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毛筆書法字型作品圖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4日

  繁體字是我國字型的一種形式,它對我國簡體字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與影響,是我國字型藝術的風格之一。下面是小編整理的。

  繁體毛筆書法字型作品欣賞

  中華民族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文化傳統的古老的民族,有著它過去光輝燦爛的一頁,而它過去的輝煌又主要是靠漢字——確切地說,應該是繁體字一一流傳下來的,繁體字與歷史文化傳統緊密地聯絡在一起,不可分離。這種牢不可破的結合又賦予繁體字某種特殊的意義,使她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中國古代文明的代名詞,象徵著五千年的古國文明,象徵著國家的統一,象徵著民族的團結,象徵著悠久燦爛的文化。




  繁體字型毛筆書法圖片

  從字型上看,繁簡明確區分始於一九五六年,之前主要是繁體,而法帖又多是在這以前產生的,法帖中所輯的字自然也就以繁體為主了。人們在學習書法的過程中,在接受藝術薰陶的同時,不知不覺中也就承傳了繁體字,以致在自己書寫的時候也有意無意地寫出繁體字來。本來,作為書法藝術,繁體字也好,缺筆少畫的生造字也好,都無可非議,因為此時往往更側重漢字形式上的美,而很少顧及到她作為一種資訊載體的意義表達。但在書法藝術的影響下,有的人一味地將某些字寫成繁體,是由於他們只知道摹仿照搬,沒有分清繁簡字的現時功用與不同使用場合造成的。




  繁體字簡化原則

  漢字簡化***繁體字簡化為簡體字***的原則是:“述而不作”、“約定俗成,穩步前進”,也就是說盡量採用已經在民間長期流行的簡體字,只作收集整理和必要的修改,不擅自造字。

  三千多年來,我國浩如煙海的古籍使用的都是繁體字。繁體字曾在積累和傳播文化知識方面功績卓著。但是,繁體字有三個缺點:一是難讀。表意字“轟、豐、鳥”等不直接表示讀音;形聲字的聲旁大多也不能準確表示讀音,如以“韋”作聲旁的字“違、偉、韓”,後面一個都不念作“韋”。“秀才識字讀半邊”,往往會念成白字。二是難寫。繁體字筆畫多,如“禮”***禮***、節***節***、寫***寫***、鬱***鬱***、籲***籲***,少則12畫,多則32畫,書寫費時又費力。還有不少形近的繁體字,稍留意就會寫錯。三是難記。漢字一共有近6萬個,常用字也有4500多個,要一個個都記住當然很困難,而繁體字筆畫繁多,要記住就更加困難。

  所以,為了便利書寫和認記,漢字必須遵照“約定俗成、穩步前進”的原則進行簡化。內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精簡字數,廢除同音同義不同形的異體字。如確定“煙”為規範字,而“煙、淤”為異體字。廢除不用。1955年我國文化部和文字改革委員會公佈了《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廢除了1055個異體字。二是減少筆畫。1964年我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文化部、教育部公佈了《簡化字總表》,共有簡化字2238個,把平均每字16到19畫的繁體字簡化成平均每字8到11畫的簡化字,得到群眾的熱烈歡迎。

  漢字簡化的方法有六種。一是更換偏旁。如:禮—禮,筆—筆,難—難,趙—趙。二是刪除區域性。如:開—開,習—習,號—號,奮—奮,醫—醫。三是同音替代。如:出—出,雙—只,醜—醜,後—後。四是全部改造。如:驚—驚,萬—萬,從—從,歸—歸。五是簡化類推。如:龍—龍,龐—龐,寵—寵,壟—壟。六是草書楷化。如:樂—樂,為—為,書—書,當—當。“樂、為、書、當”原來都是草體字。

  但是,漢字簡化工作並未結束,如“藏、曦、嘴、餐、罐”,“鑲、驥、饢、顴”等字,筆畫較多,有待於簡化或進一步簡化。而另一方面,為了印刷某些特殊的書刊,仍然要用繁體字。

  繁體中文自1980年代以來通常使用Big5中文編碼。而中國大陸使用GB2312的國標簡體中文編碼。中華民國中央標準局曾公佈一套名為CNS 11643的官方編碼,但並未被廣泛採用。近年來隨著Unicode跨語言編碼集的出現,也得到了廣泛使用。香港政府所使用的即為採用Unicode的UTF-8編碼,同時因香港本身存在的一些口語詞,政府也用UTF-8發行香港增補字符集。

  而現在,中國大陸又推行了一套GBK國標編碼,這套編碼在以前的GB2312國標簡體中文編碼的基礎上,增加了繁體中文、日文和韓文的編碼,目前已在臺灣等部分地區推行使用。我們現在計算機上用的就是GBK國標編碼,之所以有很多人能在簡體中文版的Windows作業系統中寫出繁體字,甚至是日文等,正是因為GBK國標編碼相容繁體中文和日文的原因。


精美的毛筆書法作品字帖圖片
精美的對聯毛筆書法作品圖片
相關知識
繁體毛筆書法字型作品圖片
歐體春曉毛筆書法字型作品圖片
毛筆書法字型作品圖片欣賞
仁字的毛筆書法字型作品圖片
德字好看的毛筆書法字型作品圖片
道字的毛筆書法字型作品圖片
經典的行書毛筆書法字型作品圖片
精美的毛筆書法字型作品圖片
李字的毛筆書法字型作品圖片
禮字的毛筆書法字型作品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