煉昇仙一事。四月,僧人智清、什喻和道士譚仙岩共同修復的撫州謝靈運翻經臺舊宇告竣,顏真卿親臨法會,撰書《寶應寺翻經臺記》。大曆六年***771年***三月,撫州臨川縣寶應寺建立律藏院,立戒壇。 顏真卿親為撰書碑文,頌述律宗傳授淵源。四月,遊南城縣麻姑山仙都觀,撰書《撫州南城縣麻姑山仙壇記》,對仙人王方平、麻姑的奇異道術推崇備至。

  他在撫州期間,利用政事之餘進行創作,大曆六年***771***將所賦詩文編成《臨川集》10卷,可惜原集已佚,今存與臨川有關的詩1首、判詞1篇、碑記5篇,尤以《撫州南城縣麻姑山仙壇記》最為著名。該《記》分大、中、小字幾種版本,初以其小楷本全記刻成石碑豎在麻姑山仙都觀內。後人又在碑背鐫刻了衛夫人、楮遂良、虞世南、歐陽詢、薛稷、柳公權、李邕等人的楷書。該字碑被歷代書法家譽為“天下第一楷書”,成為臨摹研習的範本。後幾經毀失,都以其拓本翻刻傳世。1992年江西著名篆刻家、省書法協會副主席許亦農先生以大字楷書鐫刻,重新豎碑於南城麻姑山。

  著有《吳興集》、《盧州集》、《臨川集》。顏真卿一生書寫碑石極多,流傳至今的有:《多寶塔碑》,結構端莊整密,秀媚多姿;《東方朔畫贊碑》,風格清遠雄渾;《謁金天王神祠題記》,端莊遒勁;《臧懷恪碑》,雄偉健勁;《郭家廟碑》雍容朗暢;《麻姑仙壇記》,渾厚莊嚴,結構精悍,而饒有韻味;《大唐中興頌》,是摩崖刻石,為顏真卿最大的楷書,書法方正平穩,不露筋骨,《宋暻碑》,又名《宋廣平碑》,書法開闊雄渾;《八關齋報德記》,氣象森嚴;《元結碑》,雄健深厚;《幹祿字書》,持重舒和;《李玄靜碑》,書法遒勁,但筆畫細瘦和其他碑刻不大一樣。

  《顏氏家廟碑》,書法筋力豐厚,也是他晚年的得意作品。傳世墨跡有《爭座位貼》《祭侄文稿》、《劉中使帖》、《自書告身帖》等。

  顏真卿的生平

  顏真卿***709-785年***,字清臣,別號應方,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一說京兆長安人。***。唐代名臣,傑出的書法家。顏真卿祖籍琅邪臨沂孝悌裡***今山東省費縣方城鎮諸滿村***。十三世祖顏含隨琅邪王司馬睿南遷建鄴***今江蘇省南京市***,歷七世,至五世祖顏之推,隨周武帝入雍州萬年,傳四世而至顏真卿。顏真卿幼年失怙,隨母殷氏寄居舅家。顏氏世代儒雅傳家,家學淵遠,名重當世。殷氏亦系陳郡名門望族。顏、殷兩大家族五世聯姻,世代交好,家學家風互染。少年顏真卿在雙方長輩的悉心呵護與嚴格教育下,學業精勤,尤工書法。26歲進士及第,28歲通過吏部銓選,擢拔萃科,授朝散郎、祕書省著作局校書郎,由此踏上仕途。在此後近五十年的仕宦生涯裡,顏真卿恪守儒家忠孝之道,歷仕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四朝,為官勤謹,忠貞剛烈,併為維護李唐王朝的統一獻出了生命,成為忠臣義士的一代典範。

  顏真卿生活的時代,正值李唐王朝由盛轉衰之際。經“貞觀之治”而至“開元盛世”,李唐王朝的統治達到頂峰。唐玄宗統治後期安於已有的文治武功,縱慾享樂,沉湎酒色,重用奸臣、外戚,朝廷內部政治腐敗,朋黨相爭。加之玄宗好邊功,廣置輯度使,邊疆各輯度使擁兵自重,形成割據勢力,為安祿山、史思明覬覦中原大開方便之門。

  天寶十四載***755年***十一月,“安史之亂”爆發。唐王朝承平日久,民不知兵,疏於防範,安史叛軍勢如破竹,十二月即攻陷東都洛陽,第二年便掠取京城長安。其時,顏真卿正在平原太守任上。他以敏銳的政治嗅覺,早已覺察到安祿山的陰謀,上任伊始,便積極佈防、加固城池。在“安史之亂”乍起、河北諸郡紛紛陷落的情況下,他獨舉義旗抵抗叛軍,並被附近各郡推為盟主。顏真卿率部在堂邑大敗叛軍,取得“安史之亂”以來唐軍的第一次勝利。此戰極大地鼓舞了軍民抗擊叛軍的信心。顏真卿部的積極抵抗,牽制了叛軍西進的速度,但由於朝廷的腐敗,統治者內部的矛盾,致使唐軍坐失戰機,唐玄宗不得已出逃成都。顏真卿孤守平原,在彈盡糧絕的情況下,被迫棄城。至德二載***757年***,顏真卿因其在平原的忠貞表現,被肅宗封為憲部尚書。他恪盡職守,舉察不分親疏,不畏權臣,滿朝文武為之震攝。

  顏真卿的剛正、耿介為奸佞之輩所不容,一生多次被貶外任。永泰二年***766年***竟由刑部尚書任上被貶為吉州別駕,自正三品降到從五品下階。雖屢遭貶謫,顏真卿忠君愛民之心不改。無論是身居廟堂還是遠處江湖,均不忘為君守政,為民解憂。所到之處,政績斐然,佳譽載道。饒州地方,宋以後往往將他與范仲淹並提,稱“顏範遺風”。

  建中三年***782年***,淮寧輯度使李希烈與淄青輯度使李納勾結,佔據許州,自稱天下都元帥、太尉、建興王。第二年正月攻陷汝州,包圍鄭州,威脅洛陽。唐德宗受盧杞挑唆,竟派年已74歲的四朝元老、德高望重的顏真卿赴李希烈部勸諭。顏真卿明知此行凶多吉少,仍以“君命也,焉避之”的崇高使命感自勵,大義凜然,僅攜侄子、家僮數人前往許州。在李希烈以宰相一職勸誘不成,又以活埋、火焚相威脅的情況下,顏真卿痛斥李希烈背叛朝廷的不忠不義、大逆不道,最終被縊殺身亡,享年77歲。詔贈司徒,諡“文忠”。

  顏真卿一生,忠君愛國,鞠躬盡瘁。其忠烈之輯,凜然正氣,為後世所稱道。史贊顏真卿“英烈言言,如嚴霜烈日”,“秋霜噴空,長虹貫日”。《新唐書》本傳稱顏真卿“博學,工詞類”。顏真卿秉承家學,自幼研習音韻、文字訓詁。自28歲始纂《韻海鏡源》,至平原太守任上初成二百卷,在撫州任上增補至五百卷,後又刪繁就簡,成書三百六十卷,堪稱鉅製。可惜此書至宋時即佚三百四十四卷,現已無法窺其全貌。顏真卿以詞學登科,早年即有詩名,尤其五言古詩,歷來為論詩者所重。他主張在文以載道的基礎上,重視文采,文質相適。此論較之唐代古文運動先驅蕭穎士、李華等人強調的“簡易”、“簡質”更為合理,與古文運動的發展趨勢相符。他的詩文創作先後輯成《廬陵集》、《臨川集》、《吳興集》各十卷,但均亡佚。後人集遺而成《顏魯公文集》,收有大量的奏、表、狀、疏、記、詩、賦等。其詩蘊藉深刻、古雅端整,其文因事而發、氣勢豪放,《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有“典雅莊重,稱其為人”的評價。只因書名太盛而文名不顯。

  唐朝自太宗至玄宗前期,國力強盛,疆域拓展,四方來朝,政治、經濟、文化空前繁榮。文學藝術進入雄強博大、汪洋恣肆的新境界,定法度、立標格,激情渲瀉,爛漫多姿,名家、大家迭出。其中,書法藝術正式確立了唐法,與王羲之、王獻之的“二王”法度共同構建了中國書法藝術兩種不同的風格基調。而唐法的最後定型,即是顏真卿所創立的“顏體”。

  顏真卿以前,書法藝術承襲東晉以來的傳統,書宗王羲之、王獻之,書風秀媚。唐初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等人,雖有創新,但始終未脫“二王”風格。隨著李唐王朝的繁榮、鼎盛,這種書風已不符合盛唐的審美需求。顏真卿自幼習書,終生不廢。其書法藝術早年得自家傳,自稱“上祖多以草隸篆籀為當代所稱”。及長,師從張旭,並廣泛借鑑秦篆、漢隸、北朝碑版與“二王”、褚遂良等人的書風,奠定了深厚的藝術功底。顏真卿憑藉其對文字法度的深究明鑑,對書法藝術的深刻領悟,上追秦漢,承緒魏晉,取法民間書韻而終成一格,創立“顏體”。其書一改“二王”書風的飄逸秀美,以雍容偉壯、雄渾樸厚、氣勢磅礴的盛唐氣象而開一代新風,最終確立了唐楷的法度。影響所及,由整個晚唐而至宋、元、明、清,直至現代。顏真卿作為中國書法藝術史上開宗立派的一代宗師,達到了後人難以企及的高度。

  史評顏真卿的行草書“尤為奇特”,用筆“有篆籀氣”,佈局楷、行、草相雜,與“二王”秀逸的行書迥別,在書法藝術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其代表作《祭侄文稿》、《爭座位帖》、《劉中使帖》等,均是性情之作,氣勢充沛,隨情而發,一瀉千里,無意於書而尤佳。其精湛的書法技巧與完美的藝術表達相融合,達到極高的藝術境界,歷來為世人所珍視。

  顏真卿身為一代忠臣而在書法藝術領域革故鼎新,創立“顏體”,完成了中國書法藝術史上楷書法度的變革與最後定型。歷代重其人品,寶其墨跡,僅宋徽宗朝宣和內府即藏有顏真卿書跡200餘件,至今尚存70餘件,均為藝術珍品,具有極高的藝術、文物價值。

  顏真卿一生仕宦大江南北,閒暇之時,常寄情山水,與友唱和,在青山綠水間留下了大量的書跡。這些書跡,或為摩崖鉅製,或為碑碣匾額;或長卷大作磅礴偉岸,或鬥字二三驚世拔俗。悠悠千載,萬世流芳。後人感其忠輯、敬其偉烈,紛紛題詠作賦,稱頌顏真卿的功業、為人,讚歎顏真卿的藝術成就,並在顏真卿所到之地,建祠築堂、修坊立碑,以示紀念與敬仰。人們徜徉於墓園,流連於碑版,深深地為顏真卿雄渾博大的書法藝術和嚴如烈日的忠貞品輯所震撼。一代宗師,英名永存。

  顏真卿的人物簡介

  開元***713-741***年間中舉進士,登甲科,曾4次被任命為監察御史,遷殿中侍御史。因受到當時的權臣楊國忠排斥,被貶黜到平原***今屬山東***任太守。人稱顏平原。肅宗時至鳳翔授憲部尚書,遷御史大夫。代宗時官至吏部尚書、太子太師,封魯郡公,人稱"顏魯公"。

  天寶十四年***755年***,平盧、范陽、河東三鎮節度使安祿山發動叛亂,他聯絡從兄顏杲卿起兵抵抗,附近十七郡相應,被推為盟主,合兵二十萬,使安祿山不敢急攻潼關。德宗興元元年***784年***,淮西節度使李希烈叛亂,奸相盧杞趁機借李希烈之手殺害他,派其前往勸諭,被李希烈縊死。聞聽顏真卿遇害,三軍將士紛紛痛哭失聲。

  半年後,叛將李希烈被自己手下人所殺,叛亂平定。顏真卿的靈柩才得以護送回京,厚葬於京兆萬年顏氏祖塋。德宗皇帝痛詔廢朝八日,舉國悼念。德宗親頒詔文,追念顏真卿的一生是“才優匡國,忠至滅身,器質天資,公忠傑出,出入四朝,堅貞一志,拘脅累歲,死而不撓,稽其盛節,實謂猶生”。他秉性正直,篤實純厚,有正義感,從不阿於權貴,屈意媚上,以義烈名於時。
 

顏真卿寫字特點
顏真卿字型作品
相關知識
顏真卿主要事蹟
讀書主要事蹟簡介
讀書之星主要事蹟材料
讀書的主要事蹟怎麼寫
教育孩子的主要事蹟有哪些
高中生優秀團員幹部主要事蹟範文
優秀團員個人主要事蹟介紹
初中優秀班主任主要事蹟材料
大學畢業生主要事蹟
大學班主任主要事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