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機參考詳解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8日

  每個攝影愛好者想必都渴望擁有一套適合自己的相機和器材,可如何挑選相機呢?下面是網路小編蒐集整理的一些的內容,希望對你在攝影探索道路上有幫助。

  一:關於鏡頭和機身的消費比例

  1.機身決定拍攝用著是否舒服,鏡頭決定照片看著是否舒服。

  對於普通人,如果你想用著舒服,拍出爛片,那你就買好機身,配變焦狗頭,最典型的就是套頭了,或者18-200那樣的狗頭升級版,再貴也是一身土味!如果你拍不到無所謂,只要拍到,照片就要儘可能好,那你可以買最便宜的機身配牛頭。不然你就在這兩者之間尋找平衡點好了。

  只有菜鳥或傻瓜才光對比誰的機身好。他們看不懂那些拿個高畫素的低檔單反用轉接環接菜司和萊卡的人。

  2.投資在鏡頭上比機身上更划算

  機身幾年一換代,好鏡頭通常十幾年或幾十年不更新,投資在鏡頭上比機身上更划算。

  所以,還是那句話機身,鏡頭要平衡,對於那些1萬多預算一定要上9000元機器的人,我一般只能推薦尼康50 f/18D,價效比沒得說,焦外過得去,空間感很好,色彩對付,在尼康裡還不錯。700元的價格,成像比2000元以下的定焦,萬元以下的牛變都好。

  大多數人的錯誤就是買個更貴的機身,配個價格便宜的變焦狗頭,更有甚者,配個價格很貴的變焦狗頭。再配一些嚴重降低整體效能或水準的便宜附件。最後1萬到1萬5的價格,但就拍靜物,拍出來都很垃圾。

  二:關於機身的選擇

  1.除非頂級機身的效能你確實需要,否則沒必要購買

  除非頂級機身的效能你確實需要***有兩種可能,一是你手把不行,確實需要機身來彌補,二是你對拍攝的要求極為苛刻,並身體力行地追求卓越***,不然沒有必要上頂級機身,炫耀是可笑的,因為你要額外付出巨大的體力,特別不瀟灑,因為那些東西都跟石頭一樣沉。

  朋友用小兔子,200f/1.8,300mm f/2.8等鏡頭,現在除了要拍某些東西,平時玩絕對不用,“跟捧著一塊大石頭一樣”,長期掛著1系列機身,對頸椎傷害太大了。

  2.機身分為功能和效能兩個方面考量

  功能多未必效能好,至少在相同的處理器下,額外消耗了系統資源,功能多未必都能用上,至少不是每時每刻在用,效能卻是每時每刻都可以感受的。

  電子產品日新月異,新產品,功能可以越來越多,這個取決於新技術;效能如何也跟技術有關,但往往十幾年前的技術就很成熟很夠用了,軍用技術往往比現在頂級的民用技術要好不知多少。民用相機上的所謂新技術並沒有突破我們現在的技術極限,也就是說很多東西,十年前和現在沒什麼變化,好壞還是取決於檔次和市場策略。

  對拍攝來講,5D/5DII的全畫幅完全沒有小兔子,小馬三等的高效能來得有意義。尼康,佳能最便宜的全畫幅機都是以全畫幅為賣點,其他效能並不好到哪裡,除了焦距轉換系數,其實沒什麼用,放在機器裡常年看不到的東西長什麼樣子有什麼關係呢?你可能會說高信噪比,實測也差不太多,非全畫幅一樣也能實現廣角,畫質也不差,長焦還有優勢,有那麼多效能上有待提升的東西,把錢花在畫幅上的確不值。

  3.從價效比來考量

  如果但就價效比來講,我建議尼康使用者儘量選擇D70,80,90這樣的帶馬達的機身,二手尼康D頭的市場保有量非常大,價格很便宜,成像也不差,有的甚至比G頭好,尼康的鏡頭做工好,二手不會像佳能那樣鬆鬆垮垮,這樣機身貴一點,鏡頭省下來的錢就多了去了。

  三:關於鏡頭的選擇

  1.套頭的價值不是為了讓消費者什麼都能拍而設計的,是讓消費者大多數都能體驗,都不滿意,必須更換而設計的

  尼康的入門頭還算厚道呢,從18-55 f/3.5-5.6 到18-200,無論是600元還是4000元,作為廠商的廣告,消費者的成本太高了。

  尼康18-55 f/3.5-5.6

  單看套頭很清晰,但是牛變或普通變焦放一起拍,很銳,但既無空間感,又無味道,又假,又平,更別說跟定焦比。截止到目前,2011年,牛變的成像質量跟普通定焦遠遠無法可比。

  2.任何定焦頭都可以拍絕大多數題材

  任何定焦頭都可以拍絕大多數題材,如果你會用,給你的回報會非常可觀。數萬乃至數十萬的長焦距定焦頭未必成像質量比數千元的普通定焦好,之所以貴,一方面是冷門焦距,太難做了,一方面是太難賣了。

  3.對於新手,我從來不認為應該從套頭開始,對他們來講太難了。

  如果你想學習並獲得進步,從定焦開始,一個焦段用熟了再增加一個焦段比較好,首先即使用變焦一年也很少有人會知道自己當前擰到了多少焦距,而定焦強迫你迅速瞭解當前焦距的各種限制和感覺、表現方式。其次定焦一般都是較大的光圈,更好的成像質量,能讓你更易使用,迅速上手並在朋友中確立你的地位。

  如果明確知道自己想幹什麼,既能較弱的人用較強的器材補充才能達到普通或較好的結果,不然只能更爛。沒吃過中國菜的人,你讓他一下子品嚐1萬道菜,他除了模糊的總體印象,什麼也記不住,你讓他天天吃,從1萬道菜裡摸索規律,累死他了。

  4.具體鏡頭推薦

  尼康50 f/1.8真的很好,我有蔡司85mm f/1.4,我仍然認為尼康50 f/1.8很好,不僅僅是價效比高的問題,實在是太高了。我認為比G頭好,儘管G頭成像“也許”有提升,但遠遠無法比擬價格的提升,本身是低端產品定位***倒不是因為成像差,主要是標頭技術成熟***,鑲上金邊也是低端產品,反倒失去了價效比優勢,所以這個頭,我只推崇D版而不是G版。另外無論是外觀、做工、成像、焦外,都比相同定位的佳能50 f/1.8好上太多太多。

  中低端鏡頭,尼康的要比佳能的做功好些。整體規律,到二手市場拿起看一看遍知,佳能用了幾年會變得鬆鬆垮垮的,尼康就好很多。

  現在的蔡司、萊卡鏡頭設計、做工、鍍膜都跟以前差不多,但味道上會有差別,因為玻璃不同,肖特玻璃已經沒有了,很多老的材料或工藝生產過程有嚴重汙染,已經不允許了。鏡頭的光學設計往往都是幾十年前的設計,改動也不大,很難做到質的提升,但鍍膜技術是不斷變化的,對焦馬達也有變化。

  四:關於日系產品的市場策略

  1.日系產品效能絕對取決於產品的檔次和市場定位

  日系產品效能絕對取決於產品的檔次和市場定位,當你看到老產品效能遠遠優於新產品請不要驚訝。要麼上頂級機身,要麼絕對機身的定位不要好過鏡頭,當然,還有一箇中間選擇,如果你認為你真的需要更好的效能並且荷包不那麼鼓,可以考慮二手的或老款的頂級型號,只是要考慮電子產品要考慮老化問題。

  再慢再老的賽車也有可能比最新的家用車跑得快。打個比方,如果相機的對焦效能用分數比喻:

  10年前的產品:——現在的產品

  頂級型號90分;——頂級型號95分;

  二線型號70分;——二線型號71分;

  三線型號50分;——三線型號60分;

  入門型號30分;——入門型號40分;

  如果你用佳能的膠片機1v,對焦效能、連拍效能絕非數碼單反裡兩位數的機器 40D,50D,60D或者什麼個位數,5D,7D可比。不是佳能做不了,未來10年推出的這樣的機器,對焦效能也不見得會超過1v,同對焦模組無關。你用佳能幾年前的數碼單反小兔子——1D markII,會比現在的除了1D系列外所有的機器都爽很多。

  如果你拿尼康的D3系列***D3,D3x等***爽過之後,你會發現,日本機器一線產品和二線產品效能是天壤之別,遠遠大於二線產品和三線產品的差別。

  所以,要麼上頂級,要麼機身絕對沒必要超過鏡頭的定位。

  2.沒有完美的相機,甚至沒有“現階段暫時完美”的相機

  日本人是商業動物,頂級產品一定面對苛刻的職業使用者,一定是別的產品無法比肩,一定要做技術保留或者故意留些缺陷或遺憾,必然怎麼激勵那些只看照片不看機器的使用者升級呢?所以沒有完美的相機,甚至沒有“現階段暫時完美”的相機。

  比如唯獨1Ds MarkII 是鎳氫電池而不是鋰電池。比如早在多年前就研發的眼控對焦,當時可能不夠成熟,放在佳能次一線型號上,現在也不給你放在頂級產品上,對於日本人,沒有競爭者的地方,就沒有使用新技術的必要。

  日本人的機器為了追求利潤往往故意做些限制。第一臺萬元以下數碼單反,佳能300D,破解了韌體以後,你會獲得被遮蔽掉的一些東西。佳能300 mm f/2.8的鏡頭不支援2倍增距鏡,你必須購買600mm的鏡頭***要麼就是不支援非原廠的2倍增距鏡,希望你購買原廠產品***,但你可以在其中一個觸點上貼膠帶,立刻完美支援。如果你用400D去接328鏡頭,你會發現鏡頭對焦速度下降太多,機身不就是供電麼!再就是決定什麼時候開始,什麼時候停止,還有方向。日本人特意的,因為他們希望你為了使用頂級鏡頭一定要再花錢買個頂級機身,不然不給你那麼多效能。

  3.日本相機大多實物與宣傳有細節差異

  日本人是沒有誠信或厚道一說的,有也是在表面上,單純為了追求利潤,一切都是出自於市場競爭的需要。

  我們理解官方樣張是廠商提供的無其他因素干擾的,完全體現機器效能的供研究的樣板,是不修改,不摻假的,實際上你用過同樣的器材就會發現,你只能用RAW出片時再修一下,比如增加銳度等等,不然你的器材永遠出片是肉肉的。

  一個人買了佳能5D,發現片子左右色彩不一樣,一邊偏品,一邊偏什麼,找經銷商對方就說無問題,不知當時是否找了佳能售後,後來沒辦法,找了一個圈內的同廠商關係很好的人,把情況一說,對方馬上知道除了什麼問題,二話沒說就給換了,因為佳能所謂的全畫幅並不是真正的全畫幅,是左右2塊CMOS拼的。

  五:關於成像的風格和缺陷

  1.相機的味道

  談及味道,有人說:“萊卡如水,蔡司如油,賓得如粉,美能達如脂,尼康如石,佳能如泥”。其實論及味道,膠片時代比較客觀,同樣條件,只取決於鏡頭。具體同光學設計、獨門鍍膜、玻璃材料、光圈的細微差別都有關係。不同品牌不相同,即使同一品牌,不同時期、不同產地、不同批號的也可能有所不同。總體是有一個大的風格。

  據資深器材販子朋友之間聊,賓德的鏡頭味道最接近德鏡,我無從驗證。

  賓德鏡頭

  一般來說日系的鏡頭,如尼康、佳能、有些極品也是不錯,至少是有自己特色的不錯。很多鏡頭都是日光頭,即在正常的日光下表現良好,但在強烈的陽光下,反差很大,表現極惡,數碼相機上尤為明顯。蔡司,即使沒有肖特玻璃,在強光下感覺比尼康包容能力要好很多,尼康拍膠片太乾,拍數碼色彩不準。

  佳能85 f/1.2紅色特別鮮豔和突出,很多東西甚至有些偏紅,佳能官方的5D樣張裡,85 f/1.2拍的體現8512無以倫比的虛化的頭像,很可能模特本人的面板是白色的,拍成了粉紅。尼康50 f/1.8 紅色表現很豔很醒目,但感覺較硬,沒有層次***看反轉片***。

  2.數碼時代鏡頭不是影響色彩的最大因素

  膠片時代成像結果基本取決於鏡頭***康泰時個別機型底片壓板上有真空吸附裝置,保證底片平整***,數碼時代,照片效果是感光元件、演算法、處理晶片、鏡頭綜合的處理結果,色彩上,鏡頭放到不是影響最大的因素。

  佳能和尼康的成像在數碼時代,往往是因為機內處理有很大差別。尼康CCD和CMOS的機身成像差別也非常非常大。尼康在D300之前用CCD,色彩比較真實,細節較多,毛線的絨毛表現很好,拍攝各色毛衣,更貼近真實的色彩,佳能用CMOS,色彩比較亮麗***這裡不是靚麗***,明快,更像記憶中的色彩,細節較少,毛線的絨毛都看不到,機內處理的結果。另外通過大量觀察,發現佳能好像在對焦點處加銳,非對焦點加柔化,一旦有錯誤,對虛化的地方銳化了,就很怪。

尼康D300和佳能40D白平衡測試

  康和佳能的數碼單反在室內光源拍紅色都沒有層次。室外良好自然光下,也有很多色彩尼康和佳能的數碼單反都無法正確記錄。最離譜的是一些紫色。無論你用什麼樣的色彩空間,用什麼格式***RAW***,用什麼色彩模式,用什麼成像風格,都沒有辦法。而用反轉片——你將得到完美表現。不知是什麼原因,可能是演算法,可能是色彩空間……我沒有拿這樣的底片去底掃,如果能掃出來,那還不見得是什麼問題呢!

  七:配件

  1.卡和電池的配置規則

  卡和電池的配置規則是,兩塊電池,一塊副廠的,卡的穩定性最重要,根據相機的最大寫入速度選擇卡的型號,根據兩塊電池的拍攝照片的總體積選擇卡的容量。

  比如D7000,看官方樣張,JPG格式照片每張6-7M,最高連拍速度7張每秒,那麼不考慮拍RAW格式的話,至少也得45M/秒的寫入速度,建議考慮60M/秒的卡。

  原廠電池官方宣告1050張,不開閃光燈會拍得更多,按1000張算,要8G卡採購用,兩塊電池就是16G卡。第二塊電池可以買國產的,這東西既不會影響效能,又是耗材,幾年就扔的東西。原廠一般超過300元,國產的一般100元左右,拍攝張樹視品牌,達到原廠90%左右沒問題。

  2.UV鏡的檔次很重要

  UV鏡的檔次很重要,寧可不裝UV也不要因為低檔UV降低了鏡頭的整體成像質量。作為整個鏡頭的第一片玻璃,折射、反射都很重要,對成像有影響,尤其是一些前鏡片縮入很多的小光圈定焦鏡頭,必須按鏡頭的“實際成像”檔次來配,捨不得花錢的結果就是為了幾百元,放棄了幾千元或上萬元。

  3.偏振鏡很重要

  偏振鏡很重要,在豔陽下能使色彩更加純淨,提升的效果遠遠大於頂級鏡頭和普通鏡頭的差別,按價格算是價效比非常高的配件。

  我曾用過一個肯高的普通CPL,裝在52mm 的50 f/1.8鏡頭上,我發現轉動CPL,消除反光的同時也改變了色溫,只能棄之不用。另有一個騰龍的72mm CPL,用在尼康24-85頭上,除了因為不是超薄鏡片,24mm廣角端有暗角外,色彩沒得說,效果非常好。

  廣角鏡頭配CPL一定要配超薄的,不然和可能會有暗角,選購時可以試拍一下,如果差價很大,沒有暗角就完全不必買超薄的。

  尼康對偏振鏡支援不好,鮮豔模式+偏振鏡色彩會很怪異。

  偏振鏡一般會降低一檔半光圈。

  八:購買

  1.價位配比

  一般商家都是機身報價便宜一些,從配件上把錢掙回來,如果你不在他們家買配件,有的甚至機身都不賣給你了。小商家長期打價格戰,現在廠商、代理商和市場都在努力建立價格統一戰線,避免價格被壓到太低。日本地震使得很多跟地震不貼邊的產品跟風漲價,結果很多人都在等價格回落,商家銷量大減,呵呵,誰先降價誰就會立刻吃飽。

  2.注意器材防偽

  購買器材一定要留意一下防偽電話,有些來路不明的器材都是自印的包裝,假防偽電話,你一查詢,自然告訴你是真的。

 

  所謂水貨自然不是誰在自己家裡裝的,都是廠家一條生產線上下來的,質量也應該一樣,問題是運輸過程可能很毛糙,難免會帶來些影響品質的問題,再就是萬一有故障,維修費實在太昂貴,除非便宜很多,不然不值得冒險。

  九:避免顯得很二

  從物理尺寸較大的機身和鏡頭上獲得滿足感的人都是比較二的人,低調永遠是更深一層的炫耀。

  我們發現鏡頭前鏡片的直徑影響了入光量,確實能影響解析度,所以同品牌的鏡頭焦距差不多的,往往前鏡片組直徑大的不是光圈大就是解析度高,佳能就是典型的例子,但菜司和萊卡不把鏡頭做得很粗就能做得很好。至少器材越低調,對拍攝的影響就會越小。

  以上是網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全部內容,覺得有用處就趕快收藏吧。

折返鏡頭的創意玩法
靈活運用魚眼鏡頭技巧
相關知識
購機參考詳解
數碼相機選購要參考哪些引數
數碼相機引數詳解精選
金融危機參考論文範文
金融危危機參考論文
科目四補考機會詳解
敬重卑微閱讀理解題及參考答案
廣東中考完形填空練習題及答案詳解
學生詳細學習計劃值得參考
中考數學因動點產生的等腰三角形問題詳解