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柳公權的代表作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柳公權是唐代著名的書法家之一,他在我國的歷史上有著重要的歷史地位。那麼,關於柳公權的作品,你知道多少呢?以下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柳公權的書法作品欣賞,希望能幫到你。

  柳公權行草書代表作《蒙詔帖》

  柳公權***778年-865年***,字誠懸,漢族,京兆華原***今陝西銅川市耀州區***人。唐代著名書法家、詩人。

  柳公權書法以楷書著稱,與顏真卿齊名,人稱"顏柳",又與歐陽詢、顏真卿、趙孟頫並稱"楷書四大家"。他的書法,初學鍾繇、王羲之,後來遍習歐、虞、褚、顏等諸家書體,認為顏真卿,歐陽詢的字最好,便吸取了顏,歐之長,在晉人勁媚和顏書雍容雄渾之間,自創"柳體",以骨力勁健見長,風格強烈、法度嚴謹、道勁豐潤、骨氣洞達。後世有 "顏筋柳骨"的美譽。柳公權亦工詩,《全唐詩》存其詩五首,《全唐詩外編》存詩一首。

  其代表作《玄祕塔碑》、《神策軍碑》是初學楷書的較好範本。《臨王獻之洛神賦》、《蒙詔帖》是柳公權為數不多的行草書代表作。

  此帖傳為柳公權寫的一通訊札,告訴對方自己年老體衰,能力有限,雖然有個閒官職位,可也不能為別人辦什麼大事,請諒解自己的難處。

  南宋所刻《蘭亭續帖》中收有《翰林帖》***或稱《蒙詔帖》***,其文曰:“公權年衰才劣,昨蒙恩放出翰林,守以閒冷,親情囑託,誰肯響應,惟深察,公權敬白。”據文意推測該帖應寫於文宗時柳氏任翰林院書詔學士期間,而本帖中的“出守翰林”在文辭上不符合當時居官者職守的稱謂,因此可能是宋人據《翰林帖》的大意寫出。書法的前四行用筆較雄暢,結字亦尚穩妥,而後幾行用筆逐漸瘦薄,結字多鬆散,末行的“權”字筆畫也不成結構,與柳氏遒媚勁健的書風懸殊較大。種種跡象表明乃是宋人仿本。

  明詹景鳳《東圖玄覽》、張醜《南陽書法表》、《真跡日錄》,清安岐《墨緣匯觀》著錄。

  柳公權的著名作品

  金剛經刻石

  ***824年,四十七歲***

  柳公權正書,刻為橫石,共十二塊,每行十一字,原石毀於宋。唯一唐拓本發現於敦煌石窟,現藏巴黎博物館。此為柳書早期代表作。其下筆精嚴不苟,筆道瘦挺遒勁而含姿媚;結體縝密,以縱長取形,緊縮中宮,開展四方,清勁而峻拔。“柳骨”於此可初識,而柳集眾書於此亦可知。宋董逌雲:“誠懸書金剛經,柳玭謂備有鍾***繇***、王***羲之***、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陸***柬之***之體。今考其書,誠為絕藝,尤可貴也。”***《廣川書跋》***

  李晟碑

  ***829年,五十二歲***碑在陝西高陵縣,碑連額高一丈四尺二寸,寬五尺八寸二分,三十四行,行六十一字。裴度撰,柳公權正書,並篆額。此碑明代已多漫漶,近拓石花滿布。清孫承澤《庚子消夏記》雲:“字雖剝落,然一看挺拔不群之概,尚可捫而得之也。”與《金剛經》相比,加強了斬釘截鐵、稜角分明、點畫爽利森挺、挺拔不群之概。但是有些地方結字顯得拘謹,侷促。

  回元觀並序

  ***836年,五十九歲***

  石橫置,四十一行,行二十字,邵建和鐫刻。1986年11月出土於西安市和平門外。 此碑風神爍爍,一筆不苟,其用筆重骨力,以方筆為主,輔以圓筆,勁利清健。其結構往往錯位中求變化,比如左右結構的字“蹲”、“鍾”、“樓”等將左邊偏旁往上挪,形成左短右長的結字法,在不平衡中求韻趣。柳書向又一縱深漸進。

  馮宿碑

  ***837年,六十歲***

  王起撰,柳公權書並篆額,正書,四十一行,行八十三字,石存西安碑林。其書爽利快健,神采飛揚。似乎在預示一種更為精煉的“柳體”孕育而出。就在此後的五六年中,《玄祕塔》、《神策軍》便相繼問世,成為千年楷書的典則。《庚子消夏記》引楊用修語云:“誠懸《馮尚書碑》亞於***虞世南***《廟堂碑》。”《石墨鐫華》雲:“此碑柳書結字小差勝《玄祕塔碑》,尚不堪與薛稷雁行。楊用修雲亞於《廟堂碑》,過矣。”

  苻璘碑

  ***838年,六十一歲***

  李宗閔撰文,柳公權書並篆額,邵建和鐫字。三十一行,行六十二字,碑高一丈,寬四尺五寸三分,為柳碑中最顯要者。石在富平縣,“十年***”中被毀。此碑歷代享有盛名,《金石錄》、《寶刻類編》、《集古求真》等均有著錄。此碑與《馮宿碑》字雖較小於《玄祕塔碑》,但同樣魄力雄渾,字法深厚,結構縝密,神理駿發。孫承澤《庚子消夏記》雲:“其書亦帶有嬋娟不勝羅綺之致。”此謂雄渾中有秀媚之色。

  玄祕塔碑

  柳公權玄祕塔碑***3***

  ***841年,六十四歲***

  裴休撰文,柳公權書並篆額,邵建和、邵建初鐫刻。共二十八行,行五十四字,石存西安碑林。清王澍《虛舟題跋》雲,“誠是極矜煉之作。”明王世貞《弇州山人稿》雲:“此碑柳書中最露筋骨者。”其骨力矯健,筋骨特露,剛健遒媚;結字瘦長,且大小頗有錯落,巧富變化,顧盼神飛,行間氣脈流貫。全碑無一懈筆,可謂精絕。[3]

  神策軍碑

  ***843年,六十六歲***

  此碑崔鉉撰文,柳公權奉敕書,記唐武宗李炎巡幸左神策軍事。碑立於皇宮禁地,不能隨便傳拓,因此流傳較少,北京圖書館藏有北宋之拓本。此碑和《玄祕塔》相隔二年,總體風格相近,法度謹嚴,精魄強健,然而也有細別。《玄祕塔》極勁健,此碑則雄厚;前者極露筋骨,後者凝鍊溫恭;前者較遒媚,後者則較端重。此碑刻工也極精,或認為柳書傳世最佳者。孫承澤說:“書法端勁中帶有溫恭之致,乃其最得意之筆。”柳公權的楷書中以《神策軍碑》、《玄祕塔碑》影響最深遠。

  劉沔碑

  ***848年,七十一歲***

  柳公權作品

  柳公權書,韋博撰,元度摹勒並篆額,楷書三十七行,行六十五字。此碑字型偏小,但書體勁秀。楊守敬《學書邇言》注意到其“淡雅”特點。細察其碑多用圓筆,如“國”字,右角轉換既圓,右直下也呈***形。“司徒”之“司”,右側遽然下彎,有拙態,“神道”之“道”字的結體也錯互示拙。七十歲以後,柳公權書也在變化。此碑與其相近風格者如《苻磷碑》、《魏公先廟》、《劉沔》、《馮宿》均有“斂才就範,終歸淡雅”之風範。

  魏公先廟碑

  ***852年,七十五歲***

  唐崔璵撰,柳公權書,正書三十六行,行六十字,原在西安。碑斷石散,磨泐不全,初拓僅五石。立碑年月不明,王昶《金石萃編》以為在鹹通末***874***,《寶刻類編》以為大中六年***852***。此碑崔文莊雅,柳書遒勁,細看已達淡雅之境。其筆畫頗有俯仰之態,如“上”字、“五”字之橫;結字頗取傾仄之勢,如“事”、“國”重心偏右;又如“食邑五百”這行,讓左避右,均可玩味。

  高元裕碑

  ***853年,七十六歲***

  柳公權書,蕭鄴撰文,在河南洛陽,碑高一丈一尺餘,廣四尺,楷書三十三行,行七十九字。額篆書“大唐故吏部尚書贈尚書右僕射渤海高公神道碑”,四行,二十字。康有為曰:“《高元裕碑》有龍跳虎臥之氣。”***《廣藝舟雙揖》***清楊守敬《學書邇言》雲:“《高元裕》一碑,尤為完美,自斯厥後,雖有作者,不能自闢門戶矣。”“龍跳虎臥”是喻其書法之雄強有力。後者稱其完美,已達爐火純青之境界。

  復東林寺碑

  ***寫於公元857年,時年八十歲***

  柳公權的人物簡介

  柳公權幼年好學,善於辭賦,懂韻律。曾任翰林院侍書學士、中書舍人、翰林書詔學士、太子太保,封河東郡公。性情耿直,敢於直言進諫。擅楷書,廣泛師法魏晉及初唐諸家,受顏真卿影響較大。

  其書結構嚴謹,筆畫鋒稜明顯,如斬釘截鐵,偏重骨力,書風遒媚勁健,可與顏真卿的雄渾雍容書風相媲美,被後人譽為顏筋柳骨。在書法史上具有很大影響。柳公權傳世墨跡有《送梨帖題跋》,碑刻有《金剛經碑》、《玄祕塔碑》、《神策軍紀聖德碑》、《平西郡王李晟碑》、《羲陽郡王苻璘碑》、《魏公先廟碑》、《高元裕碑》、《馮宿碑》、《蘇夫人墓誌》、《李石神道碑》、《大唐回元觀鐘樓銘》等。

  大唐文化瑰麗堂皇,柳公權、賀知章、王維等人皆是當時科舉考試的狀元。文化繁榮,書法藝術名家輩出。初唐有歐、虞、褚、薛;盛唐有張旭、顏真卿、懷素諸人;中晚唐有柳公權、沈傳師諸大家。柳公權從顏真卿處接過楷書的旗幟,自創“柳體”,登上又一峰巔。後世以“顏柳”並稱,成為歷代書藝的楷模。
 

集王羲之聖教序簡介
對王羲之評論
相關知識
關於柳公權的代表作
柳公權的代表作介紹
唐代書法家柳公權的代表作圖片
3個關於柳公權的小故事
關於柳公權的成就
關於柳公權的資料
關於柳公權的故事
唐代書法家柳公權的書法作品圖片
關於柳公權玄祕塔圖片
柳公權的楷書作品圖片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