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賓虹書法作品精選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4日

  黃賓虹***1865 年1月27日--1955 年3月25日***,原籍安徽省徽州***今黃山市***歙縣,生於浙江金華,成長於老家歙縣潭渡村,初名懋質,後改名質,字樸存,號賓虹,別署予向、虹叟、黃山山中人。是我國當代知名書畫家。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你有用!

  欣賞

  圖片1

  圖片2

  圖片3

  圖片4

  黃賓虹人物簡介

  黃賓虹***1865-1955***祖籍安徽歙縣西鄉潭渡村,出生於浙江金華。原名懋質,後改名質,字樸存,中年更字賓虹,別署予向,晚年署虹叟、黃山山中人等。早年激於時事,參與同盟會、南社、國學儲存會等,後潛心學術,深研畫史、畫理。曾在國粹學報、神州時報、商務印書館等作編纂工作,並主神州國光社編纂《神州大觀》。歷任新華藝專、北平藝專、中央美院華東分院教授、全國政協委員。學養淵博,著述巨集富,詩書畫印及鑑賞皆精,為中國近現代藝術史上的一代巨匠。

  著有《陶璽文字合證》、《古印概論》、《古籀論證》、《古文字釋》、《古畫微》、《虹廬畫談》、《鑑古名畫論》、《黃山畫家源流》、《畫法要旨》、《賓虹草堂印譜》、《畫學編》、《賓虹雜著》、《賓虹詩草》等。

  1955年3月25日,因胃癌醫治無效,於晨3時30分去世,實年90歲。

  黃賓虹藝術創作

  黃賓虹的山水畫創作道路經歷了師古人、師造化和融化古人造化形成獨創風格3個階段。大約60歲以前以師古人為主;60~70歲以師造化為主;70歲以後,自立面目,漸趨成熟,風格渾厚華滋,意境鬱勃澹宕,是黃賓虹山水畫的基本特點。

  從筆墨上看,屬於繁體的“黑、密、厚、重”,即積筆墨數十重,層層深厚,是他的山水畫最顯著的特點。從色 彩上看,有水暈墨章,元氣淋漓的水墨山水,也有丹青斑斕的青綠設色,更有色墨交輝的潑墨重彩,以及純用線條的焦墨渴筆。從繼承和創新的角度來看,可以發現古代某家筆法的影子,但又完全不是古人。他的花鳥畫,偶一為之,雅健清逸,別具一格。書法師承鐘鼎文和晉魏。行草取法王獻之、顏真卿,楷書取法《鄭文公碑》、《石門銘》、褚遂良等。博採眾長,出以己意,渾樸沉雄之中隱含著清剛秀逸。 淵博的學識,豐富的書畫實踐,使黃賓虹的畫論畫史研究,有著深刻的獨到見解。

  主要表現是:①渾厚華滋。針對清代山水畫出現氣格柔靡軟弱的現象,他簡括“渾厚華滋”四字,作為他追求的藝術境界和審美標準,並且把它提到中華民族性格的高度。②主張創造。他認為師古人是為了繼承和發展民族優良傳統,要師長舍短,合眾長為己有,就必須廢棄守舊式的臨摹,必須師造化。③筆墨虛實。在技法理論方面,他總結中國畫用筆用墨的規律,提出 5種筆法:平、圓、留、重、變,7種墨法:濃、淡、潑、破、漬、焦、宿。④學人畫。他提倡學識淵博、人品高尚、功力紮實,有創造性的學人畫。

  黃賓虹的繪畫創作有明確的理論指導,其理論包含著創作實踐經驗的總結。他的山水畫和畫論,豐富了山水畫的表現力,在現代中國畫的發展中,有著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意義。

  黃賓虹是二十世紀中國畫壇上承前啟後的大家。他在50歲前馳縱百家,溯追唐、宋。其後飽遊飫看,九上黃山、五上九華、四上泰山,又登五嶺、雁蕩、暢遊巴蜀,足跡半天下。70後融會貫通,卓然成一代名匠。他的繪畫,在深研傳統,取精用巨集的基礎上凝聚和昇華,進而融鑄為自己的藝術個性。與二十世紀的其他畫壇巨匠相較,黃賓虹更具學養,更富於文人氣質。除了山水畫創作,他在金石學、美術史學、詩學、文字學、古籍整理出版等領域均有卓犖的貢獻。

  黃賓虹認為,作畫在意不在貌,不應重外觀之美,而應力求內部充實,追求“內美”。他又說:“國畫藝術的最高境界,就是要有筆墨。”黃賓虹系統梳理和總結了前人對於筆墨運用的經驗,在晚年總結出“五筆七墨”之說——“五筆”為“平、留、圓、重、變”,“七墨”即“濃墨、淡墨、破墨、漬墨、潑墨、焦墨、宿墨”諸法。如此,以筆為骨,諸墨薈萃,方能呈現“渾厚華滋”之象。

  由此,黃賓虹便在實踐上,也在理論上為中國畫筆墨確立了一種可資參證的美學標準。這是一個超越前人的,歷史性的貢獻。黃賓虹晚年所作山水,元氣淋漓,筆力圓渾,墨華飛動,以“黑、密、厚、重”為最突出的特點。其意境清遠而深邃,去盡斧鑿雕琢之跡,大趣拂拂,令觀者動容。由這樣一種鬱勃的意象和高華的氣格當中,人們感受到了中國民族文化精神的強大張力。

黃炳餘書法作品
胡振國書法作品欣賞
相關知識
黃賓虹書法作品精選
黃賓虹書法作品欣賞
黃賓虹書法作品
黃文泉書法作品精選
黃軍勝書法作品精選
黃道周書法作品精選
黃惇書法作品精選
黃庭堅的書法作品精選
黃琦書法作品精選
黃綺書法作品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